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42)
- 2023(20069)
- 2022(17012)
- 2021(15932)
- 2020(13499)
- 2019(31188)
- 2018(30507)
- 2017(58580)
- 2016(31650)
- 2015(35596)
- 2014(35272)
- 2013(34820)
- 2012(31815)
- 2011(28575)
- 2010(28400)
- 2009(26727)
- 2008(26599)
- 2007(23502)
- 2006(20842)
- 2005(18903)
- 学科
- 济(133105)
- 经济(132924)
- 业(111158)
- 管理(106647)
- 企(98334)
- 企业(98334)
- 方法(61190)
- 数学(50873)
- 数学方法(50246)
- 财(42526)
- 农(38068)
- 业经(35765)
- 中国(35044)
- 务(29736)
- 财务(29656)
- 财务管理(29608)
- 制(29222)
- 企业财务(28195)
- 农业(26065)
- 学(24977)
- 贸(23477)
- 贸易(23464)
- 理论(22932)
- 易(22867)
- 技术(22705)
- 和(22702)
- 地方(22463)
- 体(21309)
- 划(21051)
- 银(20640)
- 机构
- 大学(455598)
- 学院(455016)
- 济(189649)
- 经济(185922)
- 管理(182978)
- 理学(157881)
- 理学院(156260)
- 管理学(153729)
- 管理学院(152890)
- 研究(149817)
- 中国(117031)
- 京(96940)
- 财(90746)
- 科学(89755)
- 所(74170)
- 农(72279)
- 财经(72246)
- 中心(67607)
- 研究所(67070)
- 江(66174)
- 经(65899)
- 业大(65504)
- 北京(61326)
- 经济学(57770)
- 农业(56499)
- 范(56350)
- 师范(55815)
- 院(54528)
- 财经大学(53832)
- 州(52723)
- 基金
- 项目(304719)
- 科学(241763)
- 基金(224286)
- 研究(223261)
- 家(194499)
- 国家(192906)
- 科学基金(167469)
- 社会(143798)
- 社会科(136409)
- 社会科学(136375)
- 基金项目(118053)
- 省(116649)
- 自然(108247)
- 自然科(105770)
- 自然科学(105738)
- 自然科学基金(103872)
- 教育(102298)
- 划(98057)
- 资助(92909)
- 编号(89540)
- 成果(72368)
- 部(68476)
- 重点(67773)
- 创(64253)
- 发(63738)
- 课题(61170)
- 国家社会(59925)
- 创新(59595)
- 教育部(59225)
- 科研(58037)
- 期刊
- 济(208716)
- 经济(208716)
- 研究(135815)
- 中国(85272)
- 财(73737)
- 管理(71271)
- 学报(67999)
- 农(66158)
- 科学(64596)
- 大学(53212)
- 学学(50327)
- 农业(45751)
- 教育(44704)
- 融(41513)
- 金融(41513)
- 技术(40557)
- 财经(36374)
- 业经(33867)
- 经济研究(33321)
- 经(31207)
- 问题(27058)
- 业(26011)
- 技术经济(23869)
- 贸(21288)
- 现代(21103)
- 版(21079)
- 统计(21078)
- 财会(20883)
- 理论(20780)
- 科技(20720)
共检索到672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资本杠杆 结构化去杠杆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杠杆率 企业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杠杆率 企业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翔宇
传统理论基于有效市场理论,主要从公司财务视角研究资本收益率及杠杆率问题,忽略了生产环节的决定机制。本文从决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资本收益率及杠杆率的决定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得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收益率定价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第一,全要素生产率、投资者情绪波动、货币供给变化及要素的投资规模都是企业杠杆率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不协调性对杠杆率具有抑制作用;第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决定资本收益率水平的核心定价因子,泡沫因子作用逐渐降低,合理的资本收益率市场机制正逐渐形成;第三,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足值杠杆率处于50%~60%,大部分行业的实际收益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潜在资本收益率基本吻合或背离不大,而部分上游能源类、基础性行业的收益率背离严重,且杠杆率居高不下,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也是"去杠杆"的重点领域。本文研究成果为当下"去杠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防范化解以高宏观杠杆率为特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演进具有近10年来快速攀升、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广义银行信贷增速过快等特点。未来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逻辑可能呈现出杠杆率在部门之间的轮动;在扳机性因素驱动下,企业、地方政府与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引爆银行业危机,最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显著加杠杆;加税与通胀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引发新一轮被动去杠杆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杠杆率轮动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提出了弱化扳机性因素、限制居民杠杆率上升、三管齐下应对银行不良资产浪潮、中央政府提前主动买单、避免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贺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为47.6%、50.3%、155.1%和253.1%,与2008年底相比,各部门杠杆率增速分别达到76%、181%、67%和8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速度过快,是当前杠杆率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傅雄广 侯国栋
近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受到了高度重视,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本文在BIS和CNBS宏观杠杆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早期的文献和资料,得到1978-2018年中国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及总体宏观杠杆率。数据表明,中国宏观杠杆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将宏观杠杆率分解成微观杠杆率、实际资本产出比、资产相对价格后,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货币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微观杠杆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是推升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金融危机后,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实际资本产出比快速上升,加快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未来,在去杠杆政策的推进下,实体经济的微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控制;同时储蓄率的下降也将带来实际资本产出比的稳定;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和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资产相对价格也可能保持平稳。因此,未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将呈现小幅回落后长期趋稳的走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韧 李志伟
金融资源错配和高金融摩擦效应制约着传统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也诱发了总量调控的“杠杆率悖论”问题。借鉴“金融加速器”理论,选取五个典型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微观企业数据,对制造企业的杠杆响应机制和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诊断。发现:(1)制造企业的杠杆水平对宏观景气和货币环境变化均呈现明显负向反馈,这不仅验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构成“杠杆率悖论”现象的微观基础;(2)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僵尸企业贷款”现象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不仅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在政策实践中引发了去杠杆和保增长的两难。由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既需要依据宏观货币环境变化进行循序渐进的产业调整,避免自由放任和“一刀切”紧缩;也需同步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整治“僵尸企业贷款”,规范政府行为并优化政策扶持体系。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杠杆率悖论 金融资源错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迪 莫璇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杠杆率的定义出发,基于资产收益率的视角,解释宏微观杠杆率背离问题。研究发现:(1)非金融企业整体宏微观杠杆率背离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行业资产收益率普遍偏低,工业企业、各行业的国有企业贡献最大;(2)非金融企业整体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程度持续扩大,主要原因是资产收益率持续降低,工业企业、各行业国有企业在背离问题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私营和外资企业的贡献程度正逐年上升;(3)建筑业中,私营企业背离程度加剧且贡献最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蓼筠
2008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快速增加。企业的高杠杆率,为金融风险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因此,企业去杠杆化刻不容缓。通过依托河南省73家上市公司数据,结合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资金的现状及影响"去杠杆"的主要因素,并寻求"去杠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杠杆率 债务风险 去杠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秦怡 李成林
本文以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错配对企业资产效益和杠杆率的影响,考察金融错配如何作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双目标的动态平衡。研究发现,金融错配会通过资金供需两端使企业杠杆率提高,加剧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在短期和长期,金融错配均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资产效益,特别是损害“创新”这一稳增长的长期微观基础。此外,房地产监管政策通过促进实体、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均衡发展以降低金融错配,有助于平衡“稳增长”和“稳杠杆”目标。
关键词:
金融错配 稳增长 稳杠杆 防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银娥 罗雨璇
依据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宏观审慎政策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适度从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受企业特征和地区金融结构异质性影响,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非过度负债状态企业及金融结构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企业杠杆率,其中非国有控股及小规模企业受影响更深。因此,应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杠杆率的调节方式,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监管与跨部门监管,提高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企业杠杆率 信贷替代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宏观杠杆率是考察稳增长(GDP)和防风险(总债务)的重要指标。通过推导中国宏观杠杆率(债务/GDP)的演进路径,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演进路径遵循logistic曲线的形态,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增速逐渐减缓、最终收敛于一个增长上限的变化过程。根据2008年以来数据拟合的演进路径方程,推算了“十四五”时期为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所需要的杠杆率水平和债务规模增速,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杠杆率水平的风险,并考察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调控杠杆率中的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鲁平 毛伟平
本文运用1999-2005年3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就其财务杠杆、投资机会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财务杠杆与投资支出负相关;在引入投资机会与财务杠杆的交互项并划分高低成长样本后,结果显示高成长性公司的财务杠杆与投资支出的负相关程度强于低成长性公司。从负债期限结构来看,短期负债与总负债表述的财务杠杆具有相似的回归结果,长期负债对投资支出的边际影响强于短期负债;进一步在细分样本后的回归中,短期负债与投资支出在不同成长性公司中均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而长期负债对投资的影响只在低成长机会的企业中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财务杠杆对投资行为确有一定的作用,既可抑制过度投资也会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所有制类型与创新能力差异的测度比较——基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
宏观环境、预期市场状态与中国制造业投资及产能调整——来自上市公司样本的经验研究
“复制动态方程”能解释微观企业的成长行为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水平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变动——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高铁开通带动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效率提升——来自上市公司库存周转率的微观证据
服务业开放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新常态”下制造业设备投资峰值波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视角
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水平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