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6)
- 2023(7303)
- 2022(5992)
- 2021(5749)
- 2020(4734)
- 2019(10662)
- 2018(10359)
- 2017(18761)
- 2016(9517)
- 2015(10653)
- 2014(9639)
- 2013(9543)
- 2012(8930)
- 2011(8275)
- 2010(8052)
- 2009(7532)
- 2008(7241)
- 2007(6250)
- 2006(5410)
- 2005(4859)
- 学科
- 济(41561)
- 经济(41529)
- 管理(30974)
- 业(30883)
- 企(26471)
- 企业(26471)
- 方法(17167)
- 中国(15889)
- 数学(15055)
- 技术(15032)
- 数学方法(14986)
- 技术管理(11872)
- 贸(10721)
- 贸易(10711)
- 易(10554)
- 农(9824)
- 业经(9440)
- 财(8495)
- 制(8069)
- 银(7742)
- 银行(7737)
- 行(7571)
- 融(7065)
- 金融(7065)
- 划(6550)
- 农业(6413)
- 环境(6344)
- 策(6302)
- 产业(6127)
- 学(6023)
- 机构
- 大学(134660)
- 学院(132349)
- 济(68023)
- 经济(67228)
- 管理(54157)
- 研究(49446)
- 理学(46976)
- 理学院(46481)
- 管理学(46101)
- 管理学院(45822)
- 中国(39302)
- 京(28399)
- 财(27823)
- 科学(25638)
- 所(22968)
- 财经(22588)
- 经济学(22553)
- 中心(21467)
- 研究所(20992)
- 经(20955)
- 经济学院(20233)
- 北京(18415)
- 院(17761)
- 江(17485)
- 财经大学(17093)
- 范(16213)
- 师范(16118)
- 商学(15821)
- 商学院(15651)
- 农(15291)
- 基金
- 项目(91080)
- 科学(75560)
- 基金(70327)
- 研究(69512)
- 家(61158)
- 国家(60741)
- 科学基金(53383)
- 社会(49241)
- 社会科(47001)
- 社会科学(46994)
- 基金项目(36806)
- 省(32660)
- 自然(31763)
- 自然科(31190)
- 教育(31189)
- 自然科学(31183)
- 自然科学基金(30734)
- 划(28149)
- 资助(27134)
- 创(26160)
- 编号(24788)
- 创新(23450)
- 国家社会(22346)
- 部(21945)
- 重点(20716)
- 中国(20682)
- 发(20256)
- 成果(19853)
- 教育部(19659)
- 人文(18650)
共检索到201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吴晓波 吴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追赶到超越追赶的技术追赶方式转变,创新驱动从开放条件下动态的二次创新转向高水平开放条件下的一次创新。本文通过考察新兴智能制造和独角兽企业两大创新驱动新势力,提出在技术生命周期加速缩短、技术范式加快转变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助推企业超越追赶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摆脱既定技术范式制囿,抢抓“范式转变”的战略机会窗口。本文将为中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展望未来,本文还提出创新驱动必须保持对快速发展趋势的适应。
关键词:
创新驱动 范式转变 技术追赶 超越追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赵闯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扩大开放新阶段和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围绕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建设制造强国两大目标,提出"高附加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HVM)这一超越追赶的中国制造创新战略。阐述了高附加制造的概念内涵和价值意义,结合制造业企业最佳实践案例,论述了高附加制造战略的五大关键要素和推进路径(包括战略创新引领、研发设计驱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知识管理和整合式创新),为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雁 张海丰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产业技术上完成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这是一个技术不断升级和趋近世界前沿的过程。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理论一直存在着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两种不同范式的对立。本文对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内生增长理论这一新古典技术追赶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这一体系的局限性。最后提出,演化经济学的技术追赶理论可以较好的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技术追赶,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仍然具有改进的空间,并指出了其理论拓展可能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在国家创新追赶战略的引导下,中国各省级政府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是否对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抑制效应?是否造成了中国的专利"泡沫"和专利的"创新假象"?这已成为学者们必须高度关注和亟待解答的重大研究命题。本文使用文献中常用的专利生产函数设定计量模型,利用改进的企业层面专利质量测算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各省级政府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是否对企业专利质量造成抑制效应的经验事实。主要发现是:中国各省级政府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相当程度上对企业申请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质量造成了抑制效应,但是对企业授权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质量表现出中性作用效应。由此表明:一方面,政府专利资助政策扭曲了企业专利申请的动机,导致大量低质量专利产生;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家专利审查和批准制度,一定程度上会纠正专利资助补贴政策对企业专利申请所带来的负向激励效应。后续的各项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该结论。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专利制度以及创新追赶战略的调整,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庆军 王振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放缓,未来中国GDP年增速若能长期保持7%,人民币兑美元保持1%的微幅升值,则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5年超越美国,中国人民将在2052年达到世界最发达社会的生活水平;若中国GDP增速降到6%以下,则GDP增速与人民币币值变动对中国超越美国进程的消极作用极为明显。未来30多年,中国GDP增速保持6%~7%的运行区间,且人民币兑美元长期保持1%的微小升值趋势,是确保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经济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总量 人民生活水平 美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画斌 金伟林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制造业产业格局逐渐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战略引领到创新引领。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空调和冰箱两大产业线能力提升路径,可以发现创新起着决定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文化理念,提出"人单合一"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对赌的创新激励机制,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关系等。在创新引领思想下,海尔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目标,在空调和冰箱若干领域已经成为市场和技术上的引领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电光 彭新敏 张祺瑞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后发企业既要致力技术创新又要构建产品类别才能赶超领先企业,然而以往研究大多限于技术创新或产品类别的单一维度探讨,对二者动态协同缺乏关注。本研究从整合角度,搭建“追赶压力—追赶行为—追赶结果”的分析框架,并以在电动注塑机领域赶超的海天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追赶阶段,后发企业面对进入压力,通过采取“模仿创新—类别沿用”的相似协同机制,而获得合法性;在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面对竞争压力,通过采用“自主创新—类别跨越”的差异协同机制,而取得竞争优势。其中,后发企业的技术策略和类别策略受到所在行业技术体制和市场结构等外部情境约束,后发企业的定位转移与目标变迁从内部推动追赶阶段向超越追赶阶段跨越,后发企业的动态协同能力持续提升是其根本保证。本研究构建了技术创新与产品类别动态协同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后发追赶的内在规律,从“技术—认知”整合视角为后发追赶带来了新的解释,以“技术创新—产品类别”协同丰富了后发追赶的微观机制研究,为中国后发企业赶超世界领先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中国企业的超越追赶》一书由宁波大学商学院彭新敏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教授、吴东副教授共同撰写,并于2020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通过八个章节,详细阐述了七家中国制造企业如何从基础薄弱的后发追赶者一跃成为创新能力突出的行业领导者。该著作第一章从整体层面阐述了中国企业超越追赶现象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娜娜 张雅辉 郑方
聚焦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后发制造企业创新追赶的问题,通过将资源与创新决策取向相结合,基于本土制造企业纵向案例研究,运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分析本土企业创新追赶的内在机理,多维度分析企业创新追赶内涵,归纳不同情境下企业创新追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追赶过程中,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嵌入的有效互动形成后发企业资源摘取机制,有助于克服资源能力弱势;基于适宜的创新决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新的资源能力优势创造,以促进持续创新追赶;后发企业因不同阶段拥有的资源差异,其所作出的创新决策取向不同。
关键词:
后发企业 资源 创新决策 追赶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侯欣裕 陈璐瑶
本文在国际外部需求给我国企业出口造成影响的背景下,从企业层面研究国际外部需求对我国创新的影响,并揭示企业技术追赶水平在其中产生的异质性作用。首先,本文厘清了国际外部需求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企业创新及其影响程度随技术追赶能力变化而变化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将2011—2013年专利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结合全球200个目的地和3800种产品的进口贸易数据,构建出企业层面的国际外部需求影响及创新指标。本文的实证研究印证了理论假说:国际外部需求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技术追赶接近于国际前沿的企业创新更多地受到国际外部需求的正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国际外部需求作用只发挥在专利垄断程度低和产品替代性低的行业企业内,并且外资企业和非发明创新对国际外部需求表现出的反应更大。本文的研究表明,应准确把握国际外部需求对自主创新的微观影响,同时加快我国产业技术追赶,促进创新专利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专利垄断程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外部需求的正面创新效应。
关键词:
国际外部需求 技术追赶 企业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海婷
创新双元性是后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实现前沿转型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创新双元构建机制仍不明确。通过海天两种新产品开发的案例研究发现,后追赶阶段该行业同时存在多代技术范式,后发企业可以通过不同事业部分别进行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并通过创建共用互补资产联结分离的事业部达到协同增效,最终实现创新双元。这一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追赶阶段中国企业的转型研究,又拓展了双元性构建机制的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晓波 付亚男 吴东 雷李楠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选取中国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产业数字金融、技术追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论表明:产业数字金融能够直接推动企业创新,亦可通过技术追赶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由此产生的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20.32%。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技术追赶超过门槛值时,产业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此外,产业数字金融的企业创新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具有长期性。对此,应构建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圈、缩短技术追赶周期、维持企业创新融资生态长效性,以期为企业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梅诗晔
流行了30多年的OEM-ODM-OBM模式正在遭受实践的质疑。由于受制于全球价值链上的旗舰企业,绝大多数OEM企业无法实现转型升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并未遵循OEM-ODM-OBM模式的企业却实现了真正的追赶。针对这一重大现象,本文选取三一重工、华为、吉利、联想、海尔五个典型案例,从资源依赖的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严谨的译码程序,深入分析了后发企业新型追赶战略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逻辑,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后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有机会成功?""它们是如何赢得市场的?""为什么它们的合资、合作没有被外资所控制?""它们是如何实现可持续追赶的?"等核心问题,并提炼出了相关命题和概念模型。本研究拓展...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追赶战略 后发企业 资源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