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39)
- 2023(20402)
- 2022(17312)
- 2021(16233)
- 2020(13620)
- 2019(31239)
- 2018(30924)
- 2017(58852)
- 2016(32242)
- 2015(36249)
- 2014(36184)
- 2013(36008)
- 2012(33576)
- 2011(30294)
- 2010(30539)
- 2009(28488)
- 2008(28505)
- 2007(25518)
- 2006(23014)
- 2005(21294)
- 学科
- 济(137485)
- 经济(137298)
- 业(110813)
- 管理(106085)
- 企(97067)
- 企业(97067)
- 方法(56156)
- 数学(45575)
- 数学方法(45139)
- 财(42814)
- 农(40088)
- 中国(39424)
- 业经(37249)
- 制(31421)
- 地方(30350)
- 务(29527)
- 财务(29449)
- 财务管理(29406)
- 企业财务(28020)
- 农业(27251)
- 学(25378)
- 贸(25101)
- 贸易(25080)
- 易(24280)
- 和(23492)
- 技术(23241)
- 理论(22743)
- 银(22484)
- 银行(22435)
- 体(22396)
- 机构
- 大学(462144)
- 学院(461738)
- 济(190845)
- 经济(186806)
- 管理(180869)
- 研究(160023)
- 理学(154061)
- 理学院(152308)
- 管理学(150052)
- 管理学院(149170)
- 中国(125355)
- 京(101203)
- 科学(95367)
- 财(92766)
- 所(81327)
- 农(76170)
- 研究所(72919)
- 财经(72240)
- 中心(72140)
- 江(70922)
- 业大(65711)
- 经(65634)
- 北京(65093)
- 范(60159)
- 师范(59594)
- 农业(59295)
- 院(57850)
- 经济学(56999)
- 州(56926)
- 财经大学(53406)
- 基金
- 项目(299710)
- 科学(236338)
- 研究(222200)
- 基金(217598)
- 家(188677)
- 国家(187013)
- 科学基金(161015)
- 社会(140975)
- 社会科(133488)
- 社会科学(133456)
- 省(115464)
- 基金项目(115026)
- 自然(103280)
- 教育(101192)
- 自然科(100872)
- 自然科学(100844)
- 自然科学基金(99081)
- 划(97322)
- 编号(90577)
- 资助(89630)
- 成果(74717)
- 部(66942)
- 重点(66820)
- 发(65945)
- 创(63244)
- 课题(62666)
- 创新(58582)
- 国家社会(57916)
- 教育部(57545)
- 制(56857)
- 期刊
- 济(223231)
- 经济(223231)
- 研究(144525)
- 中国(98060)
- 财(75434)
- 管理(72132)
- 农(70953)
- 学报(69261)
- 科学(65807)
- 大学(53135)
- 教育(51630)
- 学学(49763)
- 农业(48664)
- 融(47401)
- 金融(47401)
- 技术(40472)
- 财经(36598)
- 业经(36561)
- 经济研究(34363)
- 经(31380)
- 问题(29035)
- 业(27602)
- 技术经济(23506)
- 贸(23239)
- 图书(22750)
- 现代(22092)
- 世界(21889)
- 理论(21664)
- 科技(20945)
- 版(20932)
共检索到71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举 申孟宜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2000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测算了2013—2017年按照行业、地区、所有制、企业寿命四个维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主要特征,并选择医药制造业等五个行业分析了公司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定量关系。部分行业研发投入与当期经营绩效负相关,部分行业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拉动作用滞后两年且效果不明显,较成熟企业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拉动作用明显强于成长期企业。
关键词:
制造业 上市公司 研发投入 经营绩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元驹 韩岚岚 臧文佼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获取数据成本高和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结果准确性差的制约瓶颈。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瓶颈,采用来自财报的"营业净收入"作为成本动因,用回归分析方法将来自财报的"收入动因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解开来作为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数据来源。由于回归分析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财报,省去了管理会计成本习性分析的工作量,从而找到了克服数据收集成本高的制约瓶颈。同时,按照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从财报数据中加工出"营业净收入"和"收入动因成本",强化了收入和费用的因果联系,使成本习性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找到了克服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结果不准确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官小燕 刘志彬
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度越高,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越高,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可以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程度,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及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此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信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进而推动企业创新。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玥璠 张真昊
通过大样本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回答"ERP系统实施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绩效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及"怎样的企业实施ERP系统后财务绩效表现更好"等问题,并得出结论:在1999-2008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对其ROA、ROE、CAT、TAT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ROS指标的影响则不显著,即ERP的实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营运能力提高有显著贡献,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帮助则不明显;而大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实施ERP对其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分别比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更大。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 财务绩效 制造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向丽 杨瑞杰
外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否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对高管薪酬的监督作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来衡量公司业绩,以是否经过高质量的审计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否存在粘性,并探讨外部审计能否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确实存在粘性,公司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滑时高管薪酬的减小幅度;第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为此,应积极引入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机构,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海龙 罗福凯
本文从要素资本的角度,选取高端装备制造业研究技术资本投入与收益问题,运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计算出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及技术资本存量。依据经济增长理论,测算资本产出弹性,并利用技术资本投入比率分析技术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研究表明,技术资本投入对产出有显著正相关的作用。技术资本弹性与规模效应有关,技术资本弹性高,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特征,技术资本弹性低,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减特征。技术资本比例与产出有相关关系,产出高的企业表现出技术资本绝对比例为正,技术资本相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比例为负的特征。
关键词:
技术资本 规模报酬 技术资本投入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思妍 陈婵
本文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高管变动上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高管变动当年倾向于调低会计盈余;高管变动下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从盈余管理程度看,与董事长单独变动和总经理单独变动相比,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在总经理单独变动的情况下,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程度最高。
关键词:
高管变动 盈余管理 可操纵应计利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红敏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股权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构成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构成角度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的关系;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公众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微弱负相关的关系。本文研究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构成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构成 公司绩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张帆 熊一鹏
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财务变量构建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在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维数约简后,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信用违约概率测度作了有价值的探索。模型包含两个阶段,聚类阶段采用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WFCM)算法将样本聚成同质的类,使同簇样本更具代表性;违约测度阶段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对不同组样本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在Logistic模型中引入WFCM算法能显著提高预测样本的违约概率测度准确率;对于样本总体与ST企业而言,其违约预测准确率比Logistic模型分别提高了10.7%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放
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度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资本结构与股权代理成本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国有股比例和股权代理成本的关系属于明显的正比例关系,而法人股比例和股权代理成本之间却有着不太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股权的集中程度和股权代理成本之间也是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负债融资比率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同样有着较为明显的反比例关系。由于股权的分置与改革,造成了已经实现了股权全流通的公司的股权代理消耗成本显然低于未实现股权全流通的公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伟 张琳
近来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数量呈"S型曲线"递增,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然而董事会的履职情况对财务重述有重大影响。文章探讨董事会特征与财务重述的关系,以2012—2014年沪深证交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董事会规模较小和董事会会议质量偏低的公司,都难以阻止重述发生;董事会的持股比例与财务重述呈负相关关系;董事长拥有敏锐的认知力与有效利用资源能够全面影响董事会的决策,可以有效减少重述发生;而董事会独立性与专设委员会数量对财务重述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制造业 董事会特征 财务重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文强 唐建新
以沪深两市61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2011~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以及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债水平与投资水平及新增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负债带来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使企业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负债水平 投资行为 制造业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周雪峰 黄小耘
以2005年~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研究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均表现出稳健性,但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降低了这种盈余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表现出来的稳健性是由亏损公司利润操纵造成的。由此可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表面上降低了盈余稳健性,其实质是降低了利润操纵行为。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盈余稳健性 利润操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琛 冉秋红
本文以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平均薪酬、薪酬增长率和薪酬差距三个维度探讨了普通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较低收入员工的薪酬激励效果要好于较高收入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薪酬差距超出一定范围后会产生消极作用,即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员工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费用粘性水平对比研究——基于2007年-2012年沪深A股主板制造业企业数据观察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当期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采矿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辽宁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建议——基于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公司的数据分析
引入财务重述的财务预警模型效率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2009—2010年的经验证据
会计弹性视角下盈余管理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于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ST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现状分析——基于2015-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ST公司数据
董事会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人员薪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分析——来自沪、深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存货跌价准备净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来自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