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1)
- 2023(15832)
- 2022(13060)
- 2021(12204)
- 2020(9762)
- 2019(22489)
- 2018(22035)
- 2017(41877)
- 2016(22430)
- 2015(25354)
- 2014(25297)
- 2013(24703)
- 2012(22634)
- 2011(20495)
- 2010(20236)
- 2009(18208)
- 2008(17684)
- 2007(15528)
- 2006(13645)
- 2005(12672)
- 学科
- 济(102362)
- 经济(102266)
- 管理(60029)
- 业(58415)
- 企(45306)
- 企业(45306)
- 方法(41204)
- 数学(36518)
- 数学方法(36113)
- 中国(33321)
- 农(28558)
- 地方(23219)
- 业经(23084)
- 财(22243)
- 贸(20674)
- 贸易(20656)
- 易(20092)
- 农业(18880)
- 制(18707)
- 银(17542)
- 银行(17529)
- 融(17202)
- 金融(17200)
- 行(16902)
- 学(16017)
- 发(15119)
- 环境(15084)
- 理论(14333)
- 和(13884)
- 技术(13584)
- 机构
- 学院(312807)
- 大学(311311)
- 济(140086)
- 经济(137555)
- 管理(119443)
- 研究(108193)
- 理学(101872)
- 理学院(100785)
- 管理学(99130)
- 管理学院(98524)
- 中国(86266)
- 京(66152)
- 财(63359)
- 科学(60212)
- 所(52171)
- 中心(50304)
- 财经(50304)
- 研究所(46732)
- 江(46528)
- 经(45897)
- 农(44966)
- 经济学(44751)
- 北京(42287)
- 范(41420)
- 师范(41064)
- 经济学院(40287)
- 业大(40110)
- 院(39350)
- 财经大学(37355)
- 州(37244)
- 基金
- 项目(204186)
- 科学(163325)
- 研究(155348)
- 基金(149994)
- 家(128844)
- 国家(127771)
- 科学基金(111112)
- 社会(101715)
- 社会科(96521)
- 社会科学(96501)
- 基金项目(78148)
- 省(77466)
- 教育(71814)
- 自然(68270)
- 自然科(66743)
- 自然科学(66730)
- 自然科学基金(65540)
- 划(65323)
- 编号(63011)
- 资助(61211)
- 成果(50776)
- 发(47623)
- 部(46456)
- 重点(46106)
- 课题(43587)
- 国家社会(43221)
- 创(42821)
- 教育部(40856)
- 创新(40096)
- 人文(39654)
- 期刊
- 济(157810)
- 经济(157810)
- 研究(99371)
- 中国(65452)
- 财(48677)
- 管理(46800)
- 农(42252)
- 科学(40930)
- 学报(40389)
- 教育(37025)
- 融(34616)
- 金融(34616)
- 大学(32846)
- 学学(30466)
- 技术(29898)
- 农业(28995)
- 经济研究(26222)
- 业经(25809)
- 财经(25497)
- 经(22093)
- 问题(21077)
- 贸(18603)
- 国际(17026)
- 世界(16575)
- 业(16027)
- 技术经济(15776)
- 理论(14617)
- 统计(14591)
- 图书(14573)
- 商业(14309)
共检索到482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江春 陈永
一般认为具有"前瞻性"假设的泰勒规则是适合描述中国利率政策的规则,然而基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明这一假设并不可靠,"后顾性"的泰勒规则应是对中国利率规则的更好描述。通过构建基本、封闭和开放框架下三组模型,在预期、当期和滞后的时间维度上,系统地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具体形式进行研究,发现仅考虑通胀和产出因素的基本模型不足以模拟中国利率的决定,后顾性的开放框架模型是对中国利率政策的最佳描述。
关键词:
泰勒规则 前瞻性 后顾性 利率市场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宏瑾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2%~4.4%之间,与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今后货币调控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进行利率决策,以确保价格型货币调控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尧
如何确定最优的利率水平以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是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传统泰勒规则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研究泰勒规则的各种改进成果,进而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在资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考虑了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可能适度考虑了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但利率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反应不敏感,资产价格波动尚未成为影响我国利率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市场 泰勒规则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笑余 丁凯
将传统泰勒规则在开放框架下进行扩展,引入汇率因素与货币因素,并实证检验其后顾性、同期、前瞻性形式的中国情况,具有独有的现实意义。在仅以通胀率为目标的开放框架下,我国情况符合同期扩展泰勒规则,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在受到相关冲击后的反应方面,同期扩展泰勒规则中短期利率对于通胀缺口或实际产出缺口的响应与传统泰勒规则中的状况不同。开放框架下同期扩展泰勒规则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参照。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则 泰勒规则 开放经济 前瞻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偏离程度进行了估算。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符合稳定货币政策规则要求。标准泰勒规则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泰勒规则原式及稳定货币政策规则最低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存在负的利率缺口,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缺口并不是稳定的,更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存在着长期偏误。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合理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利率偏离 政策偏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溥 李鑫
以我国的货币政策数据对泰勒规则及其扩展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验证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勒规则对我国现行利率政策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利率调节存在着小心试错,力求平滑化的操作倾向,利率调节幅度总体上小于泰勒规则值,因此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上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当局在面临重大宏观调控需要时,更多地运用数量控制的货币政策手段,而非利率政策,这种做法一方面阻滞了经济体制转轨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政策成本。加强对利率政策工具的理论研究,使利率更好地针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化做出调整,对于提高我国的宏观调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泰勒规则 利率平滑化 产出及物价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雯 李恒
文章在开放条件下对传统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并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对通胀率、产出缺口、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的反应系数都具有时变性,但进入21世纪后变得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已经具备遵循扩展后的泰勒规则的条件。建议我国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使货币政策操作的中间变量从货币供应量逐渐调整到利率上。
关键词:
泰勒规则 时变参数 利率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本文对美联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利率决策规则的演变作了分析论述,并将该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本文着重对最近的创新规则——采用通货膨胀预期和失业率作为利率决策阈值的"伊文思规则"作了分析和比较,并对其局限与挑战以及近期可能的走势作了分析和预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美联储未来可能的利率决策规则的理论基础、关键要素、决策框架作了分析预期,并作出前瞻性猜想,提出美联储未来在常规状态下的利率决策规则可能回归传统泰勒规则,同时纳入名义GDP要素,同时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率目标和货币供应总量指标,并可能更加倾向于采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以及前瞻性数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义圣 郭志
中国的实际状况决定了货币供应量已经不适合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说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过渡至利率的条件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本文验证利率市场化不同阶段利率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比较不同阶段的利率规则,验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的条件是否成熟。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利率规则 适用性检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秦艳梅 黄东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宏观经济中的高通货膨胀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物价水平趋于稳定。而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却显著加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面临新的挑战。这一点在中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上证综指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最高上攻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涨幅高达513.49%。指数的上涨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市场资金面的充裕、上市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素梅 周光友
根据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将其划分为官定为主市场为辅(自我强化)、利率双轨制(非对称利率机制)及相互融合(完全实现)三个阶段,并且各阶段的利率决定机制也不相同。自贸区是国内外资金流动的枢纽,资金流动的状况决定资金供给,从而决定国内、自贸区的利率形成机制,进而促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及承前启后的过程,为此应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对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如丰
将基准利率区分为市场基准利率与法定基准利率,并对开放经济下的泰勒规则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准利率对预期通货膨胀率反应显著,且与封闭经济相反,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反馈机制,对预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反应只在个别分位点显著而总体不显著;而对预期产出缺口的反应在两种基准利率下有所不同,在市场基准利率时不显著,在法定基准利率时显著。因此,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根据预期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而法定基准利率则根据预期通货膨胀率与预期产出缺口进行制定,这符合"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德刚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但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金融产权等障碍给中国利率市场化未来的改革增添了变数和难度。因此,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模式选择和风险因素进行阶段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在某种意义上指导甚或决定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剩余道路的前进方向与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薛冰
本文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转轨的背景下,讨论了利率市场化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并对利率进一步走向市场化的步骤作了展望。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金融制度 货币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孝星 陈颖 孙涛
本文将资产价格反转引起金融危机这一小概率事件纳入并拓展IS-PhIllIPS模型,以考察资产泡沫阶段的最优利率政策。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本文通过对市场微观个体的心理预期与资产价格的比较,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内生化。通过求解央行效用损失函数,我们发现:最优利率政策不能用简单泰勒规则近似,而是具有非线性特征,依赖于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和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预期。本文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和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