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99)
2023(21508)
2022(17749)
2021(16449)
2020(14091)
2019(32013)
2018(31629)
2017(60333)
2016(32358)
2015(36816)
2014(36575)
2013(36309)
2012(33147)
2011(29804)
2010(29989)
2009(28600)
2008(28164)
2007(25369)
2006(22285)
2005(20616)
作者
(93685)
(78107)
(77742)
(74140)
(49867)
(37171)
(35606)
(30229)
(29972)
(28060)
(26711)
(26382)
(25074)
(24855)
(24392)
(24140)
(23169)
(23081)
(22710)
(22565)
(19592)
(19104)
(19024)
(18016)
(17579)
(17578)
(17542)
(17263)
(15771)
(15578)
学科
(137735)
经济(137549)
(109121)
管理(105216)
(94735)
企业(94735)
方法(60562)
数学(50243)
数学方法(49605)
(42571)
中国(41684)
(40606)
业经(37652)
(32585)
(31035)
金融(31029)
(30285)
银行(30240)
(29044)
(28588)
财务(28513)
财务管理(28453)
农业(27729)
企业财务(27038)
地方(26101)
(26057)
贸易(26034)
(25537)
(25293)
理论(24152)
机构
大学(469465)
学院(468980)
(197781)
经济(193835)
管理(182656)
研究(157883)
理学(155920)
理学院(154264)
管理学(151673)
管理学院(150770)
中国(127967)
(99529)
(95435)
科学(93565)
(79528)
(77821)
财经(75163)
中心(74359)
(71775)
研究所(71584)
(68145)
业大(66391)
北京(62650)
经济学(61198)
农业(60942)
(59141)
师范(58543)
(56934)
(56565)
财经大学(55546)
基金
项目(305292)
科学(242280)
基金(224645)
研究(223742)
(194993)
国家(193378)
科学基金(167200)
社会(144625)
社会科(137163)
社会科学(137127)
基金项目(117842)
(117777)
自然(106929)
自然科(104551)
自然科学(104518)
教育(102729)
自然科学基金(102700)
(98907)
资助(91926)
编号(89994)
成果(74381)
重点(68819)
(68398)
(65390)
(64928)
课题(61696)
国家社会(60972)
创新(60330)
教育部(59092)
科研(58627)
期刊
(221129)
经济(221129)
研究(140015)
中国(94837)
(77618)
(71971)
管理(71112)
学报(70334)
科学(66327)
(54836)
金融(54836)
大学(54109)
学学(50740)
农业(48388)
教育(45820)
技术(41943)
财经(37998)
业经(35829)
经济研究(35335)
(32708)
问题(28947)
(27991)
(24493)
技术经济(24399)
统计(23115)
图书(22831)
世界(22612)
理论(22314)
(22271)
国际(22108)
共检索到716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基于两化融合新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DEABootstrap和协调发展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2006—2015年两化融合水平进行多个角度的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不仅总体呈现了东部高,中西低的静态梯状分布特征,而且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明显。此外,中西部地区间的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并不存在绝对收敛态势,但是不同区域最终会以不同的收敛速度趋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祝宏辉  王彦  
基于新疆建设兵团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新疆建设兵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建设兵团及其各师两化融合水平在近四年中持续提升;新疆建设兵团南北疆之间两化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新疆建设兵团及其各师的两化融合潜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使用多元线性模型和双限Tobit模型对新疆建设兵团两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展开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基础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琦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传雷  李从春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艳  孙静静  魏津瑜  赵斌  毕小青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两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构建两化融合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ELECTRE方法来研究两化融合的程度;选取了天津市300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天津市九大行业的两化融合程度,其中装备制造的两化融合程度最高,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程度最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乔国厚  王海有  
区域层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体系要求把经济、社会、生活的融合水平进行全面的测度,对于指标选取的多维度深层次性以及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合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构建以就绪度、应用度以及绩效度作为一级指标,同时涵盖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2007-2011年湖北省两化融合综合水平偏低,但基本保持平稳,并未出现大幅度波动;受金融危机和节能减排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度和绩效度指数波动较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康  李礼  谭艾婷  
本文在谢康(2005)和肖静华等(2006)提出的趋同模型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模型基础上,借助技术效率的概念来定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范围和内涵,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种技术效率的表现,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的技术效率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成本最小化和收益递增的观点。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与信息技术企业投资和经营传统产业,构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个主渠道。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现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珞琳  高铁峰  
通过对当前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背景及现状的总结,指出信息化测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结合以各企业、行业、城市和区域为对象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和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指出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的实时测度机制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提出系统的基本构想。实验表明,该系统构想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引入这一领域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时椿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广泛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和战略联盟等措施,制造能力和规模迅速增强,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刁艳华  郭思亮  
本文以2002-2013年为时间段,测算十二年来山东省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水平及融合指数,定量地反映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然后,通过建立反映两化融合关系的V A R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两化间的动态融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以期为实现山东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乌家培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我国经济管理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提高技术效率为目标,以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衡发展、技术进步与社会稳定平衡协调、工业装备技术资源与信息资源平衡发展为主要路径特征,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周先波  乌家培  
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亚斌  金培振  艾洪山  
文章通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外部环境因素纳入模型,获得了能切实反映"两化融合"动态特征的融合系数,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05-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的"两化融合"环境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论表明,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速度;从整体上看,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正趋于改善,但提升速度依然缓慢;东中西部地区的融合环境改善表现出较严重的不平衡,聚类分析表明融合环境水平的区域分布呈纺锤形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桂林  
利用2010年-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两化融合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有促进作用。两化融合工业应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较弱,而基础环境和应用效益的作用相对显著;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则主要源自融合应用效益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