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1)
2023(15358)
2022(13375)
2021(12824)
2020(10655)
2019(24834)
2018(24438)
2017(47239)
2016(25305)
2015(28664)
2014(28261)
2013(27874)
2012(25570)
2011(23059)
2010(22590)
2009(20483)
2008(19783)
2007(16832)
2006(14486)
2005(12587)
作者
(70993)
(59153)
(58352)
(55804)
(37723)
(28116)
(26730)
(23272)
(22473)
(20798)
(20057)
(20045)
(18628)
(18487)
(18349)
(18043)
(17652)
(17436)
(16781)
(16737)
(14497)
(14354)
(14113)
(13376)
(13142)
(13048)
(12929)
(12725)
(11713)
(11612)
学科
(103870)
经济(103757)
管理(71979)
(68967)
(57344)
企业(57344)
方法(49969)
数学(43948)
数学方法(43383)
中国(28265)
(26961)
(24856)
业经(22104)
(20896)
(20826)
贸易(20816)
(20321)
地方(19236)
农业(17870)
(17739)
(16405)
理论(16035)
环境(15968)
技术(15891)
(15763)
财务(15689)
财务管理(15657)
企业财务(14817)
(14726)
(14693)
机构
大学(358668)
学院(355389)
(147702)
经济(144819)
管理(143787)
理学(125765)
理学院(124404)
管理学(122285)
管理学院(121634)
研究(120100)
中国(89099)
(76121)
科学(72962)
(63735)
(58796)
(54397)
研究所(54186)
中心(53559)
财经(52689)
业大(52186)
(48272)
(48235)
北京(48107)
(46502)
师范(46078)
经济学(44949)
(43982)
农业(42771)
经济学院(40658)
财经大学(39596)
基金
项目(250431)
科学(198021)
基金(184130)
研究(183041)
(160623)
国家(159382)
科学基金(137337)
社会(116312)
社会科(110327)
社会科学(110298)
基金项目(97335)
(94515)
自然(89536)
自然科(87503)
自然科学(87482)
自然科学基金(85899)
教育(84145)
(80769)
资助(76458)
编号(73867)
成果(58875)
(56417)
重点(55839)
(53154)
(52013)
课题(50244)
教育部(48696)
创新(48561)
国家社会(48462)
科研(47996)
期刊
(152321)
经济(152321)
研究(102795)
中国(61564)
学报(54541)
管理(52210)
科学(51733)
(48385)
(46691)
大学(41861)
学学(39284)
教育(37127)
农业(34397)
技术(30894)
(26686)
金融(26686)
经济研究(25294)
财经(25021)
业经(24131)
(21418)
问题(20056)
图书(18773)
(18473)
(17239)
技术经济(17098)
科技(16591)
理论(16562)
资源(16314)
世界(15764)
(15623)
共检索到503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凡  王巾英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琪  陈幸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既是邻国、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又是全球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而中国与印度也是最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魅力的国家。本文比较了两国利用外资格局的明显差异: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软件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因此两国应该向对方借鉴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郝前进  雷志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FDI的吸收利用上,中国虽然总量多于印度,然在利用的细节问题上如内外资的国民待遇、FDI的行业投向、相关法律的完善等方面还需要向印度借鉴学习。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FDI的对比研究对这些进行了剖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薛选登  
1.合理实施外资优惠政策,避免不公平竞争。从中短期看,各地政府应结合地方实情,理性地选择外资政策优惠水平,要在中央政府优惠政策基础上适当调低外资优惠水平。中西部地区可适当维持外资政策的优惠力度以吸引外资。从长期看,应逐步降低外资政策的总体优惠程度,直至施行国民待遇。要加强优惠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以产业政策逐步取代优惠政策。现有的FDI政策针对性和引导性不强,要改变过去不分产业"一刀切"的外资优惠政策,加强实施差别化的外资政策,将全方位吸引外资的目标转移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曾向红  张少文  
自特朗普提出并实施美国的“印太战略”以来,印度的战略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在此背景下,印度的“印太”构想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争论到共识的演进过程。当然,印度并非完全认同和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对华政策。相反,莫迪政府推进“印太战略”有着自身的诉求与期待。本文以批判地缘政治学为理论视角,旨在考察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三大诉求,并尝试挖掘印度实施“印太战略”背后的认知与地缘政治想象,并与美国进行比较,以揭示两国差异行动的主要驱动和基本逻辑。通过考察发现,印美在国家角色定位、自我—他者关系和战略区域划分等主要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印度政府和美国政府对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想象分别类似于“W形行动圈”与“半嘴形包围圈”的战略图式;印度追求领导性大国、构建多维身份认知以及经略“印太”海域的战略诉求有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中长期利益。印美两国对于“印太战略”的认知与想象差异将直接影响各自战略的走向和两国的合作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世德  余浩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定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对外贸易战略并得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政府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并结合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对外贸易战略,通过贸易战略转型与创新增强贸易利益的获取能力并提高对外贸易战略绩效,不仅实现发展战略从模仿学习向引领超越的转变,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因此,对比研究不同时期贸易战略的调整,能为中国进一步提高贸易战略绩效增强贸易利益的获取能力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原因,强调合理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并对地方引资战略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孟春  李泓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方虹  王红霞  
中国稀土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稀土贸易并未给中国带来足够的贸易利益,中国并没有因为供给的垄断地位获得应有的定价权,相反却付出了巨大代价。本文通过核算稀土主要产品出口的全成本和收益,发现出口收益长期以来无法弥补出口全成本,并且中国稀土贸易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为了改变目前的贸易格局,中国应调整稀土战略,通过源头管制实现资源成本内部化,通过配套环境政策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实现贸易利益和成本平衡;通过进出口并重战略避免资源短缺,通过鼓励高附加值稀土产品出口,提高稀土产业的环境贸易条件;通过实施稀土储备战略和加强国际投资合作,促进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以"出口创汇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贸易战略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当前和未来的贸易形势,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等贸易战略更多的是一种出口战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进口战略呢?以"安全"、"发展"为目标的进口战略可能是中国目前的最好选择。为了实现安全和发展这两个战略目标,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可以采取"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进口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盛明科  罗娟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国科技战略与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同为金砖五国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以印度《201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与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二者异同点,发现其均是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产物,且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发展程度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总体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包容性创新理念也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民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乔颖  
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颁布的FDI信心指数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各国投资环境综合吸引力的权威指标,中国已经连续三年名列榜首,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国。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经济迅速崛起的印度2004年度FDI信心指数也显示出强劲的上升态势,而同为引资大国的拉美国家墨西哥2004年度的排名却发生了明显下降,由于中、印、墨三国同为发展中大国,有许多可比之处,本文拟对三国的FDI信心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明确目前影响对华FDI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更好的吸引外资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