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8)
2023(6810)
2022(5460)
2021(5212)
2020(4103)
2019(9692)
2018(9178)
2017(17596)
2016(9138)
2015(10192)
2014(9601)
2013(9911)
2012(9456)
2011(8778)
2010(8674)
2009(8215)
2008(8180)
2007(7053)
2006(6441)
2005(6102)
作者
(26502)
(22535)
(22313)
(21276)
(14119)
(10653)
(10022)
(8723)
(8451)
(7909)
(7795)
(7552)
(7204)
(7116)
(7077)
(6892)
(6630)
(6423)
(6412)
(6039)
(5477)
(5347)
(5309)
(5111)
(4943)
(4886)
(4787)
(4523)
(4434)
(4382)
学科
(45454)
经济(45424)
管理(25867)
(25718)
(20437)
企业(20437)
方法(20390)
数学(18848)
数学方法(18768)
中国(14260)
(11977)
贸易(11971)
(11815)
(11518)
(10174)
(9802)
环境(9229)
(8499)
(7809)
关系(7480)
(7428)
金融(7427)
业经(7229)
(6959)
银行(6952)
(6942)
(6907)
体制(6802)
(6793)
(6742)
机构
大学(141801)
学院(136956)
(70065)
经济(69171)
研究(54656)
管理(52372)
理学(45076)
理学院(44597)
管理学(44130)
管理学院(43887)
中国(43246)
(30896)
(30248)
科学(29667)
(27464)
研究所(25079)
财经(24663)
经济学(23398)
(22888)
中心(22849)
(21647)
经济学院(21153)
北京(20371)
(19765)
财经大学(18736)
业大(18289)
(17715)
农业(17255)
科学院(17245)
(16562)
基金
项目(91528)
科学(74054)
基金(72025)
研究(65054)
(64208)
国家(63809)
科学基金(54309)
社会(45768)
社会科(43712)
社会科学(43699)
基金项目(37130)
自然(34392)
自然科(33639)
自然科学(33630)
自然科学基金(33084)
资助(29897)
(29496)
教育(28465)
(27410)
编号(23011)
(22867)
中国(21897)
国家社会(21197)
重点(20796)
教育部(19767)
(19648)
(18792)
人文(18174)
成果(18047)
创新(17848)
期刊
(73658)
经济(73658)
研究(44704)
中国(26773)
(22369)
科学(21411)
学报(20676)
管理(19976)
(18542)
大学(15799)
学学(14880)
(13813)
金融(13813)
经济研究(13687)
农业(13187)
财经(12975)
(12768)
国际(12567)
(11318)
世界(10833)
问题(10471)
技术(9204)
(8970)
业经(8636)
资源(8076)
教育(7919)
技术经济(7255)
统计(6351)
(6018)
贸易(6018)
共检索到209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东明  
中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跨国并购的展开 ,正在形成两条利用外资途径。跨国绿地投资前景继续看好 ,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跨国并购承担着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的艰巨任务 ,刚刚拉开序幕。我们应加强这两种利用外资方式的协调 ,以便取得更好的利用外资效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建刚  
文章探讨东道国国家安全审查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设立模式的影响。基于2005~2020年OECD地区的国家安全审查和企业投资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发现:与绿地投资相比,国家安全审查使中国跨国投资企业相对不愿意采取并购的设立模式;当东道国有较高的法治水平、制定不透明的国家安全标准、双边政治关系变差,则国家安全审查的这种负影响更强;在影响机制方面,国家安全审查通过并购交易不确定性提高和合法性降低来影响跨国投资设立模式的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桑百川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短缺经济结束,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中国加入WTO,利用外资进入新阶段,外资经济与内资经济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明显,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也不断升温。外商投资的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影响,转轨关键期外商投资的制度效应不可替代,中国对外资的依赖度并不高, 外资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并未发生,利用外资导致“拉美化”纯系危言耸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民  李昶  
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模式主要包括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大量文献表明,这两种进入模式对东道国经济存在显著不同的影响,因此弄清影响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对于指导我国政府制定政策引导FDI采用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入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实物期权模型,分析了影响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东道国工程建设速度、经济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影响FDI进入模式的选择;东道国对FDI投资的政策引导直接并显著地影响FDI进入模式的选择。模型分析同时表明,FDI投资者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相对于绿地投资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具有更大的规模。最后,本文通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基于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走向和中国土地、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一是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成长,二是促进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比重的提高,并提出了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光耀  
我国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活动,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上市公司完成了从他动、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换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长期的计划经济基础上改革而来的,所以,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活动起步较晚。最早的并购重组活动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其主要表现为亏损国企改制民营化、管理层收购,以及后来的外资并购。这些并购活动部分解决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使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了改善,运营效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数据,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其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更高、资本更密集和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出口越多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绿地投资的方式;研发密度越高和流动资产比重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生产率高、资本密集、规模大、研发密度高且流动资产比重高的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的可能性大。这充分说明是否具有"可转移优势"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数据,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其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更高、资本更密集和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出口越多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绿地投资的方式;研发密度越高和流动资产比重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生产率高、资本密集、规模大、研发密度高且流动资产比重高的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的可能性大。这充分说明是否具有"可转移优势"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冠宏  曾靓  
本文在Manova(2008)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投资方式,发现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于是运用2003—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中发生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低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更大,融资约束相对较高的企业则选择绿地投资,具体表现为融资约束降低1%,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将增加2.51%;在不同投资动机下,融资约束的影响有所差异,在商贸服务和生产型投资动机下,融资约束低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更大,而技术研发动机下,融资约束则不影响投资模式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秦朵  
根据1992年至2009年的数据,本文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分析比较了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绿地投资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跨国并购对经济增长有负作用,但是当人力资本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时跨国并购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另通过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分析,得出跨国并购存在着技术外溢效应,而绿地投资并不存在技术外溢效应,甚至绿地投资可能会给本土企业带来竞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希  储晓茜  
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针对外国并购其科技行业实施严格审查,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行为。在此形势下,如何继续通过对外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为分析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模型,对2003-2015年期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对外投资后,跨国并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高于投资前,绿地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却不显著,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绿地投资;企业研发、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率等企业特征变量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当采取措施突破发达国家的投资壁垒,加大跨国并购投资比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晓宁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是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关键决策。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匹配基础上的补充数据,实证考察企业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之间的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研究表明:随着企业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以及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关税水平和制度环境的提升,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概率提高;随着企业规模、研发投入,以及东道国市场规模、文化距离的增大,企业选择绿地投资的概率提高;相比来看,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对各类影响因素更加敏感,在OFDI模式选择中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广  
跨国并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但已成为近年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我国在吸引跨国并购投资方面还存在政策、市场、立法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回顾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进程、分析了现存引资手段与跨国并购之间的“错位”,进而对下一步的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相森  刘会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发生了新变化,跨国购并逐渐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形式,跨国购并兴起是跨国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竞争的需要。研究跨国购并的兴起成因、特点,对于我国有效、合理利用跨国购并、吸引外资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