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9)
- 2023(11767)
- 2022(9588)
- 2021(8881)
- 2020(7557)
- 2019(17189)
- 2018(16753)
- 2017(32553)
- 2016(17217)
- 2015(19461)
- 2014(19017)
- 2013(19552)
- 2012(18103)
- 2011(16428)
- 2010(16620)
- 2009(16014)
- 2008(16127)
- 2007(14473)
- 2006(12942)
- 2005(11764)
- 学科
- 济(90541)
- 经济(90447)
- 业(86408)
- 企(68909)
- 企业(68909)
- 管理(61111)
- 农(45943)
- 方法(42805)
- 数学(34614)
- 数学方法(34498)
- 农业(30401)
- 业经(29430)
- 财(26544)
- 贸(23893)
- 贸易(23882)
- 易(23389)
- 中国(23355)
- 务(18892)
- 财务(18888)
- 财务管理(18867)
- 制(18097)
- 企业财务(17869)
- 技术(16710)
- 策(16088)
- 体(14368)
- 划(14223)
- 和(13397)
- 地方(12897)
- 银(12075)
- 银行(12073)
- 机构
- 学院(263441)
- 大学(257093)
- 济(131837)
- 经济(130107)
- 管理(109045)
- 理学(94388)
- 理学院(93616)
- 管理学(92794)
- 管理学院(92301)
- 研究(84787)
- 中国(71536)
- 财(57412)
- 农(52307)
- 京(51937)
- 财经(46310)
- 科学(44079)
- 经(42337)
- 经济学(41789)
- 所(40995)
- 农业(39697)
- 中心(38968)
- 江(38759)
- 经济学院(38053)
- 业大(37682)
- 研究所(36547)
- 财经大学(33942)
- 经济管理(33078)
- 北京(32523)
- 商学(31414)
- 商学院(31150)
- 基金
- 项目(167514)
- 科学(135985)
- 基金(127703)
- 研究(127301)
- 家(108461)
- 国家(107428)
- 科学基金(94649)
- 社会(88854)
- 社会科(84324)
- 社会科学(84305)
- 基金项目(66733)
- 省(62940)
- 自然(56725)
- 自然科(55514)
- 自然科学(55502)
- 教育(55499)
- 自然科学基金(54644)
- 资助(51840)
- 划(51069)
- 编号(49748)
- 部(40126)
- 成果(38590)
- 国家社会(38570)
- 业(38267)
- 创(37733)
- 发(37076)
- 重点(36275)
- 教育部(35306)
- 人文(35044)
- 制(34660)
- 期刊
- 济(149062)
- 经济(149062)
- 研究(79279)
- 农(55116)
- 中国(48042)
- 财(45231)
- 管理(41597)
- 农业(37514)
- 科学(34648)
- 学报(31742)
- 业经(29445)
- 融(29329)
- 金融(29329)
- 大学(26700)
- 学学(25758)
- 财经(23934)
- 经济研究(23659)
- 技术(22503)
- 问题(21246)
- 经(20694)
- 业(20105)
- 贸(19715)
- 世界(18232)
- 技术经济(16809)
- 国际(16692)
- 教育(14642)
- 农村(14448)
- 村(14448)
- 农业经济(13977)
- 经济问题(13779)
共检索到397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裕雄
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时间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刘易斯转折点理论出发,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的判断标准,本文在系统介绍这些判断标准的基础上,使用相对较为准确的"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和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比较"标准来进行判断,其中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则分别采用了劳均农业净利润法和年工法。结果发现,这两种方法判断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判断,认为根据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判断结果更为合理,中国在2005年前后到达刘易斯转折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转折点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相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内嵌在二元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探索中国就业领域里诸多矛盾现象的切入点。中国基本符合二元经济理论的假设条件,经济发展路径与二元经济理论大致相同,但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体制条件有着明显不同,可将中国简化为一个开放条件下加速解体的二元经济。要判断是否经过"刘易斯转折点",需要把数量标准作为基本依据、价格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中国虽然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年龄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占大多数,提高了转移难度;再加上中国特殊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农民工工资的结构性上涨即主要由绩效工资(即计件工资)上涨支撑、基本工资上涨幅度不大,进一步排斥了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中可转移劳动力已近...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开放条件 二元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近年来,农民工名义工资上涨与"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引发学术界关于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讨论。本研究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使用微观资料估计农业部门影子工资和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结合农民工工资的匡算,试图对"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农业劳动边际产出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仍旧没有赶上农业部门工资,样本区间内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商业化"拐点没有到来,从农民工资匡算来看,尽管名义工资有上涨,但是实际工资却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仍旧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最高水平,实际工资水平不支持刘易斯拐点到来。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农民工工资 边际产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经济发展到达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因此,在劳动力继续转移的情况下,保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把中国农业发展置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背景之下,考察其面临的挑战,认为在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有赖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朝着市场均衡方向持续提高。本文建议,在本世纪以来粮食比较优势提高的基础上,实施主动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一个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航 赵景峰 吴航
我国二元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开始步入劳动力相对短缺的阶段,各项政策都应为顺应客观趋势而作出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作为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变量,应及时调整以促进二元经济的转型,尽量降低其转型成本。本文先通过分析二元经济的三大指标的变动趋势,得出我国二元经济已面临转折的基本判断。然后通过回顾二元经济在开放经济中的发展历程,认为外贸政策是二元经济模式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变量。再然后运用系统分析法认识到了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关键在于促进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分析了不同导向外贸政策对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作用。最终得出在刘易斯转折点下,外贸政策要由单一出口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对外贸易政策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本文运用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中老年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外出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在考虑就业区域选择偏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在不同地域就业的收入差异。结果表明,年龄、教育、健康、培训、以前的迁移经历等因素会影响农民外出就业。考虑就业区域的选择偏差和劳动者的不可观测特征后,外出就业(无论是本省流动还是跨省流动)的收入显著高于在本地就业的收入,这说明对于低技能的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说,外出就业仍可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一些制度约束使得他们的外出意愿下降。结合近年来"民工荒"和一些农民工返乡现象,以及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讨论,论文给出政策含义。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选择偏差 迁移 收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东升
本文提出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实际工资较快提升,农民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快速增加,"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实证表明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最后针对"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力促农村剩余劳动力条理转移和提高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质量。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民工荒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以人口转变为主线,提出中国社会经济已跨越了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文章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其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老龄化 工业化 结构转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银
"刘易斯转折点"状态与产业升级、就业转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受技术进步和制度性因素等影响,中国刘易斯意义上的转折点具有延迟性、模糊性和转移的不完全性特点。鉴于此,中国现阶段劳动力转移宜实行"业转战略",即产业城乡间应从城市向村镇辐射转移,区域间应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人才资源是产业转型与农民就业转型的纽带,体能稀缺性、时效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要求农民实现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导的就业转型。国家应推进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和小城镇建设,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业和农民终身职业教育,引导企业转变用工观念,促进农民就业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守英 章元
借鉴发展经济学界测度东亚经济体"刘易斯转折点"的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7万抽样农户数据,对我国"刘易斯转折点"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在2010年前后总体上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我国同时面临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大任务。为更好应对我国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存在重大缺陷、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挑战,需尽快完善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刘易斯理论中劳动力流动的第二转折点隐含了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牵引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最终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建设的基础逻辑。本文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实现农业发展进而达到第二转折点状态的路径,并根据现阶段国内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差距较大的经济事实,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实现不但要优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和实现资本积累,更要加强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并制定有益于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最终通过农业发展缩小农业和非农产业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差距,保证劳动者在城乡产业就业中能够等同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致的回报,完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裕雄 张正河
处于刘易斯转折点时期的中国农业面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借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三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对刘易斯转折点时期中国农业政策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认为中国农业政策目标仍然要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力,保证农民收入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在此前提下有效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从政策措施来讲,应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将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更直接与农民收入挂钩;严格坚持现有农地所有权制度,通过鼓励使用权流转、发展农村合作和协作组织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倾斜的税收及金融政策促进农村工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铮
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引入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分析。劳动生产率年龄差异的存在意味着在相同工资率的前提下,年龄较大、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其进城工作收入达不到保留工资水平,因而只能留在乡村。于是,在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供不应求、刘易斯转折点出现的同时,农村存在着大量低劳动生产率的剩余劳动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老龄化 工业化 结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