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23)
- 2023(20201)
- 2022(17470)
- 2021(16491)
- 2020(13791)
- 2019(31856)
- 2018(31245)
- 2017(60034)
- 2016(32676)
- 2015(36835)
- 2014(36641)
- 2013(36122)
- 2012(33492)
- 2011(30280)
- 2010(30341)
- 2009(28123)
- 2008(27742)
- 2007(24603)
- 2006(21867)
- 2005(19851)
- 学科
- 济(130249)
- 经济(130079)
- 管理(97382)
- 业(91740)
- 企(76552)
- 企业(76552)
- 方法(57818)
- 数学(50083)
- 数学方法(49427)
- 中国(37439)
- 财(37282)
- 农(35843)
- 制(29312)
- 业经(29093)
- 贸(28259)
- 贸易(28243)
- 易(27566)
- 学(27419)
- 地方(24409)
- 农业(23296)
- 银(22335)
- 银行(22274)
- 务(22029)
- 财务(21943)
- 财务管理(21888)
- 融(21503)
- 金融(21498)
- 行(21334)
- 理论(20871)
- 企业财务(20716)
- 机构
- 大学(469629)
- 学院(464908)
- 济(194138)
- 经济(190084)
- 管理(180626)
- 研究(163761)
- 理学(155214)
- 理学院(153489)
- 管理学(150853)
- 管理学院(149994)
- 中国(124808)
- 京(100750)
- 科学(97399)
- 财(92125)
- 所(82512)
- 农(76138)
- 研究所(74642)
- 中心(73291)
- 财经(72452)
- 江(69197)
- 业大(67493)
- 经(65992)
- 北京(64220)
- 范(60430)
- 师范(59787)
- 院(59662)
- 农业(59661)
- 经济学(59330)
- 州(54947)
- 财经大学(53937)
- 基金
- 项目(310646)
- 科学(244497)
- 研究(226976)
- 基金(226909)
- 家(198507)
- 国家(196891)
- 科学基金(168306)
- 社会(143835)
- 社会科(136357)
- 社会科学(136320)
- 基金项目(118477)
- 省(118308)
- 自然(109216)
- 自然科(106667)
- 自然科学(106635)
- 自然科学基金(104730)
- 教育(104483)
- 划(100900)
- 资助(94915)
- 编号(91339)
- 成果(75394)
- 部(69988)
- 重点(69868)
- 发(66093)
- 创(64074)
- 课题(63491)
- 教育部(60154)
- 创新(59906)
- 国家社会(59775)
- 科研(59479)
- 期刊
- 济(216077)
- 经济(216077)
- 研究(143880)
- 中国(93164)
- 学报(73866)
- 财(71173)
- 管理(69569)
- 农(69146)
- 科学(68332)
- 大学(56896)
- 学学(53393)
- 教育(51248)
- 农业(47403)
- 融(45637)
- 金融(45637)
- 技术(39758)
- 财经(36365)
- 经济研究(34908)
- 业经(33353)
- 经(31211)
- 问题(27891)
- 贸(25617)
- 业(25450)
- 国际(23044)
- 图书(22638)
- 技术经济(22166)
- 世界(22052)
- 理论(21936)
- 版(21601)
- 现代(21254)
共检索到706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施卓敏 张彩云 伍良娱 金春姬
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出海品牌带来了挑战。中国品牌通常采取两种来源国身份策略走向海外:表明中国身份策略与隐藏中国身份策略。这两种策略会如何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是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越南市场和日本市场进行调研与比较,探索来源国身份策略对海外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对策缓解中国品牌在海外遭遇的风险。研究表明:与隐藏中国身份策略相比,表明中国身份策略会对越南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消极影响,但会对日本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两国消费者在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的依赖上存在明显差异。越南消费者更依赖其对出海品牌所感知到的逃避情绪与亲近情绪形成品牌态度,而日本消费者更依赖其对出海品牌的品质评价形成品牌态度。最后,文章提出并验证通过所有权置换对策和品牌隔离对策可改善越南消费者对中国出海品牌的情绪感知和品质评价,提升品牌态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施卓敏 张彩云 伍良娱 金春姬
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出海品牌带来了挑战。中国品牌通常采取两种来源国身份策略走向海外:表明中国身份策略与隐藏中国身份策略。这两种策略会如何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是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越南市场和日本市场进行调研与比较,探索来源国身份策略对海外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对策缓解中国品牌在海外遭遇的风险。研究表明:与隐藏中国身份策略相比,表明中国身份策略会对越南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消极影响,但会对日本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两国消费者在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的依赖上存在明显差异。越南消费者更依赖其对出海品牌所感知到的逃避情绪与亲近情绪形成品牌态度,而日本消费者更依赖其对出海品牌的品质评价形成品牌态度。最后,文章提出并验证通过所有权置换对策和品牌隔离对策可改善越南消费者对中国出海品牌的情绪感知和品质评价,提升品牌态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静
本文以中国这个高度异质化的市场为背景,研究品牌命名策略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4个国际零售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品牌命名模型分析,从消费者对产品属性、消费体验两个纬度尝试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命名模型;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相对于实用型品牌命名而言,对享乐型寓意的命名更为偏好,而对无意义的直译型品牌命名最不喜欢。
关键词:
品牌命名 享乐型命名 实用型命名 偏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跨国品牌联合是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营销战略。掌握消费者对跨国品牌联合的评估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品牌联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文章通过引入来源国匹配性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概念对已有品牌联合消费者评价模型进行了扩展。结果显示,民族中心主义既能够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也能借助来源国匹配性、品牌匹配性、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产生负向间接影响。此外,尽管未受到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但产品匹配性仍可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
关键词:
品牌联合 民族中心主义 来源国 汽车行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海忠 陈增祥 司马博
本文以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知名品牌为背景探讨并购后品牌重置策略(联合品牌VS单品牌)、新产品定价(高VS低)以及产品产地形象(正面VS负面)对新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新产品采用联合品牌命名策略(并购品牌—被并购品牌),在没有明确的产品产地信息条件下,新产品的价格越低,评价越高;如果明确告知产品产地来自形象佳的地区(如美国),则新产品定价越高,评价就越好。另一方面,如果新产品采用单品牌命名策略(原有中国品牌),则不管是否有产地信息以及产地形象如何,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都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中等评价)。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品牌重置策略 价格 原产地形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华树春
尽管近些年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从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来看,中国总体上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跨国种业公司如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先锋等已在中国种业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如何进入中国市场、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维护并进一步经营中国市场,很值得已"走出去"或要"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学习借鉴。因此,本研究通过调研部分主要的国际种业公司,剖析跨国种业公司的经营策略,旨在为推动国内农业"走出去"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种业 路径安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童泽林 周元元 周玲
本文基于社会身份理论,通过情景实验对比分析品牌跨国慈善对东道国和来源国消费者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品牌跨国慈善,品牌来源国的实力越弱,东道国消费者对品牌评价越积极,但来源国消费者对品牌评价越消极。即使慈善金额相等,对于国家实力弱的品牌,东道国(来源国)消费者感知其做出了更多的付出,品牌的社会身份从"外人"向"自己人"转变("自己人"向"外人"转变),从而提高对品牌的积极(消极)评价。不过,当提供品牌跨国慈善的积极绩效线索(如跨国慈善促进销售业绩的信息)时,会降低跨国慈善的道德感知,上述东道国和来源国消费者的认知将被反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忠 张超 王耀中
构建存在三个差异品牌产品的一期动态博弈Hotelling模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东道国企业后的品牌策略。当跨国公司的自有品牌与东道国品牌的差异程度较小,与东道国竞争企业的品牌差异程度较大时,如果多品牌经营的维护成本很小,那么跨国公司并购后将选择联合经营自有品牌与东道国品牌;如果多品牌经营的维护成本很大,那么跨国公司并购后将选择弃用东道国品牌,而单独经营自有品牌。当跨国公司的自有品牌与东道国品牌的差异程度较大,与东道国竞争企业的品牌差异程度较小时,跨国公司并购后将选择弃用自有品牌,而单独经营东道国品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诚 谷留锋
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控股与并购活动取得一些国内品牌的控制权。但对于本土品牌的处理方式却呈现多样性与各个时期的差异性。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控制当地品牌后的处置方式选择主要决定于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定位的差异性、跨国公司对本土品牌的控制程度。本土品牌的处置方式在各个时期的倾向性变化是由我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相应的战略变化相互作用引起的。
关键词:
品牌策略 古诺均衡 跨国公司 并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文纲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双方品牌资源的整合是跨国并购整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购方可以选择的品牌资源整合策略主要有:品牌收购、品牌租赁、贴牌、使用自有品牌、树立本土化的新品牌等。在对各种整合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选择MNL离散选择模型,对企业跨国并购的品牌资源整合策略选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并购整合 品牌 品牌收购 品牌租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丸川知雄
本文分析了日本跨国企业在向国外市场转移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尽管持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是日本的手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表现仍旧欠佳。原因是中日两国对手机的运作方式不同:在日本,手机和电话服务捆绑销售;而在中国,手机是作为独立的商品出售。日本的跨国企业有能力按照服务运营商的要求开发先进的手机,但这种能力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勃 齐欣 张宁宁
来源国劣势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当前学术界对其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缺乏理解。本文基于组织身份与意义给赋理论,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来源国劣势主要由组织身份误解引起;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克服来源国劣势,目的是弱化来源国对其组织身份的负面印记,消除身份误解;组织身份意义给赋包括“话语”机制和“信号显示”机制,两种机制相互补充、持续厚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来源国劣势、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义给赋相关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克服来源国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杜晓君 蔡灵莎
弱势品牌并购强势品牌的跨国并购常常以失败告终,然而,现有研究对此现象缺乏解释力。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揭示跨国并购中组织身份落差对并购合法性的影响机制。选择两起失败的跨国并购(上汽并购双龙、TCL并购汤姆逊彩电)开展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通过引起"组织身份威胁""群体身份隔离"和"个人身份受损"而降低并购合法性。具体而言,从组织层面看,组织身份落差引发被并企业的身份威胁感,提高员工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负面预期,进而降低并购合法性;从群体层面看,组织身份落差引起并购双方群体的身份隔离,导致群体间的内群体偏私和外群体贬损,进而降低并购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坚 符国群 丁嘉莉
制造和质量控制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转移,导致"制造国"影响减弱,这对传统原产地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在区分品牌来源国和产品制造国的基础上,通过把产品属性划分为搜索属性和信任属性,探索品牌来源国如何在属性评价层面上影响消费者。本研究发现,品牌来源国主要在信任属性上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不仅如此,与新手型消费者相比,专家型消费者评价信任属性时更多地受到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的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晓娟
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然而,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克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双重劣势的新策略:中企境外身份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以跨国品牌并购建立强势品牌的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
关于中蒙两国合作开拓跨国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推进构想
品牌来源国形象对跨国品牌联合效应的影响——基于个人电脑消费者调研数据的分析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品牌出海模式研究——基于对独立站的分析
来源国形象、消费者偏见与中国品牌跨国营销——中国电子产品在美国的品牌来源国效应检验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品牌策略及我国的对策
收入差距、本土市场需求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跨国数据的传导机制比较与优化方向选择
跨国服务企业品牌多元化战略的全球布局——国家距离的影响机制
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与日本市场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