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0)
2023(7349)
2022(6037)
2021(5801)
2020(4780)
2019(10835)
2018(10534)
2017(19104)
2016(9728)
2015(10892)
2014(9948)
2013(9835)
2012(9202)
2011(8478)
2010(8208)
2009(7694)
2008(7426)
2007(6397)
2006(5528)
2005(4949)
作者
(24975)
(21241)
(20826)
(19809)
(13420)
(9925)
(9183)
(8086)
(7941)
(7283)
(7169)
(6928)
(6723)
(6652)
(6520)
(6398)
(6325)
(5984)
(5982)
(5519)
(5149)
(4897)
(4779)
(4749)
(4676)
(4640)
(4487)
(4392)
(4276)
(4007)
学科
(43204)
经济(43170)
管理(30955)
(30870)
(26168)
企业(26168)
方法(18567)
数学(16583)
数学方法(16487)
中国(16030)
技术(15002)
技术管理(11819)
(10796)
贸易(10786)
(10619)
(10122)
业经(9359)
(8672)
(8132)
(7885)
银行(7879)
(7712)
(7296)
金融(7296)
农业(6575)
(6493)
环境(6422)
(6243)
产业(6209)
(6145)
机构
大学(136871)
学院(134439)
(69299)
经济(68486)
管理(54740)
研究(50021)
理学(47522)
理学院(47031)
管理学(46571)
管理学院(46295)
中国(40174)
(28770)
(28668)
科学(25913)
财经(23340)
(23251)
经济学(23098)
中心(22168)
(21665)
研究所(21237)
经济学院(20770)
北京(18754)
(18047)
(17709)
财经大学(17678)
(16203)
师范(16109)
商学(16027)
商学院(15856)
(15798)
基金
项目(92552)
科学(76572)
基金(71339)
研究(70355)
(61962)
国家(61546)
科学基金(54028)
社会(49918)
社会科(47690)
社会科学(47683)
基金项目(37074)
(33211)
自然(31978)
教育(31511)
自然科(31400)
自然科学(31394)
自然科学基金(30935)
(28585)
资助(27859)
(26299)
编号(24950)
创新(23606)
国家社会(22777)
(22251)
重点(21046)
中国(20944)
(20624)
成果(19968)
教育部(19900)
人文(18892)
期刊
(70703)
经济(70703)
研究(44999)
中国(29383)
管理(23573)
(20223)
科学(18265)
学报(15565)
教育(14102)
(13994)
经济研究(13481)
(13059)
金融(13059)
大学(12913)
财经(12006)
学学(11951)
技术(11825)
(10595)
(10154)
农业(10081)
世界(9490)
业经(9417)
问题(9170)
国际(9099)
科技(8782)
技术经济(8572)
(7508)
(7425)
统计(7044)
(6511)
共检索到204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航  茶洪旺  
基于"创新驱动认知基础、创新驱动主体要素投入、创新驱动主体成果产出、创新驱动扩散效应、创新驱动溢出效应"五大维度构建中国创新驱动价值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驱动指数进行测算,得出结论:在创新驱动价值链的五大维度共同推动下,创新驱动指数持续上升,创新驱动能力稳步增强;创新驱动价值链经历了从"认知基础保障"和"要素投入"协同拉动阶段向"成果产出推动阶段"的推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并具有主导创新贡献度的主体经历了从研究与开发机构向高等学校,进而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让渡;此外,各省份间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且持续的地区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差距,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带来巨大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柯  唐娟莉  谷洲洋  
文章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从时间维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这主要是受国家发展战略转变的影响;在衡量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中,教育、创新经费、创新主体、创新知识、民主、产业的影响力较大;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高低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关系,反映了创新驱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   王华   秦放鸣  
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界定了创新驱动的内涵,明确其内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认知基础、主体投入、成果产出和环境支撑四大维度。基于四大维度构建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创新驱动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创新驱动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虽然中国整体创新驱动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各省份间的创新驱动水平差距较大,甚至部分省份的创新驱动水平在某些年份出现倒退的情况;(3)创新驱动的制度保障还不完善,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和转移机制不畅,造成了不同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 研究"课题组  贾楠  李胤  
本课题探讨了创新理论和概念、我国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框架和指数编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我国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昱亮  李雨倩  李秀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指数则反映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真实水平,实现精准的创新指数预测对我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2005-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CII)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模型为基本研究方法,为提高预测精度对其进行残差修正,在对比传统GM(1,1)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后采用灰色残差修正模型进行预测,"十三五"时期2019-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分别为:209.34、220.59。本文针对预测结果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成效为提高我国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CDM模型,建立四方程递归模型。首次用近几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测度和分析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符合中国国情因素的影响。模型估计考虑了选择性偏差对创新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向东  阳柳  
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整合原有创新要素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目的,需要做适当评估。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地区创新水平,应用多期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分析评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驱动效率。结果显示,示范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了地区创新驱动效率,但示范区的创新溢出效应不显著,一些因素抑制了创新效应的空间扩散,包括政府引导性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投资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困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有必要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立及完善、加大高精人才培育力度、建设示范区协同发展网络等来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创新驱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文强  宋晓妮  
市场化指数是衡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政府和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发展、市场制度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市场化指数,测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相对市场化指数。根据市场化指数的测度结果与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程度,运用聚类分析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为3大类,即改革先行区、稳定增长区、粗放发展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柯  唐娟莉  
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本文利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地区之间创新驱动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差异性较大,且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变化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省份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较高,安徽、湖南、重庆、河北、江西等省份处于一般水平,贵州、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的较低;各地区之间创新驱动要素分布不均匀,并且各要素之间存在较大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利  
本文基于创新经济理论、CDM模型和数据特点,建立了考虑反馈机制的模型,研究我国企业创新驱动增长的特点、机制与成效,刻画和度量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的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创新"黑箱"问题,考虑了企业最终产出对创新投入的反馈作用,对经典CDM模型有一定的改进,并用近几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景霞  牛文涛  
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省际数据,对我国“创新驱动型”城镇化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对其省级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创新驱动”属性整体不足,呈现典型的省域差异,并表现出由东到西的梯度递减趋势和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部分省份则呈现逆梯度化特征。优化内部要素组合,利用城镇化系统外部环境的创新溢出,融合内外两个层面的创新,将有助于真正实现城镇化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有效转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周  袁波  
文章通过区域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阶段分析,运用DEA投入产出法对全国31个省份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制约区域创新网络创新驱动效率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比重、技术吸收投入、创新产品开发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企业比重与创新驱动效率负相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贝芬  
企业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核心要素,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促成企业成功创新的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的几个维度,同时回答了实践中应该如何把握和构建这些创新驱动维度的问题,就技术推动维度、市场拉动维度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维度提出了关于如何成功构建创新驱动维度的观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