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3)
2023(12728)
2022(10998)
2021(10554)
2020(8713)
2019(20515)
2018(20214)
2017(38657)
2016(20752)
2015(23596)
2014(23296)
2013(23335)
2012(21532)
2011(19590)
2010(19206)
2009(17555)
2008(17039)
2007(14466)
2006(12525)
2005(10957)
作者
(59273)
(49404)
(48768)
(46533)
(31479)
(23549)
(22149)
(19468)
(18718)
(17375)
(16902)
(16715)
(15750)
(15352)
(15156)
(15130)
(14664)
(14439)
(14123)
(13853)
(12137)
(12038)
(11705)
(11038)
(10962)
(10911)
(10750)
(10636)
(9847)
(9602)
学科
(86671)
经济(86578)
管理(59723)
(54266)
(44286)
企业(44286)
方法(41524)
数学(36650)
数学方法(36312)
中国(25299)
(21551)
(19540)
(17881)
业经(17783)
(17588)
贸易(17579)
(17167)
地方(15645)
(15246)
环境(14581)
(14526)
农业(14467)
(13697)
银行(13664)
(13074)
理论(12943)
技术(12764)
(12733)
金融(12732)
(12000)
机构
大学(299687)
学院(294378)
(124898)
经济(122525)
管理(119980)
理学(104743)
理学院(103605)
研究(102362)
管理学(101973)
管理学院(101438)
中国(77522)
(64496)
科学(62459)
(53851)
(50875)
研究所(46844)
中心(45126)
财经(44466)
(44282)
业大(42528)
北京(41478)
(40848)
(39278)
(38671)
经济学(38600)
师范(38374)
(37171)
经济学院(35013)
农业(34787)
财经大学(33535)
基金
项目(207620)
科学(164198)
基金(153592)
研究(151796)
(134044)
国家(133011)
科学基金(114343)
社会(97328)
社会科(92432)
社会科学(92409)
基金项目(81527)
(77068)
自然(74072)
自然科(72301)
自然科学(72286)
自然科学基金(71010)
教育(68635)
(66046)
资助(63704)
编号(60462)
成果(48518)
(47329)
重点(46018)
(43844)
(42710)
国家社会(41014)
课题(40821)
教育部(40818)
创新(39859)
科研(39501)
期刊
(128748)
经济(128748)
研究(88143)
中国(53764)
学报(46176)
科学(43518)
管理(42813)
(39264)
(37962)
大学(34553)
学学(32148)
教育(29831)
农业(28180)
(24079)
金融(24079)
技术(23832)
经济研究(21693)
财经(21330)
业经(19263)
(18262)
图书(17523)
问题(16968)
(15452)
资源(14864)
理论(14766)
(14475)
技术经济(14400)
科技(14098)
世界(13557)
实践(13335)
共检索到423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建卫  邓光耀  
文章结合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用水量数据,测算了2007—2010年、2010—2012年、2012—2015年、2015—2017年以及2017—2018年5个时间段中国各行业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由于节水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上在上升;(2)从Malmquist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变化指数的上升,而效率变化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下降;(3)从5个时间段的算术平均值来看,大部分行业的水资源回弹效应值大于0,并且其值小于100%。因此,由于水资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仅依靠改进节水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水价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管制等多种措施,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时还需要注意行业的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董晓菲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董晓菲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光耀  韩君  张忠杰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并研究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水资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水资源利用效率呈增长的趋势;(2)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回弹效应,并且存在省份上的差异。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光耀  韩君  张忠杰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并研究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水资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水资源利用效率呈增长的趋势;(2)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回弹效应,并且存在省份上的差异。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为了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研究水资源利用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水资源回弹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GML指数和LMDI模型测算了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水资源使用的回弹效应。实证结果发现:2012—2015年中国各省份水资源使用回弹效应的平均值为-1.3098%,2015—2018年则为8.8227%,两个阶段的平均值为3.7564%。由于水资源回弹效应的存在,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进步,还需要结合政府管制、水价、排污权交易等多种其他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伟  和夏冰  王媛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我国第一、二产业中各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和间接消耗,研究我国各行业间水资源消耗的间接拉动。分析结果显示:①农业、基础工业、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其他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为736.66m3/万元、21.69m3/万元、9.20m3/万元、0.84m3/万元和0.48m3/万元,当考虑产业供应链(supply-chain)网络,各个行业完全用水系数分别达到903.53m3/万元、87.77m3/万元、307.50m3/万元、53.47m3/万元和186.38m3/万元;②农业和基础工业是各行业完全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各行业完全用水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席玮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北京市1981—2008年的资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多数研究时期内,资源消耗处于弱回弹状态,新引致的资源需求很少"挤出"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源节约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减少北京市的自然资源消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由于回火效应的存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降低自然资源消耗的措施可能会在政策效果上大打折扣,对于区域的长远发展而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更有助于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效率影响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不同能源种类能源效率提高4%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煤炭、石油和电力在七部门的加权平均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3.06%和32.28%,说明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在我国显著存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涵  申俊  成金华  
基于1993~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居民能源需求的LA-AIDS计量回归模型与能源效率仿真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根据SLutSky方程进一步分解出城镇与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直接与间接回弹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回弹效应,且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之后表现为"回火效应";居民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即替代效应高于收入效应,说明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主要是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后居民增加了对能源的直接消费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楠  
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过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面板聚类分析,发现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波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能源消费地区,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主要的能源输入地区或能源相对匮乏地区;二类是资源构成较为单一、能源消费量较少的能源输入地区;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能源输入地区;四类是经济欠发达的能源主要输出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东兰  申颢  刘自敏  
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变迁及其形成机制对政府规制者的能源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收集2007—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趋势,并探究了技术进步引致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研究发现:(1)考虑到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及机制研究需要偏误较小且数量较多的有效测算值,基于能源效率与劳动供给内生的方法更适合计算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2)时间趋势与空间演变上,全国及东、中部城市的能源回弹效应在2008—2015年呈U型的变化趋势,但在2016年又略有下降,且东部城市的能源回弹效应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呈现"回火效应"现象的城市逐渐增多;(3)样本城市总体能源回弹效应为0.54,且有64%样本城市呈现出"部分回弹"现象;(4)机制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通过能源效率效应来增加能源回弹效应,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来抑制能源回弹效应,但其通过人口集聚效应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引致机制不显著。本文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政府制定合理节能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佟金萍  马剑锋  
构建向量形式的Kaya扩展模型,运用LMDI方法将用水总量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6种效应。研究表明:用水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间接耗水的增长;人口规模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且人口城镇化的驱动力要强于人口规模;消费抑制因子对用水总量的影响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过程,与用水总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逻辑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呈现出持续的抑制效应,但是变动幅度较小,凸显出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节水方面的乏力。虽然居民消费极大地推动了用水量的增长,但是由于居民消费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许静茹  张丽娜  庞庆华  
量化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消耗时空差异的驱动效应,对双控行动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MDI方法,将用水量的时空差异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用水强度的时空差异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是抑制用水量上升和促进用水强度下降的主次因素,而经济增长始终推动用水量上升;三次产业用水效率普遍提高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有力促进了用水量和用水强度下降;与重庆相比,其他省份产业用水强度始终较大,尤其是第一、二产业,不利于用水量空间差异的缩小,长江三角洲省份产业结构更加高级缩小了用水量空间差异;与上海相比,其他省份第三产业用水强度始终较大和产业结构低级扩大了用水强度空间差异;水资源消耗时空差异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因此,用水量控制应该围绕提高用水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还需要辅助于经济、制度等手段,同时,根据三次产业特征差异而有所侧重;各省份选定参照对象后,依据空间差异驱动效应情况,提出适用的节水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