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9)
2023(9281)
2022(7770)
2021(7396)
2020(6093)
2019(14564)
2018(13800)
2017(26484)
2016(14085)
2015(15816)
2014(15138)
2013(15445)
2012(14671)
2011(13432)
2010(13282)
2009(12461)
2008(12270)
2007(10909)
2006(9684)
2005(9102)
作者
(41482)
(34554)
(34322)
(32930)
(22391)
(16892)
(15510)
(13513)
(13441)
(12205)
(12085)
(11772)
(11280)
(11192)
(11169)
(10949)
(10272)
(10135)
(10092)
(9790)
(8625)
(8439)
(8401)
(8013)
(7824)
(7742)
(7705)
(7245)
(7070)
(6933)
学科
(64634)
经济(64580)
管理(36906)
(36164)
(29711)
企业(29711)
方法(28719)
数学(25402)
数学方法(25227)
中国(20638)
(18654)
贸易(18639)
(18270)
(16247)
(14806)
(13038)
(12901)
(12617)
业经(12211)
(10850)
银行(10822)
(10732)
金融(10731)
(10454)
地方(10325)
(9183)
出口(9172)
出口贸易(9172)
农业(9144)
(8982)
机构
大学(207725)
学院(202236)
(97658)
经济(96089)
研究(81713)
管理(74015)
中国(64797)
理学(63007)
理学院(62236)
管理学(61343)
管理学院(60998)
科学(46406)
(46353)
(43607)
(41984)
研究所(37941)
中心(35547)
(34835)
财经(34658)
经济学(32528)
(31950)
北京(29894)
(29811)
(29329)
经济学院(29294)
业大(28012)
农业(27674)
财经大学(26200)
(25338)
师范(25000)
基金
项目(133773)
科学(107036)
基金(102221)
研究(94008)
(91622)
国家(91005)
科学基金(76977)
社会(63366)
社会科(60460)
社会科学(60447)
基金项目(52904)
自然(49824)
自然科(48773)
自然科学(48755)
自然科学基金(47968)
(46946)
资助(43135)
教育(42377)
(41942)
编号(33775)
(31943)
重点(31155)
(28831)
中国(28388)
国家社会(28381)
成果(27894)
(27803)
教育部(27408)
创新(26251)
科研(25879)
期刊
(104987)
经济(104987)
研究(68005)
中国(44691)
学报(33529)
(33102)
科学(32150)
(30140)
管理(30092)
大学(25506)
学学(24004)
(22468)
金融(22468)
农业(20717)
经济研究(19314)
财经(18777)
教育(17316)
(16859)
(16410)
国际(15551)
技术(15246)
问题(14728)
世界(13737)
业经(13109)
(13082)
技术经济(10603)
统计(9637)
理论(9010)
资源(8791)
现代(8773)
共检索到32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出口从本质上讲是由出口国供给和进口国需求共同决定的。本文基于Redding和Venables(2004)的框架,将中国出口贸易竞争优势的决定分解为内部供给能力(nternal supply capacity)和外部市场潜力(foreign market potential),并考察这两个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加入WTO以来外部市场需求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内部供给能力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俊芳  武拉平  
本文使用生产成本、生长鸡群健康和产品质量3个指标分析了世界鸡肉主要出口国的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笔者认为,巴西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美国可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泰国竞争优势会加强,中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鸡肉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祁玉雯  耿献辉  
中国是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近年来梨出口量开始下降。在梳理中国梨出口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市场渗透率指数分析中国梨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梨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梨出口竞争力逐渐削减;在东盟市场,中国梨生产成本较竞争对手有优势,市场地位将继续保持;中国梨出口在美国市场上具备一定的潜力,在俄罗斯、加拿大、德国市场上的潜力不容乐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张夏  
基于引力模型回归,通过分析拟合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将出口状态分为出口不足、出口适度与出口过度三个层面,出口不足对应出口潜力较大,出口过度对应出口潜力不足。主要结论有三点:其一,趋势方面,中国出口实现了从出口不足到出口过度的转变,未来的出口潜力不足,而且在所有类型产品上均如此。其二,区域分布方面,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适度,但对日本、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出口不足,这说明未来中国出口潜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内部,提升亚洲内部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是应有之策。其三,源泉方面,中国出口过度主要体现在数量过度,但出口广度适中,特别是出口价格不足,意味着中国可以改变出口增长方式实现出口潜力。对策上,一方面要认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阮敏  
文章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的模型,提出了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应该相互融合的路径,并利用1990年到2007年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种关系。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的取得依赖于比较优势,从而是由资源禀赋状况内生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静态竞争优势带来的剩余将不断提高资源禀赋的结构,动态比较优势会自发地导致动态竞争优势,为此,要利用静态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剩余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从而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渐进地高度化。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大量倒闭,是因为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李慰  陈静  
要:纺织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9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将面临着怎样的竞争态势?本文对2000—2007年世界纺织品市场结构及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表明,欧美对中国实行的进口限制并未影响到我国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8年间行业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竞争力指数三项指标一直在高位运行且相对平稳。从长期看,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政策尚存较大的调整空间,通过出口结构的调整,中国将会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促进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产品 结构出现了两次大的跨越。1986年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着我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一个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代。这一时期我国贸易的特点之一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体现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延书  郭江平  
通过核算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数据,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出口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而增速较快的地区则多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对服务增加值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贸易在传统服务行业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总体竞争力仍然较弱;对全球价值链指数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中等水平,细分行业中传统服务行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涛生  
本文在构建出口产品的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的测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衡量出口竞争新优势的综合测算模型,利用2006~2010年中国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数据,对中国出口竞争新优势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中国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价值和质量水平普遍较低,出口竞争新优势综合指数也较低,但呈小幅上升趋势,与贸易强国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洋  章林峰  
本文利用中国分类企业出口海关统计数据,以Lall技术分类和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结果表明,此前研究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本土企业在各产品和各技术层面上的真实国际竞争力;本土企业虽然在整体层面没有我们原先设想的那么乐观,但保持了出口技术水平的绝对增长以及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对追赶,存在一定的出口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在跨国分工加剧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并没有在国际分工链中成为受害者,其竞争优势在循序上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华  刘升学  
基于2011—2018年1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FE、系统GMM与BCFE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促进东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与固定资本存量;促进中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则是固定资本存量、本地和外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和工资水平对西部城市作用更大,西部城市固定资本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此外,国外市场潜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新兴产业偏离本地比较优势的趋势较为突出,各地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普遍滞后。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与交通条件均呈现出门槛效应,供给外部性与国内市场潜力均未展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素云  叶振宇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然后利用1999~2008年全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市场潜力、出口需求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的影响。为了纠正泊松模型条件方差过度分散问题,本文使用了面板负二项回归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城市的市场潜力和出口需求是外资企业投资区位的决定因素,同时,采用分时段、分区域方法以及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重新估计,结果都证实了上述发现是稳健的。此外,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的职工工资、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工业税负等因素则不会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构成实质影响。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琳  谢学臻  刘琳  
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是衡量国际贸易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了中国在19802015年间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以及要素投入规模效率,同时对OECD国家与非OECD国家与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呈不断上升态势,且对OECD的贸易效率相对较高;而贸易潜力则呈不断下降态势,而且对OECD的贸易潜力相对较低。同时,中国对OECD国家与对非OECD国家及地区的要素贡献规模效率都不高,且呈递减趋势,而且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下降为负值。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山世英   姜爱萍  
通过分析中国水产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显示比较优势以及中国水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得出中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显示出的优势远小于其资源禀赋优势的结论,认为实现经营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是中国水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曲恒昌  
《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地将高等教育归类于服务贸易 ,进而将留学生教育纳入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2”即“境外消费”。然而 ,我国在极度关注教育进口即我国出国留学的同时 ,却对来华留学 ,即教育出口不够重视。本文利用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从教育经济的新视角 ,分析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 ,即我国高教服务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要素构成 ,探讨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推进高教出口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