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59)
2023(19146)
2022(16294)
2021(15141)
2020(12804)
2019(29621)
2018(28966)
2017(55466)
2016(29729)
2015(33403)
2014(32859)
2013(32733)
2012(29976)
2011(26817)
2010(26526)
2009(24579)
2008(24345)
2007(21024)
2006(18310)
2005(16321)
作者
(84662)
(70786)
(70006)
(66609)
(44975)
(33720)
(31849)
(27755)
(26780)
(25051)
(23968)
(23958)
(22460)
(22221)
(21715)
(21712)
(21065)
(20715)
(20240)
(20173)
(17334)
(17248)
(17091)
(16103)
(15798)
(15627)
(15586)
(15341)
(14072)
(13910)
学科
(128578)
经济(128444)
(104126)
管理(95897)
(92157)
企业(92157)
方法(61936)
数学(51422)
数学方法(50866)
(37496)
(36586)
业经(35177)
中国(33281)
(31135)
贸易(31121)
(30264)
(25886)
财务(25815)
财务管理(25773)
农业(25277)
企业财务(24394)
(23812)
地方(22337)
(22288)
技术(22243)
理论(21463)
(21183)
(19642)
(19084)
(18504)
机构
学院(426573)
大学(425241)
(182333)
经济(179041)
管理(172787)
理学(149861)
理学院(148399)
管理学(146072)
管理学院(145318)
研究(139618)
中国(108090)
(89427)
科学(83530)
(82452)
(69240)
(68756)
财经(66940)
中心(62669)
研究所(62551)
业大(62458)
(61251)
(60840)
北京(56180)
经济学(55932)
农业(54509)
(51300)
(51046)
经济学院(50808)
师范(50800)
财经大学(49957)
基金
项目(290600)
科学(230138)
基金(214196)
研究(211623)
(186502)
国家(184977)
科学基金(160314)
社会(136350)
社会科(129528)
社会科学(129497)
基金项目(112870)
(111244)
自然(104057)
自然科(101740)
自然科学(101716)
自然科学基金(99946)
教育(96316)
(93367)
资助(88922)
编号(84331)
成果(66661)
(65035)
重点(64562)
(61800)
(61472)
创新(57277)
国家社会(57233)
课题(57174)
教育部(56205)
科研(55768)
期刊
(193232)
经济(193232)
研究(124090)
中国(75072)
管理(66319)
(64955)
学报(64256)
(62731)
科学(60585)
大学(49573)
学学(47086)
农业(43693)
教育(38566)
技术(38096)
(36617)
金融(36617)
财经(33087)
业经(32133)
经济研究(31873)
(28483)
问题(26128)
(25853)
(25595)
技术经济(22634)
国际(21835)
统计(20211)
世界(20150)
现代(19747)
商业(19594)
科技(19485)
共检索到621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中国不同企业类别与行业类别的工资差距、出口贸易对内外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和出口贸易对不同行业类别的工资溢出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比内资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约高25.6%,且出口贸易对外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内资企业;不同行业间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高端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显著高于低端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且出口贸易的工资溢出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引进外资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缩小工资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优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鹏豪  王保双  
笔者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出口贸易对内外资企业和不同行业类别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内外资企业的实证研究中,出口交货值每增加1%,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平均会提高0.27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的生产率则提高了0.284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对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边际贡献较大,分别为0.299%和0.303%,而出口贸易对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制造业等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慧敏  
本文梳理了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从出口的目标市场、细分商品分类以及贸易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外需冲击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外需求对于我国总体出口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2.1和3.1,说明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2)汇率和融资成本因素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外需冲击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类别以及不同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晶  洪诗茜  
基于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国外需求、竞争者价格、汇率等外部冲击因素对浙江省不同贸易方式和商品类别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需求冲击是影响浙江省出口贸易的最主要因素;汇率冲击与浙江省出口贸易为负向关系,其影响的弹性系数普遍在-1--2之间;竞争者价格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小,对不同类别出口商品的影响方向不一致;机电类、高新技术类产品受需求冲击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受需求冲击的影响相差不大。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武鹰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3年17个制造业对16个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面板数据以及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和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通过向上游产业的非出口部门企业购买中间产品和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后向链接溢出效应,而出口贸易企业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后向链接溢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和其他14个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本文利用1999-2012年中国33个行业面板数据,根据要素密集型的不同进行行业分类,就工资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资上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总体上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却形成促进作用。在工资上升的背景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出口贸易的增长,这一点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动态的角度看,工资上升对整体行业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是逐渐减弱的,工资上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U型"的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珏雯  穆月英  
[目的]蔬菜是中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出口国,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贸易未来如何,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蔬菜国际竞争力,为相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以及空间杜宾引力模型,从贸易国双方供需、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三方面探究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结果]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表现为空间集聚现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蔬菜贸易额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蔬菜单产、蔬菜贸易价格对蔬菜贸易额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均蔬菜产量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人均GDP、人均蔬菜产量以及蔬菜单产的直接效应分别为1.062、-8.868、4.391,非空间模型中这些影响因素的弹性估计值均被高估,被高估的比例分别为12.8%、34.8%和11.8%。[结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的空间关联性客观存在,应积极发挥核心地区的贸易溢出效应,同时与蔬菜贸易量较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蔬菜贸易的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基于Feder的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估计实证检验中国出口部门相对非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及其外溢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要素生产率差异而不是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整个出口部门,以及细分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内资企业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均不显著,外资企业则存在微弱的负向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项松林  
以新-新贸易理论为基础,本文重新考察了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存在非对称性。出口企业或进口企业具有明显促进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的作用,符合工资溢价特征,但进口型出口企业提高职工实际报酬的作用不显著,不存在工资溢价,且上述结论在控制企业生产能力、经营年限、地理位置、所有制结构和样本配对的稳健性检验中都是成立的。进口型出口企业不具备工资溢价的原因,既与企业生产率水平不高有关,也与进出口贸易的双重成本有关。尽管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本文从微观层面发现,中国进口型出口企业仍需要尽快提高生产率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劳动力实际报酬的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宏成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贸易引力模型,对2005年我国与34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双方的经济总规模(GDP)、地理距离与制度安排(是否为东盟成员)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对我国的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文章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拓展,分析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效应,使用定义法和比例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效应进行定量测度及实证检验。认为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出口贸易的集约边际效应和广度边际效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集约边际效应贡献度大于广度边际效应。我国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效应和进口国及我国的经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和双边贸易成本及双边贸易阻力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倪海青  张岩贵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技术(DEA),利用22个OECD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数据构造了世界生产前沿边界,对各国1981-2004年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求得了各国的技术进步指数和资本积累指数。本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直接和间接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计量分析表明,出口主要是通过间接技术进步效应来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军  李君君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汇率改革制度,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变为8.2369元,升值2.1%。此后,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民币仍在不断升值,到2010年1月上升为一美元折合人民币6.8272元。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兴趣。本文应用ADF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证明美国GDP、中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汇率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并根据检验结果,为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臧福江  孙明明  方兆本  
本文选取1994年1月到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在考虑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7月汇改的结构性影响之后,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出口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汇率的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中国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弹性(为正数)很高,中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为负数)也较高;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较大的汇率波动性能够导致出口减少。这都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外需推动,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及我国出口产业本身的深层次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云  李湘黔  廖进中  
产品内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为参照系,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