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4)
- 2023(14894)
- 2022(12814)
- 2021(12235)
- 2020(10051)
- 2019(23451)
- 2018(23167)
- 2017(44160)
- 2016(24053)
- 2015(27142)
- 2014(27131)
- 2013(26847)
- 2012(24621)
- 2011(22568)
- 2010(22279)
- 2009(20823)
- 2008(20510)
- 2007(17769)
- 2006(15663)
- 2005(14267)
- 学科
- 济(97802)
- 经济(97660)
- 管理(72035)
- 业(65687)
- 企(55653)
- 企业(55653)
- 方法(44228)
- 数学(37740)
- 数学方法(37316)
- 中国(28219)
- 财(26212)
- 农(24843)
- 业经(21885)
- 制(21832)
- 学(21568)
- 贸(19308)
- 贸易(19298)
- 易(18832)
- 理论(16962)
- 地方(16607)
- 银(16202)
- 农业(16183)
- 银行(16165)
- 和(16086)
- 务(15850)
- 财务(15777)
- 财务管理(15747)
- 融(15559)
- 金融(15556)
- 环境(15529)
- 机构
- 大学(350720)
- 学院(343742)
- 济(144022)
- 经济(141106)
- 管理(135678)
- 研究(119793)
- 理学(117544)
- 理学院(116205)
- 管理学(114406)
- 管理学院(113774)
- 中国(90262)
- 京(75661)
- 科学(71155)
- 财(67367)
- 所(59496)
- 研究所(54128)
- 财经(53713)
- 中心(52494)
- 农(50552)
- 经(48972)
- 北京(48591)
- 江(48079)
- 业大(48067)
- 范(45745)
- 师范(45384)
- 经济学(44608)
- 院(43240)
- 财经大学(40127)
- 经济学院(39995)
- 农业(39451)
- 基金
- 项目(232500)
- 科学(183895)
- 研究(172308)
- 基金(171256)
- 家(148752)
- 国家(147582)
- 科学基金(126628)
- 社会(110507)
- 社会科(104744)
- 社会科学(104720)
- 基金项目(90320)
- 省(86524)
- 自然(80725)
- 自然科(78798)
- 自然科学(78781)
- 教育(78656)
- 自然科学基金(77381)
- 划(74072)
- 资助(70549)
- 编号(69060)
- 成果(57676)
- 部(53094)
- 重点(51975)
- 发(48715)
- 创(47910)
- 课题(47570)
- 国家社会(46171)
- 教育部(46128)
- 制(45416)
- 创新(44786)
- 期刊
- 济(157398)
- 经济(157398)
- 研究(108052)
- 中国(66070)
- 学报(52911)
- 财(51160)
- 管理(51044)
- 科学(49938)
- 农(46141)
- 大学(40846)
- 教育(38927)
- 学学(38076)
- 农业(32025)
- 融(29439)
- 金融(29439)
- 技术(27993)
- 财经(27134)
- 经济研究(25552)
- 经(23234)
- 业经(22893)
- 问题(20490)
- 图书(17848)
- 贸(17211)
- 理论(17048)
- 业(16754)
- 科技(16214)
- 技术经济(16128)
- 世界(15944)
- 版(15443)
- 现代(15366)
共检索到509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良
制度变迁理论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的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尽管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还是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而体制转轨属制度变迁范畴。具体地说,一方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一种解释力强,而又切合中国制度特点的现代经济学的指导;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学正面临着范式危机,此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便“乘虚而入”。中国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制度变迁理论以改革方式的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勇华
技术变迁很大程度上是主流经济学未曾认真开启的"黑箱"。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长足发展的演化经济学,对技术变迁进行了大量的演化探索,主要集中在技术变迁的一般演化过程研究、技术变迁与生物进化的类似性及演化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技术变迁过程特定阶段的研究、技术变迁仿真模拟研究和技术变迁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在系统梳理这些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技术演化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技术变迁 演化 述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文 骆玲
本文从中国典当业的几个核心概念出发,以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评述了已有的中国典当制度研究文献。已有文献大多具有综合研究的性质,研究方法是描述性和归纳性的,缺乏整体的研究框架。而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范式则是适合于对"中国典当制度的传承与创新"建立一个崭新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
中国典当 比较制度分析 述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本文扼要阐述了Acemoglu和Robinson在制度变迁中的权力这一全新研究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拥有不同政治权力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政治体制变迁的根源;虽然政治体制的变迁带来法律政治权力的重新配置,但精英集团对事实政治权力的投资却会使最为根本的经济制度得以持续;而无效率的国家结构为精英集团维持事实政治权力提供了强劲的组织保障。Acemoglu和Robinson的权力理论对于我们了解那些能够促进民主社会出现的因素是颇有裨益,对我们洞悉应该如何夯实民主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也富予启发意义。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法律政治权力 事实政治权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福军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曙光 盛洪
1995年,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虽然还没有最后走出低谷,但在理论著述的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已经走过了引进介绍和简单模仿西方经济学的学习阶段,开始以挑战的方式对现有的理论假说、实证解释、一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玉梅 魏晓文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从企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制度专有因素对科技创新的特殊作用备受学者的关注。文章对科技创新中国家制度安排理论进行梳理,有利于揭示科技创新中政府行为的一些本质特征和国家制度安排的源起及其当代意义,对我国科技创新中国家制度的安排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家制度安排 理论评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刘玫
对征信制度的理论研究始于最近20年各国征信体系发生的变化:著名征信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扩张,发展中国家建立公共征信体系的浪潮,各国对隐私保护的日益重视。国际征信制度安排的研究动态主要体现在征信制度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影响第三方征信的内生需求因素、公共征信机构与私营征信机构的关系、征信制度的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
征信制度 次贷危机 不对称信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晓辉 范从来
害怕浮动理论和假说是2000年以后汇率制度选择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在剖析害怕浮动内涵的基础上,评述了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制度因素等三个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它对产出增长、产出波动和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今后应从实证角度加强对害怕浮动的经济后果和形成原因的考察。
关键词:
害怕浮动 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分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太峰
几十年来,投资基金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其成为西方国家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投资基金在这种迅速增长中所体现出的巨大活力、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以及所展现出的巨大发展空间,使其一直是经济发达国家从事金融研究的经济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加之投资基金持续地、定期地描述资产分配、投资操作和业绩收入等形成的大量可用数据,为金融理论的分析和检验提供了依据,因此,投资基金更成为金融理论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研究对象。 在我国,伴随证券市场产生发展的过程,投资基金业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特别是自1998年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宝海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二元论是中国二元结构成因的主流观点。从制度变迁入手推动结构转换成为学术界探索的热点。这种制度变迁理论在改革内容、改革方向和制度变迁决定力量方面达成了共识,建立了城乡制度变迁的分析范式和理论框架,但在理性人的适用范围、制度变迁成本支付问题和城乡居民利益博弈机制建设方面缺乏深入探讨。从理论演进角度总结这种制度变迁理论的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展望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对于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健 杨小成
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行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制度变迁原因和路径的解释远不能满足复杂现实的要求,特别是完全理性假设和静态分析方法不断受到人们质疑。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逐渐代之以有限理性假设,强调时间作用和历史重要性以及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制度变迁理论更趋"演化"的特点。近年来,自二战后开始复兴的演化理性主义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勇 罗能生
由于纯粹采用宏观指标测度制度互补性的外在表现弱化了它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甚至遭到某些学者的否认。在坚持制度互补性的技术原因并全面界定互补性概念并区分其与粘性、聚类等其他几种制度联系形式的基础上,全面拓展了互补性类型、强度的测度的微观方法;另外,整合均衡观与历史—政治观以构建制度变迁的方法论基石也是正确理解互补性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前提。简单否认互补性的普遍性是忽略了制度产生和演化的物质基础的直接体现。
关键词:
互补性 测度 制度变迁 权力结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变迁的特殊机理及其制度涵义多有阐发,其中不乏重要的理论发现,这些发现正在成为构建中的制度金融学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对这些理论发现进行力所能及的初步梳理。既有的本土文献大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无一例外地由中国货币金融运行相对于西方经典情形的"另类"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入手,尝试性地探寻深藏其中的特殊制度涵义以及理论价值。本文所涉及本土文献的主要视角与命题包括: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货币内生机制与"家庭内竞争"因素、改革以来国家负债结构的变化与国家低负债的金融原因、中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宝贡敏 刘枭
关系(Guanxi)理论于近年得到了充分发展和不断完善,逐渐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研究关注的焦点。Guanxi具有文化性、可转移性、互惠互利性等主要特征;其产生受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组织中,Guanxi的影响前因可以归纳为组织因素、战略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体因素四类;其结果表现为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实现个体间知识转移及信任程度增加等。本文对该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
Guanxi 特征 分类 维度测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