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0)
2023(16872)
2022(13931)
2021(12762)
2020(11027)
2019(25402)
2018(24882)
2017(48475)
2016(26036)
2015(29298)
2014(29181)
2013(29409)
2012(27252)
2011(24520)
2010(24857)
2009(24185)
2008(23819)
2007(21746)
2006(19215)
2005(17991)
作者
(74504)
(62237)
(62104)
(59414)
(39820)
(29713)
(28290)
(24070)
(23614)
(22203)
(21361)
(20841)
(20230)
(19812)
(19734)
(19284)
(18423)
(18209)
(18208)
(17823)
(15612)
(15282)
(15144)
(14207)
(14072)
(14068)
(14019)
(13770)
(12437)
(12351)
学科
(118596)
经济(118433)
(101499)
管理(91149)
(89829)
企业(89829)
方法(52829)
数学(43605)
数学方法(43323)
(41387)
中国(35481)
(34954)
业经(33352)
(30836)
(29683)
金融(29679)
(28953)
财务(28914)
财务管理(28863)
(28517)
银行(28481)
企业财务(27517)
(27382)
农业(24458)
(22581)
贸易(22562)
(22026)
地方(21644)
(21629)
技术(19848)
机构
学院(381087)
大学(379636)
(172390)
经济(169247)
管理(148884)
研究(128271)
理学(126944)
理学院(125690)
管理学(124105)
管理学院(123382)
中国(108560)
(85031)
(79500)
科学(72121)
财经(66558)
(64771)
(62893)
(60446)
中心(59926)
(58018)
研究所(57827)
经济学(54618)
业大(51536)
北京(50643)
经济学院(49417)
财经大学(49331)
农业(49147)
(45593)
(45562)
(43669)
基金
项目(239680)
科学(190889)
基金(178131)
研究(177073)
(153332)
国家(152043)
科学基金(131806)
社会(116977)
社会科(111162)
社会科学(111135)
基金项目(93490)
(91560)
自然(82739)
自然科(80848)
自然科学(80824)
教育(80016)
自然科学基金(79539)
(76106)
资助(73602)
编号(69652)
成果(57086)
(55323)
重点(53996)
(52239)
(51694)
国家社会(49487)
(48694)
创新(48299)
教育部(48113)
课题(47718)
期刊
(194186)
经济(194186)
研究(118749)
中国(76112)
(71567)
管理(59617)
(58599)
学报(53393)
科学(51942)
(51042)
金融(51042)
大学(41638)
学学(39677)
农业(38787)
财经(34802)
技术(32513)
经济研究(31655)
业经(30618)
教育(30152)
(29970)
问题(25563)
(23193)
(22339)
技术经济(21546)
世界(20349)
国际(20044)
财会(19510)
现代(18031)
统计(18016)
理论(17780)
共检索到590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朝  
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it方法测算了TFP增长率及其分解指标,研究了不同所有制背景下融资方式对企业TFP增长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行业看,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率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是制约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指标;如果适度提高各行业纯技术效率,TFP增长率将会得到更大程度增加。企业债务融资、内部融资对制造业国有控制、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TFP增长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作用机理不同:债务融资通过对技术进步率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继而推动TFP增长率提高。内部融资则通过对规模效率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继而推动TFP增长率提高。股权融资未能有效促进制造业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TFP的增长,说明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募集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刘帅光  李双建  
本文将企业和金融部门之间的不完全契约引入增长模型,分析契约执行效率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对企业TFP增长率的影响机制,并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较高的契约执行效率会通过融资成本渠道提高企业TFP增长率,且该效应随企业资本依赖度和融资依赖度的上升而更为明显;第二,分地区看,由于边际效应递减,契约执行效率对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比东西部地区更明显;第三,分行业看,契约执行效率对资本密集型企业TFP增长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第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忠雪  周婷婷  
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年-2007年共2401个公司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行业间竞争"、"行业内竞争"两个维度的产品市场竞争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对现金持有水平的综合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于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存在显著的掠夺风险效应。在考虑公司融资约束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掠夺风险和代理成本两种竞争效应被有效区分开来。融资约束公司表现为显著的掠夺风险效应,非融资约束公司则表现为显著的代理成本效应。这些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补充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现金持有之间的相关研究,也为公司实施积极的现金流风险管理和持有现金的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琳清  朱新龙  王虹  
资产流动性与可持续增长率均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研究两者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2007—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报表数据,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资产流动性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正确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新龙  王虹  
可持续增长率是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持续增长率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制造业企业的投资行为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根据深沪上市的制造业公司近几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投资行为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翟淑萍  廖筠  顾群  耿静  
本文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集团化运作的后果——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进行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团化进程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较低的融资约束导致集团企业存在明显投资过度现象,且随着集团化进程的推进,企业过度投资现象加剧、效率损失较为严重;而独立企业由于受到较高的融资约束,投资不足现象较为突出。融资约束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过度投资,从而提高投资效率,这种约束作用对集团企业更为明显,但由于集团企业具有较低融资约束,因此集团企业具有较低的投资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锋  孔煜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临界估计方法,以股利支付率、Logistic回归值以及公司规模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以公司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度量其不确定性,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和公司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以股利支付率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融资约束程度加大了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而就Logistic回归值组以及公司规模组而言,融资约束减轻了不确定性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2)以Hansen所研究的临界回归估计方法研究不确定性下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存在临界效应。这些结果为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投资政策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本文使用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在1985~2003年的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得到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如果不考虑Verdoorn效应,估算结果有可能产生误差。生产要素从低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转移到高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有利于生产率的增长,反之相反。第二,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制造业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中,劳动和资本要素并没有向高生产率增长率的行业流动。第三,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更偏向于“yeast-process”而不是“mushro...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鑫春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沪深A股2008~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企业是否存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并且分别以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综合投资评级作为融资约束的划分标准,对分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不同分组标准下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关系,以供相关企业融资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金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2年5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SA指数测度方法研究和分析了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实证结果发现:1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情况有所好转,SA指数逐年递增,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制造行业整体仍受较大融资约束;2在制造业的9个大类中,受融资约束程度差异较大,最严重的是医药、生物制品行业,其次是纺织、服装、皮毛和电子行业,受融资约束最小的是金属、非金属行业,9个大类中,大部分行业SA指数在行业均值以下;3产权差异研究下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多,但是比国企受融资约束更大,而民企业绩却比国企更好。本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文  张尹  祝演  
金融科技被认为是破解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融资约束又是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中国2016—2020年6985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区域金融科技指数,利用OP法和SA指数法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金融科技、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剔除直辖市的数据和进行随机样本抽取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金融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洪亚  史学贵  张银杰  
关于企业规模分布的"融资约束"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融资约束会制约企业成长,从而影响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分布存在"年龄依赖"和"规模依赖",并非完全遵循Gibrat定律;融资约束制约企业成长,尤其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成长率;从总体上看,融资约束并不能决定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然而融资约束却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规模分布。本文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削减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减缓中国中小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中国上市公司...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邵春燕  王配配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为基础,分析融资约束下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而言,终极控制股东为国有时企业价值受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较小,但统计上不显著;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企业价值的显著负相关关系随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弱;两权分离度和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随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弱。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在终极控制股东影响企业价值中有重要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股权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平祥  李宝伟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生产率之谜"根源之一在于企业金融化行为,表现为企业越来越偏好配置金融资产。理论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储蓄"和"挤出"的双重作用机制。进一步地,基于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了"生产率之谜"来自金融化假说的一个解释。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资产配置与TFP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资产配置在"TFP增速下降"之谜中扮演了促进因子的角色;(2)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大于储蓄效应,表明企业套利动机强于储蓄动机,意味着长期来看TFP增长动力趋于弱化;(3)对TFP作用大小随企业所有权性质呈现出较大差异,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储蓄"效应更加显著,而国有制造业企业则更多的是挤出效应;(4)融资约束越小、杠杆率越高、机构投资者越集中、企业规模越大和托宾Q值越低的企业更加偏好金融资产配置,其通过"挤出"效应而对TFP的负向作用也越大。因此,警惕企业金融活动的过度化,并采用差别化的"疏""堵"结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制造业企业能"安心做好主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巍  秦双全  
本文利用Petrin&Levinsohn(2011)(简称PL方法)提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7年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表明,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主要来源于存活企业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资源配置效应,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对总量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大。对各省制造业的分析发现,各省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他地区增长率快于东部地区,这为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而且,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分别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最后,生产率水平发生急剧变化的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不高,但对其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