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3)
- 2023(13055)
- 2022(11190)
- 2021(10576)
- 2020(9078)
- 2019(21399)
- 2018(21081)
- 2017(40400)
- 2016(21581)
- 2015(24692)
- 2014(24547)
- 2013(24261)
- 2012(22367)
- 2011(19966)
- 2010(19538)
- 2009(18337)
- 2008(17994)
- 2007(15696)
- 2006(13280)
- 2005(11824)
- 学科
- 济(94792)
- 经济(94704)
- 管理(62858)
- 业(59335)
- 企(47657)
- 企业(47657)
- 方法(47576)
- 数学(43069)
- 数学方法(42620)
- 财(26014)
- 中国(25731)
- 农(24371)
- 贸(22219)
- 贸易(22212)
- 易(21773)
- 学(18192)
- 业经(17469)
- 环境(17221)
- 地方(16392)
- 农业(16118)
- 务(16063)
- 财务(16020)
- 财务管理(15981)
- 制(15697)
- 企业财务(14923)
- 出(13933)
- 和(13670)
- 银(13454)
- 银行(13425)
- 划(13312)
- 机构
- 大学(310214)
- 学院(307675)
- 济(137989)
- 经济(135643)
- 管理(121065)
- 理学(105306)
- 理学院(104237)
- 研究(104009)
- 管理学(102577)
- 管理学院(102017)
- 中国(80119)
- 京(64595)
- 科学(61528)
- 财(61208)
- 所(51311)
- 财经(49681)
- 农(49333)
- 中心(48590)
- 研究所(46911)
- 经(45409)
- 业大(44540)
- 经济学(44419)
- 江(43348)
- 经济学院(40398)
- 北京(40337)
- 农业(38944)
- 范(37685)
- 院(37490)
- 师范(37295)
- 财经大学(37156)
- 基金
- 项目(210301)
- 科学(167081)
- 基金(157289)
- 研究(151144)
- 家(137269)
- 国家(136252)
- 科学基金(117535)
- 社会(99290)
- 社会科(94412)
- 社会科学(94388)
- 基金项目(82730)
- 省(79027)
- 自然(76000)
- 自然科(74289)
- 自然科学(74267)
- 自然科学基金(72970)
- 教育(69234)
- 划(67385)
- 资助(65597)
- 编号(58844)
- 部(48435)
- 重点(47530)
- 成果(46639)
- 发(44946)
- 创(43537)
- 国家社会(42785)
- 教育部(41869)
- 科研(41397)
- 创新(40937)
- 人文(40313)
共检索到442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增进对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佘群芝 贾净雪
本文在对出口进行全球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按照出口目的国和进口来源国对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外增加值进一步分解,考察中国出口中各部分增加值的国别分布结构。然后,通过构建"上游依赖度"、"下游影响度"和"出口增加值依存度"三个指标,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上、下游依赖关系以及最终需求依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1年期间,出口增加值在总出口中所占份额平均约为79.76%,且大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程度最大。(2)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作为下游生产者的参与程度远高于作为上游供应者的参与程度,并且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这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定胜 刘洪愧 杨志远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基于两种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从中间产品进出口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出口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演变。研究发现:(1)自2000年以来,相对于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率(包括其构成部分)更高且其增量更大,并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2)在中国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来源中,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份额在不断降低,相反,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份额在不断增加;(3)中国出口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增加值与发达国家出口中来自中国的增加值两者之间的比率在下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该比率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4)基于增加值计算的新显示比较优势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毅 张潇
根据Wang at el.(2013)提出的总出口增加值分解法,重新评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演变趋势,并从增加值分解和产业分解层面研究中国出口贸易。研究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生产中逐渐向高附加值部分转移;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增加值分解层面看,纯中间产品增加值由下降转变为上升趋势,加工出口到第三国的增加值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最大;从产业分解层面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郭晶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DVAR),从贸易模式和企业动态等方面拓展DVAR的分解方法,揭示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退出企业DVAR均值高于进入和持续企业,不同代际进入企业在持续期间DVAR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持续存在企业的集约边际变动是中国DVAR提升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退出的扩展边际对中国DVAR提升的贡献很小;产业内DVAR提升是不同技术含量产业DVAR变动的主要来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荣林 徐邦栋
基于2003~2015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文章从出口增加值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价值构成,然后探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产业联系或产能合作。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的对非出口增加值在电气与机械、纺织与服装以及运输设备三类产品上主要满足了非洲的最终需求,而在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电气与机械、金属产品、纺织与服装、运输产品的出口中包含了较多的间接增值,这表明非洲国家在这些行业承接了中国的下游分工环节。(2)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出口效应,主要促进了出口中的间接增值部分,且该作用随着目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提升最终产品直接增值部分的出口效应并不明显。这反映出中非之间以直接投资为基础的产能合作主要是服务于第三方市场,而不是非洲的最终消费需求。
关键词:
对非直接投资 出口效应 出口增加值 非洲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新宇 邹航 董琴
基于WIOD及相关数据库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对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并不明显;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人力资源服务化和批发贸易服务化能够促进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的增长,而其他类型的服务化作用则不显著;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的关键作用渠道。研究为明确中国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的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瑶 朱明侠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基于两种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出口产成品贸易增加值的变化路径,进而分析了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演变。研究表明:我国中间产品出口的构成部分占出口份额的发展较快,并且在2011年已超过最终产品出口相应部分的份额;发达国家及中国周边国家对我国产成品出口的影响在降低,相反,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影响在不断增加;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中国出口中的相对参与程度在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小慧 战岐林
文章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率(DVAR),发现中国的DVAR在国际比较之中处于较高位置,但与主要贸易伙伴相比略低。对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出口DVAR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多地使用了来自两个国家(地区)的进口投入,而且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其DVAR偏低。中国DVAR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之中采用了较多的国内投入,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减少了进口投入的使用,提高了中国DVAR。
关键词:
本地增加值率 出口贸易 WIOD数据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飞 王一智
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主导地位虽然已被机电产品所取代,但其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稳定的增长。在经济转型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背景之下,如何看待这些传统的出口行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以及这些行业自身如何升级和进行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依据增加值出口的观点,在扩展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之后,从参与和带动增加值出口两个方面对纺织和服装业展开分析,并与新兴的出口行业-机电行业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地阐述其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