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4)
- 2023(8631)
- 2022(7335)
- 2021(7039)
- 2020(5750)
- 2019(13335)
- 2018(12841)
- 2017(24562)
- 2016(12920)
- 2015(15110)
- 2014(14610)
- 2013(14759)
- 2012(13892)
- 2011(12864)
- 2010(12772)
- 2009(12335)
- 2008(12292)
- 2007(11115)
- 2006(9911)
- 2005(9356)
- 学科
- 济(61283)
- 经济(61224)
- 管理(40668)
- 业(38800)
- 企(32002)
- 企业(32002)
- 方法(27812)
- 数学(24038)
- 数学方法(23798)
- 中国(19406)
- 贸(18987)
- 贸易(18979)
- 易(18728)
- 财(14782)
- 农(14627)
- 出(12708)
- 业经(12629)
- 制(12416)
- 学(12319)
- 银(11052)
- 银行(11045)
- 行(10646)
- 融(10266)
- 金融(10264)
- 理论(9401)
- 口(9096)
- 出口(9088)
- 出口贸易(9088)
- 农业(8943)
- 和(8849)
- 机构
- 大学(203778)
- 学院(197644)
- 济(92451)
- 经济(91041)
- 管理(74057)
- 研究(71230)
- 理学(62987)
- 理学院(62291)
- 管理学(61401)
- 管理学院(61027)
- 中国(57249)
- 京(44311)
- 财(41706)
- 科学(39777)
- 所(35535)
- 财经(33470)
- 研究所(32023)
- 中心(31175)
- 经济学(30761)
- 经(30629)
- 北京(28662)
- 江(28367)
- 农(27859)
- 经济学院(27659)
- 范(26867)
- 师范(26664)
- 财经大学(24942)
- 院(24928)
- 业大(24392)
- 州(22509)
- 基金
- 项目(124637)
- 科学(100048)
- 基金(95489)
- 研究(91739)
- 家(83177)
- 国家(82590)
- 科学基金(70977)
- 社会(62791)
- 社会科(59698)
- 社会科学(59686)
- 基金项目(48081)
- 自然(43758)
- 省(42915)
- 自然科(42856)
- 自然科学(42847)
- 自然科学基金(42173)
- 教育(42033)
- 资助(40601)
- 划(37637)
- 编号(34640)
- 部(30080)
- 成果(29228)
- 国家社会(28004)
- 重点(27886)
- 中国(26834)
- 教育部(26569)
- 发(26077)
- 创(25294)
- 人文(24974)
- 大学(24139)
共检索到310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志明 代鹏
文章借鉴Koopman et al(2014)和Wang et al(2014)构建总值贸易核算框架的思想,给出了一个从行业层面分解中国总出口的核算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将中国21个行业的总出口(gross exports)分解为7个增加值和重复核算部分,并构建了5个与增加值出口相关的测量指标,以此来判定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从比较静态视角来看,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变动幅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动态视角来看,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基于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总出口分解模型,将中国等40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总出口完全分解为不同的增加值项目和重复计算项目,并衍生出增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标。从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及其实现路径。依据"吸收地原则",研究了我国总体、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地区(国别)去向。结果显示,中国总出口中国外成分(VS)所占比例为21.7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重复计算项的比例为24.53%;中国传统出口规模较小的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采掘业和服务行业,通过将行业产出用于制造业行业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其增加值出口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是中...
关键词:
总出口 增加值 价值链 投入产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文章基于2016版WIOTs数据,运用WWZ的16部分增加值贸易分解法,采用GVC指数法,应用SAS9.4软件,从三个层次(整体、产业、行业)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参与的程度、所处的地位、获取的收益等情况。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英 陈佳茜
自200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国际贸易顺差以来,其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得到快速增长。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度和分析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促进其产业升级。基于OECD-WTO发布的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通过GVC参与率和GVC地位指数,测算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所处位置。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后向参与率偏高,GVC地位指数为负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反"Z"形变化并逐渐逼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也琳 陈东
基于总出口价值分解模型,解读各价值模块的经济含义,并从静态结构、动态变化角度,分析代表性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特征、嵌入GVC的方式及变化。发现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依靠知识科技竞争力优势嵌入GVC上游环节,但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RDV比重逐渐下降和美、德NEI缓慢上升,意味着发达国家嵌入GVC位置处于下降通道;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GVC下游环节,金融危机后中国VAX比重和NEI逐年下滑,但RDV比重小幅上升,说明中国正逐渐实现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发展动力上正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替代。进一步地,通过比较双边总贸易和增加值贸易进出口差额,分析了五国参与全球出口贸易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建峰 赵田明娣
利用TiVA数据库和中国制造行业匹配数据,从行业出口异质和技术异质视角出发,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变化,检验了GVC分工地位对不同行业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高对行业整体TFP具有促进作用;在出口型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该作用更强且更显著;但在非出口型行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GVC地位提升对TFP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具有出口导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是促进中国制造业TFP提高的主导力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GVC国际分工地位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玉焕 李彦敏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运用出口分解框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研究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000—2014年间,增加值出口占中国光电设备总出口的70%左右,其变动以2001年与2008年为节点呈平缓的"N"形;返回本国的国内增加值占部门总出口的1%3.3%,在研究期内持续上升;隐含在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为20%左右,显著高于其他四国,变化趋势与增加值出口相反;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在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倪红福 龚六堂 夏杰长
基于全球价值链有效汇率理论,本文首次定义了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并进一步拓展到双边国家分行业出口(或进口)实际有效汇率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从2005年汇改到2009年期间,受名义汇率升值和相对成本优势减弱双重影响,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出口价格竞争力优势逐步消失。未来靠低成本优势抵消汇率升值以保持价格竞争力的产业条件不复存在。②全球价值链双边分行业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汇率指标,且较好地解决了"汇率升值减少中国进口"悖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出口实际有效汇率 价格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盈盈 盛斌
文章以Wang Zhi等(2013)提出的一国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总出口分解框架构建了总进口分解模型,将各个层面的进口分解为增加值进口、返回国内的增加值、被出口国和第三国吸收的出口国增加值以及纯重复计算的中间品贸易等组成部分,并根据贸易品的价值来源、最终吸收地和吸收渠道不同,区分为16种不同路径。通过将进口增加值分析框架应用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论述了如何利用分解结果分析各国进口行业结构、国家分布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地位的差异;此外,文章利用该框架对中国进口技术复杂度以及进口结构变动幅度进行了重新测度。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进口贸易 增加值 投入产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牛华 马艳昕
利用总贸易流分解方法研究表明: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出口中隐含在最终品中的增加值减少,返回国内并被吸收的增加值增加,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分布呈现出"一头独大"趋势,美国占比从1995年的8.94%上升至2011年的18.24%;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出口为主;批发贸易和租赁及其他商务服务两个行业占服务业出口总额的1/2,但前者在服务业出口中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海峰 施展
借鉴Koopman和王直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基于产品生产分工过程的"碎片化"和"分割化"属性,运用WIOD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投入产出和全球价值链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主要由深向参与度驱动,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之间不存在显性的相关关系,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显著;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整体排名较为靠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生产分割 价值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价值链地位、出口劳动含量与技能构成
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获取能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和生产分割视角
东盟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全球价值链指数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增值获取能力研究:基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
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分层结构分解分析
基于省级-产业出口增加值分解方法的全球价值链参与路径测度
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基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测度与结构分解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分解分析——基于最新的基于最新的WIDD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