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6)
- 2023(13516)
- 2022(11442)
- 2021(10911)
- 2020(9099)
- 2019(20677)
- 2018(20477)
- 2017(39983)
- 2016(21869)
- 2015(24551)
- 2014(24740)
- 2013(24602)
- 2012(23367)
- 2011(21494)
- 2010(21611)
- 2009(20681)
- 2008(20873)
- 2007(18931)
- 2006(17190)
- 2005(16171)
- 学科
- 济(90278)
- 经济(90149)
- 管理(68324)
- 业(62661)
- 企(51151)
- 企业(51151)
- 方法(38004)
- 数学(33512)
- 数学方法(33153)
- 中国(30577)
- 财(28263)
- 制(26204)
- 农(25031)
- 贸(21371)
- 贸易(21355)
- 易(21009)
- 银(20004)
- 银行(19988)
- 业经(19295)
- 行(19272)
- 融(17567)
- 金融(17564)
- 学(17378)
- 体(16953)
- 务(15960)
- 财务(15920)
- 财务管理(15876)
- 策(15729)
- 农业(15311)
- 企业财务(15131)
- 机构
- 大学(327041)
- 学院(322751)
- 济(145665)
- 经济(142825)
- 管理(118872)
- 研究(116550)
- 理学(100292)
- 理学院(99159)
- 管理学(97737)
- 管理学院(97119)
- 中国(94210)
- 财(74773)
- 京(69812)
- 科学(64408)
- 所(59225)
- 财经(57534)
- 研究所(52675)
- 经(52370)
- 中心(51751)
- 江(49018)
- 农(48709)
- 经济学(46976)
- 北京(45514)
- 财经大学(42827)
- 经济学院(42142)
- 范(41793)
- 师范(41443)
- 院(41154)
- 业大(40760)
- 州(38901)
- 基金
- 项目(196911)
- 科学(156668)
- 研究(147434)
- 基金(146421)
- 家(126905)
- 国家(125875)
- 科学基金(106920)
- 社会(97120)
- 社会科(92201)
- 社会科学(92179)
- 基金项目(74789)
- 省(71874)
- 教育(68523)
- 自然(65889)
- 自然科(64348)
- 自然科学(64329)
- 自然科学基金(63274)
- 划(62483)
- 资助(61796)
- 编号(57976)
- 成果(50825)
- 部(47306)
- 重点(44727)
- 发(42059)
- 课题(41603)
- 制(41375)
- 国家社会(41291)
- 教育部(41246)
- 性(40576)
- 创(40434)
- 期刊
- 济(166558)
- 经济(166558)
- 研究(110857)
- 中国(68639)
- 财(58320)
- 管理(47916)
- 学报(46980)
- 农(45301)
- 科学(44504)
- 融(42076)
- 金融(42076)
- 大学(36905)
- 教育(35853)
- 学学(34519)
- 财经(31178)
- 农业(30089)
- 经济研究(28201)
- 经(26859)
- 技术(25866)
- 业经(24099)
- 问题(22628)
- 贸(22195)
- 国际(19810)
- 世界(17086)
- 技术经济(15898)
- 理论(15882)
- 业(15696)
- 现代(14602)
- 统计(14315)
- 版(14135)
共检索到514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芳秀
本文从利率作用机制的有效性这一角度出发,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软约束现象,利率对投资的作用机制传导不畅,利率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生
可以预见,在以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利率传导渠道将会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存在着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两种利率,而且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还不完善,存在交易品种少、期限少,交易量不大等特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张谊诰
本文基于新颖的和交叉性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低效的。(2)货币政策在整体上却有效。这从侧面可以证明:相比较于其他几个货币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效用更强,即其对货币政策总体绩效的贡献度相对最小。(3)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时滞效应。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性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进。
关键词:
利率 有效性检验 时滞 实证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间接调控方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馨 叶兵
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投资的调控来实现。因此,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机制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渠道,联系实际分析了本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措施及效果,从货币政策调控主体一中央银行、调控对象——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调控中间环节——商业银行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调控作用发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投资 调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达禹 徐斌 赵恒园
遴选利率走廊击穿时期与常规时期下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以此识别不同时期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调控偏好。结果显示:常规时期下利率调控将兼顾通胀和产出;而在走廊上限击穿时期,中央银行将实施通货膨胀单目标管理,这说明通胀端的单边异动是利率走廊危机管理中所要重点关注的情形。最后,在利率击穿时期,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无法完全平抑通胀波动,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仍需完善走廊上限击穿时期下的应急管理机制,其中以利率调控配合价格管制等行政干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政策尝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随着2004年下半年头两个月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利率调控再次成为经济主体的预期热点。尽管各方人士对我国利率政策的观点分歧较大,但是其争论基本立足于宏观面,讨论的还是经济是否已经或可能着陆,或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跨国利差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面对风云激荡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还是有必要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变迁,以利于在一个全面观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的视野内分析货币政策实施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雍 刘生福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雍 刘生福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经涛 李宁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过渡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过渡阶段经济金融领域的相关改革,是近年来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合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向量自回归(VAR)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并对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比较适合作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框架下的市场基准利率。为了充分发挥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功能,下一步要继续深化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制和机制,创新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年华 黄楚光 蒋彧
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利率深化改革能否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再度成为关注焦点。鉴于政策调控具有非线性时变影响,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并构建政策时变溢出指数,研究不同利率市场化程度下货币政策对工业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工业企业融资和工业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愈加敏感,利率改革显著增强了数量型政策和价格型政策的调控效果;从影响程度看,数量型政策对工业经济的时变冲击效应和时变溢出效应较价格型政策高,这与中国长期依赖数量调控以及利率传导受阻有关。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在本质上仍然比较依赖“量”传导,仅通过LPR改革难以完全疏通利率传导堵点,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由“量”向“价”转型仍然任重道远。本研究为剖析利率改革成果,促进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秋霖
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它将确立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善利率结构,抑制“金融灰市”,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创新,削弱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增加非国有企业融资机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利率市场化将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货币政策时滞,改变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公众的预期,从而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有效性 中国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
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宏观面临的特殊情况、调控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累计变化看,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存在滞后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时滞期。基于此,对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完善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调控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调控 改进方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巧明
货币政策只能在一定的时限和幅度范围内才有效,超过了时限和幅度运用货币政策,不仅会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会使经济运行遭受沉重的打击。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利率调整幅度过大的教训,而我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过高等也受我国汇率调整过于滞后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了在一定的时限和幅度内运用货币政策思路,以尽可能减少震荡的方式,促使被扭曲的经济变量向均衡位置回归,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限 幅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