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8)
2023(5196)
2022(4351)
2021(4264)
2020(3472)
2019(8275)
2018(7881)
2017(14788)
2016(7766)
2015(9037)
2014(8556)
2013(8850)
2012(8520)
2011(7978)
2010(7778)
2009(7165)
2008(7005)
2007(5982)
2006(5278)
2005(5024)
作者
(22185)
(18582)
(18495)
(17746)
(11842)
(9007)
(8316)
(7309)
(7152)
(6604)
(6489)
(6113)
(6075)
(5967)
(5831)
(5818)
(5477)
(5357)
(5300)
(4928)
(4668)
(4486)
(4387)
(4208)
(4187)
(4187)
(4027)
(3796)
(3657)
(3632)
学科
(38801)
经济(38763)
方法(17366)
管理(16605)
(16084)
数学(16060)
数学方法(16003)
中国(15544)
(15075)
贸易(15069)
(14906)
(11979)
(10846)
企业(10846)
(9448)
(8806)
出口(8804)
出口贸易(8804)
(8295)
(6994)
(6776)
关系(6684)
(6189)
银行(6175)
(6089)
农业(6073)
(6038)
金融(6038)
业经(6001)
环境(5614)
机构
大学(118021)
学院(113536)
(62627)
经济(61926)
研究(50782)
中国(40179)
管理(40032)
理学(34185)
理学院(33727)
管理学(33396)
管理学院(33179)
科学(27024)
(26831)
(26292)
(25960)
研究所(23931)
经济学(22263)
中心(21074)
财经(21062)
经济学院(20200)
(19629)
(18147)
北京(17934)
(17328)
科学院(16298)
财经大学(15992)
(14577)
(14530)
师范(14440)
研究中心(14226)
基金
项目(75662)
科学(61066)
基金(59646)
研究(54767)
(53219)
国家(52912)
科学基金(44269)
社会(38712)
社会科(36926)
社会科学(36921)
基金项目(30367)
自然(26770)
自然科(26195)
自然科学(26189)
自然科学基金(25779)
资助(25303)
教育(23831)
(23502)
(22072)
中国(20157)
(19344)
编号(19115)
国家社会(18383)
重点(17697)
(16818)
教育部(16719)
成果(15698)
人文(15152)
(15127)
重大(14868)
期刊
(64122)
经济(64122)
研究(41180)
中国(23823)
科学(17852)
(17837)
学报(17011)
管理(15488)
(15432)
大学(13162)
(12863)
经济研究(12768)
学学(12287)
国际(11880)
(11618)
金融(11618)
财经(11225)
农业(11003)
世界(10562)
(9919)
问题(9462)
教育(8154)
技术(7469)
(7407)
业经(6980)
资源(6648)
(6117)
贸易(6117)
统计(5875)
技术经济(5872)
共检索到181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出生人口迎来了两个新变化: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幅降落,二是出生人口总数大幅上升。面对生育政策的新调整和出生人口的新变化,有必要对中国人口的生育现状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加以探讨。文章通过分析"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讨论了中国人口的生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短期内中国生育水平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断。研究显示,到目前为止,"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符合预期;依据全国"单独"夫妇的再生育申报状况可以推断出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有望升至接近1800万的水平;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并未低至"危机"之中。伴随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国的生育水平仍具有回升潜力,未来短期内总和生育率可能会上升至1.7以上的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慈勤英  穆光宗  施中传  原新  康建英  朱雅丽  周长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时期内成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正在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转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夏乐平  
本文研究中国从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生育趋势。为此目的,本文对1979~2001年各生育调查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每年人口变动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四普、五普的回推数据,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报表中的出生数据和公安部户籍中的出生登记也作为比较对象。鉴于材料中的矛盾,本文就分析教育部部门统计中的各种和出生数据有间接关系的记载、讨论它们内在的口径问题和它们所涉及到的工作程序问题。本文在这一基础上用小学在校学龄儿童年龄分组的数据来估计中国1979~1997年的生育水平和其他资料的可靠性。分析暗示出生数据漏报问题普偏存在,自教育数据算出来的生育数据比许多其他资料高。虽然如此,但自1996年以来比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字低。结果同时表明,中国1992年以来确实达到了低生育水平。根据教育统计资料计算的1997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6左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帅  
2017年国际发展合作形势在变革中稳步发展。从规模看,援助投入呈上升趋势;从分配看,继续向人道主义援助和难民援助倾斜;从资金看,私有资金在发展融资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中国主动应对新时代国际发展合作变化趋势,稳步加大援外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多边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渠道,为新时期的援外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国际发展合作格局的重塑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一、国际发展合作新形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存刚  
伴随国际体系转型,当今国际规范体系也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主要有:人权、民主等传统国际规范依旧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和尊重多样性等新国际规范的重要性凸显;各类国际规范演化的不平衡性有所加剧,国际规范体系的内容更加丰富;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围绕国际规范的展开激烈博弈,双方互有攻守,目前正处于相持阶段;跨国社会力量对国际规范的产生及社会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际规范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传播范围空前扩大,国内化进程大大加快,遵守国际规范的社会约束加强;国际规范体系的思想文化基础发生变化,多元特征更加明显,其合法性、稳定性、正义性和有效性有所提高并将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倪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晓瑛  
出生人口质量是决定人口素质的自然属性的基础。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形 势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成为至关重要的人口问题。笔者详细分析了中国出生人口质量的 现状,探讨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并分析了出生缺陷的结局和在现有条件下, 干预影响出生人口质量负面因素的途径及可行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阮成武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对象和主体都是人。“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一切高等教育都是为了人,为了人更好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从“高生育率、高自然增长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转变,人口出生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更是大幅度下降,2022年人口出生率已经降至6.77%,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出现负增长(2022年为-0.6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雅茗  刘爽  
文章利用"六普"数据,分别从全国、省级、地市以及省会城市等多个层面,阐述出生性别比整体趋高、两极分化及在地市蔓延等特点,讨论近几年部分地区出生性别比的最新动态。同时特别针对新出现的一孩出生性别比失常,分析其在城乡、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代际女性间表现出的趋同特点,认为这种起点上的生育性别选择表明中国的生育转变已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强于政策因素的生育动力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进一步从生育结果的角度分析了15~64岁妇女存活子女的性别组合分布状况,指出这一分布明显偏离正常形态且偏离程度越来越高,1990~2010年间生育性别选择使夫妇的生男比率不断增加,"男孩偏好"表现趋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将低于人口发展战略目标,进入老龄化社会前中国还将出现一个生育高峰,教育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未来15年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但结构逐年老化。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尚在开放,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关闭。由于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庞大,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结构性失业情况严重,中国并不具备获取人口红利所必需的充足的就业机会,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在2013年后转正为负。2027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对中国的税收制度、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的第二阶段,2023...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余利明  杨越忠  
文章通过对全国关爱女孩试点县重庆彭水和云南会泽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与地处发达地区浙江省绍兴市的调研比较,分析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基本阶段、特征和经验模式,试图探索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内在规律。文章提出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三阶段假说,并在调研基础上总结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基本机制、方向和工作框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本文对入世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的新变化作出概括,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对中国外贸结构发展新趋势作出预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忠  孙开庆  
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实现人口生态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使我国人口生态问题日益显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根源,从生育文化、法律法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奖励帮扶、人口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