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1)
- 2023(14745)
- 2022(12589)
- 2021(12108)
- 2020(10221)
- 2019(24242)
- 2018(23977)
- 2017(45896)
- 2016(25000)
- 2015(28347)
- 2014(28146)
- 2013(27761)
- 2012(26042)
- 2011(23651)
- 2010(24120)
- 2009(22557)
- 2008(22861)
- 2007(20378)
- 2006(18132)
- 2005(16583)
- 学科
- 济(100449)
- 经济(100334)
- 管理(68574)
- 业(65392)
- 企(53207)
- 企业(53207)
- 方法(42350)
- 数学(36902)
- 数学方法(36422)
- 中国(30956)
- 农(29469)
- 财(27528)
- 制(23415)
- 贸(22199)
- 贸易(22189)
- 业经(21666)
- 易(21648)
- 学(21428)
- 地方(18891)
- 农业(18751)
- 银(17991)
- 银行(17947)
- 行(17291)
- 融(16915)
- 金融(16911)
- 理论(16381)
- 策(16228)
- 体(15953)
- 和(15310)
- 务(15106)
- 机构
- 大学(357269)
- 学院(355352)
- 济(152099)
- 经济(149072)
- 管理(131770)
- 研究(129569)
- 理学(112160)
- 理学院(110832)
- 管理学(108894)
- 管理学院(108198)
- 中国(99527)
- 科学(76851)
- 京(76822)
- 财(73280)
- 所(66765)
- 农(60696)
- 研究所(60346)
- 中心(57950)
- 财经(56622)
- 江(54942)
- 经(51524)
- 业大(50268)
- 北京(49437)
- 范(48541)
- 师范(48106)
- 经济学(47673)
- 农业(47590)
- 院(46354)
- 州(43130)
- 经济学院(42861)
- 基金
- 项目(227578)
- 科学(178642)
- 研究(168844)
- 基金(164788)
- 家(144100)
- 国家(142912)
- 科学基金(120728)
- 社会(106600)
- 社会科(100981)
- 社会科学(100951)
- 省(86532)
- 基金项目(85474)
- 教育(79087)
- 自然(76350)
- 自然科(74607)
- 自然科学(74580)
- 划(74379)
- 自然科学基金(73294)
- 资助(68876)
- 编号(68487)
- 成果(58728)
- 重点(52340)
- 部(52115)
- 发(49630)
- 课题(49032)
- 创(47255)
- 教育部(44725)
- 国家社会(44440)
- 创新(44213)
- 性(43808)
- 期刊
- 济(171797)
- 经济(171797)
- 研究(113409)
- 中国(75343)
- 财(56814)
- 学报(55481)
- 农(55446)
- 科学(51725)
- 管理(49747)
- 教育(45378)
- 大学(42344)
- 学学(39268)
- 农业(37138)
- 融(36924)
- 金融(36924)
- 技术(30635)
- 经济研究(28916)
- 财经(28711)
- 业经(26545)
- 经(24820)
- 问题(22478)
- 贸(21200)
- 业(20994)
- 国际(18774)
- 世界(18079)
- 技术经济(17299)
- 版(16918)
- 图书(16466)
- 统计(16100)
- 理论(15933)
共检索到550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朱敏军
中国分权式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基于合约设计的经济激励机制的引入,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同时,合约激励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激励扭曲现象也给经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中国分权式改革面临的这种激励悖论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激励难题。着力破解这些激励难题,需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层面构建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激励兼容机制。
关键词:
分权 激励 难题 合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了激励机制在农户技术选择中所起的作用。得出结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农户选择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使农户灌溉技术供给行为从违约转向合作,从而增加节水灌溉技术供给。
关键词:
技术选择 激励机制 博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再胜 王玉
转型期,政府主管部门为何要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严格的管制?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公平偏好的薪酬激励模型,强调薪酬管制内生于政府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和转型期国企高管身份的模糊性。出于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高管薪酬有进行管制的冲动或倾向;而转型期国企高管的身份模糊性,直接导致其保留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为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薪酬管制提供了现实条件。
关键词:
薪酬管制 公平偏好 身份模糊 保留收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长林 邹恒甫
在以往的研究中,行政分权通常作为模型环境的一部分而被看作是外生给定的。本文则认为行政分权改革是政府组织内部行政权力最优配置的结果。通过在Aghion&Tirole(1997)的分权模型里引入中央的事后监督职能及地方政府的剩余道德风险行为,我们得出了行政分权改革在多个维度上的决定因素:项目的相对重要性、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相关性、剩余道德风险水平和危害程度以及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04、2013和2014年版本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该理论对我国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有着一定的解释力。这也为我国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行政分权 微观激励 合约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志辉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是在历史实践需要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又是在不断改革环境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研究队伍建设逐步壮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政策研究部门,应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教育政策内容、政策过程、政策价值和政策环境四大范畴进行分析,分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朝着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向杨
如何给予地方官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领导干部跨域流动所呈现出的方向性特征,即从政治或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区域流向相对较高的区域,提炼出治域进阶这一地方官员激励模式。治域进阶模式运行的基本前提是存在多层级、大数量的行政区域,同级行政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性以及存在自上而下的人事任免和管理制度。在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中,治域进阶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地方官员激励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矫正有限职位晋升所带来的激励失灵问题。与历史上的官员跨域流动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官员治域进阶现象深刻反映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对稳定高效官僚体制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治域进阶 跨域流动 地方官员 激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允漷
现在,不少地方在执行、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有些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政策执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期特别约请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崔允氵郭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了课程政策执行的四个环节;柯政则从课程政策执行与设计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课程政策的执行效果虽与课程设计有一定关联,但政策设计应该为政策效果负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政策所假定的因果理论是否明晰、合理将直接决定政策的最终效力。两篇文章在理论和实践上各有侧重,相信您读后会有所收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勇
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式决定大国的分权绩效。本文在同一个框架下考察增长型地方政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与此伴随的扭曲成本。本文发现,中央政府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到增长而不是租金上,有效的财政激励保证了地方政府能稳定地分享增长果实;同时,对外资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囿于本地既得利益。本文证明了为增长而竞争是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激励来源:降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增加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将提升社会福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雪 陈耿宣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农户林业经营决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探讨分权改革对农户林业经营的激励作用。理论模型表明,林权私有化有利于提高集体收益,而外部选择和交易费用弱化了林权下放对农户的激励作用,产权下放可能无法对林农形成有效激励。采用福建、贵州两省的问卷调研数据,构建包含地区变量的Logistic模型检验假说,研究发现:明晰产权对林业经营确实存在明显的经营激励作用;林业市场条件较好促使农户积极经营;未加入地区变量时政策约束与林业经营状况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加入地区变量后相关关系消失。最后,提出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政策,将民众参与纳入政策制定与执行,加强条块协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傅勇
国际比较显示,一些经济体在高速增长时期,均出现过与当前中国类似的结构性失衡,失衡应该看作是快速成长时期的阶段性现象。横向比较显示,分权式改革尤其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是加剧结构失衡的重要制度根源。在金融层面上,普遍存在的金融压抑阻碍了储蓄-投资在内部达到平衡,银行部门只得购买国外资产输出过多的储蓄资金,由此引致外部失衡。在经济失衡及其逐步调整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应特别关注相关的财政金融风险。
关键词:
失衡 分权 金融压抑 货币政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洪波 刘长滨 王煜
结合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我国建筑商品市场的供求现状,分析了我国节能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供求理论,对激励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类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通过行政及经济手段对供给端施加推动力,可以有效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
建筑节能 供求机制 经济激励 激励对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郭翔宇
农民对农业高新技术所采取的态度与政府的激励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高新技术由于其采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于日常的生产条件,加之农业高新技术并非全免费提供,决定了采用农业高新技术的成本较高,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无法创造农民选择使用农业高新技术的环境,自然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激励政策 农业高新技术 技术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桂田 张绍炎
制度短缺与激励的失效——对国企改革中产生的“代理问题”所作的一种解释黄桂田张绍炎一、引论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作是近20年来现代企业理论发展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相当部分经济学家以此为基本理论框架,解析和解答分权式企业潜存的“代理问题”,认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委托—代理模型出发,认为激励问题和信息问题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思路在于把国有企业构造成为一种高效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激励性制度安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永钦 丁菊红
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公共部门内部激励机制的理论文献做了一个述评,讨论了它们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意义,并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刻画了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一些特征性事实,如多任务性、委托人的异质性、弱的显性激励等等;进而结合现有文献更具体地分析了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特征,理论的解释以及替代的激励机制。作为理论的一个应用,本文还从公共部门激励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分权式改革的动力机制及其代价。
关键词:
公共部门 激励机制 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