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4)
- 2023(11909)
- 2022(10343)
- 2021(9921)
- 2020(8178)
- 2019(19260)
- 2018(18919)
- 2017(36587)
- 2016(19580)
- 2015(22261)
- 2014(21954)
- 2013(21968)
- 2012(20121)
- 2011(18273)
- 2010(17818)
- 2009(16217)
- 2008(15621)
- 2007(13241)
- 2006(11441)
- 2005(9994)
- 学科
- 济(82353)
- 经济(82267)
- 管理(54522)
- 业(51321)
- 企(41888)
- 企业(41888)
- 方法(40188)
- 数学(35624)
- 数学方法(35312)
- 中国(23489)
- 农(20501)
- 财(18781)
- 贸(17175)
- 贸易(17167)
- 业经(16831)
- 易(16769)
- 学(16532)
- 地方(14471)
- 制(13881)
- 农业(13627)
- 环境(13082)
- 和(12727)
- 银(12453)
- 银行(12421)
- 技术(12180)
- 理论(12041)
- 行(11908)
- 融(11828)
- 金融(11827)
- 务(11396)
- 机构
- 大学(282241)
- 学院(277338)
- 济(119057)
- 经济(116864)
- 管理(113418)
- 理学(99429)
- 理学院(98368)
- 管理学(96890)
- 管理学院(96399)
- 研究(95857)
- 中国(71899)
- 京(60067)
- 科学(57780)
- 财(50938)
- 所(47035)
- 研究所(43445)
- 中心(42509)
- 财经(42360)
- 农(41240)
- 业大(40041)
- 经(38931)
- 北京(38447)
- 经济学(37092)
- 江(36233)
- 范(35901)
- 师范(35621)
- 院(34702)
- 经济学院(33638)
- 农业(32393)
- 财经大学(31994)
- 基金
- 项目(196564)
- 科学(155754)
- 基金(145898)
- 研究(144116)
- 家(127114)
- 国家(126144)
- 科学基金(108588)
- 社会(92746)
- 社会科(88074)
- 社会科学(88053)
- 基金项目(77609)
- 省(72717)
- 自然(70122)
- 自然科(68541)
- 自然科学(68527)
- 自然科学基金(67314)
- 教育(65220)
- 划(62373)
- 资助(60424)
- 编号(57115)
- 成果(45873)
- 部(44992)
- 重点(43524)
- 发(41421)
- 创(40714)
- 国家社会(39015)
- 教育部(38983)
- 课题(38658)
- 创新(38013)
- 人文(37534)
- 期刊
- 济(121302)
- 经济(121302)
- 研究(84024)
- 中国(47341)
- 学报(42723)
- 科学(40767)
- 管理(40111)
- 农(36887)
- 财(35612)
- 大学(32490)
- 学学(30487)
- 教育(27590)
- 农业(26572)
- 融(22307)
- 金融(22307)
- 技术(22241)
- 经济研究(20953)
- 财经(20362)
- 业经(18173)
- 经(17399)
- 问题(16076)
- 图书(14553)
- 理论(14336)
- 业(14234)
- 贸(13899)
- 技术经济(13570)
- 科技(13329)
- 世界(13062)
- 实践(12947)
- 践(12947)
共检索到392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春 蓝天
文章基于中国现实,构建了包含二元信贷供给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从利率变动对总产出和通胀的非对称效应以及利率变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非对称效应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国利率变动的非对称效应的问题。结果发现:提高利率对于通胀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会抑制总产出,而降低利率只在短期内对总产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长期的作用效果则并不明显,且会刺激通胀。利率变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相比于国有企业,紧缩性利率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带来的负向效应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自6月份以来,人民银行两次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两次调整被舆论称为非典型性调整或非对称性调整。非对称性利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连一向苛刻的西方主流财经媒体也对之赞赏有加。普遍认为,这是在特定时机作出的恰当选择,可谓一石三鸟。毫无疑问,我国连续两次降息凸显了稳增长的强烈意图。受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持续放缓的影响,我国出口下降,经济下滑,下调利率无疑是稳增长的需要。但更重要的,适时放松存款利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星 孔刘柳
本文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利率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非对称性,利率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各行业的影响时间。利率能短期内改善产业结构,但对行业结构的有效调节还取决于行业间的关联效应及利率对该行业长期影响因子的影响。最后,从利率行业效应和行业间关联效应角度简单分析造成利率行业非对称性的原因,为央行制定利率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婷婷
文章试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利率冲击作用于产出和物价水平效果是否具有非对称性以及非对称的程度、表现形式予以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正、负向利率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体呈现非对称效应;利率冲击对物价的影响,相对于利率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而言,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利率冲击对物价作用的"非对称效应"强于利率冲击对产出作用的"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利率冲击 非对称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以中国的20种主要出口商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1997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商品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特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了显著的非对称传递效应,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远强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也远强于汇率小幅变动的情形。汇率传递效应在汇改前后表现出动态的非对称性,汇率因素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在2005年汇改之后才开始显现。由于进口投入品比例上的商品异质性,汇率传递效应及其非对称性传递特征仅限于资源性产品和中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非对称 产业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崔莉莉
政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态势下运用财政政策调控产出,不仅需要科学抉择其政策取向,还要准确把握政策的力度与节奏。本文通过采用实际产出缺口作为门限变量,然后采用非线性门限SVAR模型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全面考察了我国财政政策对实际产出波动的调控效果。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冲击在"好"与"坏"两种时期对实际产出的冲击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对称性凯恩斯效应。一方面,政府支出冲击在"坏"的时期对实际产出的当期拉动效应要比"好"的时期高出0.1742个百分点,而且对实际产出的累积拉动效应也更为持久和效果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政府税收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当期抑制效应在"坏"的时期要高出"好"的时期0.4680个百分点,其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市场结构 传导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秦莉 徐小君
本文利用1999年至2017年的季度数据,及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实证研究了市场信心影响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动态非对称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信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而消费者信心对经济的影响不具显著性。(2)企业家信心对我国GDP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效应,负向企业家信心变化导致GDP减少的程度,大于正向企业家信心变化导致GDP增加的程度。(3)CPI对企业家信心变化的动态非对称性反应在短期内显著,短期负向企业家信心变化对CPI的影响程度大于正向变化,且长期呈现对称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我国市场信心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的原因,也对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更有参考意义,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相关经济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辉 孔亮
文章选取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组合和风格组合,通过条件相关系数和条件BETA来研究我国股市系统性风险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股市波动较小的情形下,系统性风险表现为负向非对称,而当股市剧烈波动时则表现为正向非对称,行业特性是系统性风险具有非对称效应的关键要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单飞 郑义汀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国债负担率为转换变量的平滑转换模型(STR)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对国家层面和省际层面国债负担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国家层面,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处于低区间,即过重的国债负担会降低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在省际层面,国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呈现非对称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国债负担率的阶段转换会导致国债负担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反应系数具有地区异质性和时变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辉 孙志凌 谢幽篁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期货的避险功能,本文考察了基差和"消息"对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非对称影响。本文选取了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的大豆、棉花、白糖和菜油四种代表性农产品的期现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农产品期现货对数价格都是非平稳的,并且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向量靠近(1,-1),从而套期保值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基差的影响;②基差和"消息"对期现货的对数收益的波动率以及相关系数均存在非对称效应;③对于样本内估计和样本外预测结果,与静态模型以及DCC-GARCH模型相比,考虑基差和"消息"的非对称效应模型能更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因此套期保值过程中基差和"消息"的非对称效应不可忽略。
关键词: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非对称效应 基差 消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