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5)
2023(5537)
2022(4609)
2021(4469)
2020(3674)
2019(8845)
2018(8434)
2017(15686)
2016(8242)
2015(9611)
2014(9154)
2013(9523)
2012(9123)
2011(8568)
2010(8332)
2009(7743)
2008(7575)
2007(6552)
2006(5727)
2005(5442)
作者
(23811)
(19774)
(19652)
(19129)
(12821)
(9551)
(8853)
(7852)
(7656)
(7062)
(6907)
(6589)
(6560)
(6372)
(6284)
(6268)
(5851)
(5823)
(5734)
(5309)
(5108)
(4713)
(4651)
(4514)
(4478)
(4462)
(4354)
(4030)
(3944)
(3909)
学科
(42017)
经济(41986)
方法(18850)
管理(18504)
(18069)
数学(17108)
数学方法(17036)
(15724)
贸易(15713)
(15507)
中国(15200)
(13258)
企业(13258)
(12131)
(9582)
(8906)
出口(8899)
出口贸易(8899)
(8670)
(7350)
业经(7108)
(6952)
关系(6769)
(6587)
银行(6582)
(6482)
(6324)
金融(6324)
地方(6237)
农业(6074)
机构
大学(125381)
学院(121161)
(65405)
经济(64636)
研究(52152)
管理(43893)
中国(41327)
理学(37509)
理学院(37049)
管理学(36590)
管理学院(36360)
科学(27933)
(27930)
(27025)
(26364)
研究所(24036)
经济学(22776)
中心(21845)
财经(21786)
经济学院(20643)
(20287)
(19023)
北京(18597)
(18283)
财经大学(16513)
科学院(16307)
(16128)
(15579)
师范(15463)
研究中心(14715)
基金
项目(80574)
科学(64959)
基金(62871)
研究(58555)
(55791)
国家(55445)
科学基金(46658)
社会(40983)
社会科(39190)
社会科学(39185)
基金项目(31889)
自然(28226)
自然科(27637)
自然科学(27630)
自然科学基金(27205)
资助(26832)
(26048)
教育(25781)
(23785)
中国(20555)
(20395)
编号(20348)
国家社会(19220)
重点(18862)
(17855)
教育部(17609)
成果(17012)
(16256)
人文(16127)
大学(15575)
期刊
(67802)
经济(67802)
研究(42621)
中国(25302)
(18744)
科学(18265)
学报(18102)
管理(17657)
(16008)
大学(14165)
(13390)
经济研究(13284)
学学(13184)
国际(12337)
(12291)
金融(12291)
财经(11610)
农业(11444)
世界(10646)
(10231)
问题(9966)
教育(9469)
技术(8859)
(7970)
业经(7658)
统计(6608)
技术经济(6527)
(6361)
贸易(6361)
资源(6309)
共检索到193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张夏  
基于引力模型回归,通过分析拟合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将出口状态分为出口不足、出口适度与出口过度三个层面,出口不足对应出口潜力较大,出口过度对应出口潜力不足。主要结论有三点:其一,趋势方面,中国出口实现了从出口不足到出口过度的转变,未来的出口潜力不足,而且在所有类型产品上均如此。其二,区域分布方面,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适度,但对日本、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出口不足,这说明未来中国出口潜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内部,提升亚洲内部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是应有之策。其三,源泉方面,中国出口过度主要体现在数量过度,但出口广度适中,特别是出口价格不足,意味着中国可以改变出口增长方式实现出口潜力。对策上,一方面要认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炳展  吴丽帆  
扩大进口是新时代"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需求的有效途径,科学且准确地测度中国进口潜力则显得格外重要。实证研究表明,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进口潜力在趋势、分布和源泉三个方面呈现如下特点:其一,趋势方面,中国进口实现了进口不足到进口适度稍微过度的转变,但在消费品上存在一定进口潜力。其二,区域分布层面,中国对美国进口过度,欧盟适度,但对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进口不足,这说明未来中国进口潜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内部,提升亚洲内部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是应有之策。其三,源泉方面,中国进口数量过度,但进口广度和进口价格不足,这意味着中国可以通过改变进口增长方式实现进口潜力,提高居民福利。政策含义方面,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进口规模已经偏过度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看到进口结构性潜力特征,应该通过调整进口空间结构、进口增长模式来实现局部的进口潜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会清  
通过考察2000-2008年间中国对120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商品出口数据,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本文测算了我国出口潜力的总量规模,并揭示了出口潜力的地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仍处于"出口不足"状态,特别是对亚洲近邻的市场拓展相对滞后。后危机时期中国出口市场结构调整的总体导向应是:在保持欧美传统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重心逐渐转向出口潜力较大的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密切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未来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潜在对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琳  谢学臻  刘琳  
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是衡量国际贸易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了中国在19802015年间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以及要素投入规模效率,同时对OECD国家与非OECD国家与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呈不断上升态势,且对OECD的贸易效率相对较高;而贸易潜力则呈不断下降态势,而且对OECD的贸易潜力相对较低。同时,中国对OECD国家与对非OECD国家及地区的要素贡献规模效率都不高,且呈递减趋势,而且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下降为负值。此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出口从本质上讲是由出口国供给和进口国需求共同决定的。本文基于Redding和Venables(2004)的框架,将中国出口贸易竞争优势的决定分解为内部供给能力(nternal supply capacity)和外部市场潜力(foreign market potential),并考察这两个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加入WTO以来外部市场需求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内部供给能力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霍伟东  陈晓娴  
选取中国与欧盟27个成员国2011年至2020年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分别将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空间距离等自然因素作为核心变量纳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将经济自由度、政府效能、文化距离和是否签订服务贸易协定等人为因素纳入贸易非效率模型,实证分析服务贸易效率、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大多数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相似度低,行业竞争程度较低,可以优先发展运输服务业,建筑服务业,电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等互补性较强的行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会影响服务贸易发展,而地理距离已不能成为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贸易非效率因素仍是制约中欧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提高经济自由度和政府效能可以显著提升服务贸易出口效率;通过对比发现,中国与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的服务贸易潜力有待挖掘。中国应在发挥传统服务贸易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并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强与欧盟各国的服务贸易合作,提高贸易效率,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推进经济自由化,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放宽外商投资限制、简化商业注册程序、减少税收负担等方式,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惠方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随着中阿经贸论坛的顺利召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6国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本文从中国出口海湾6国的农产品现状入手,分析中国出口海湾6国的农产品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海湾6国出口农产品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欣  施炳展  
利用1995~2009年六分位出口数据,分析中国出口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其跨国比较发现:中国出口价格加入WTO前呈现下降趋势,加入WTO后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出口价格不仅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而且低于印度,但是差距有减弱的趋势;价格趋势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低技术产品价格上升所致。人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人均资源、市场规模、进口、外资、金融与制度等是决定出口价格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而言,通过金融发展、制度改善、进口和FDI的技术外溢,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出口价格是未来外贸发展的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会清  唐海燕  
通过考察2000-2008年间中国对120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商品出口数据,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本文揭示了我国出口潜力的地区分布与历史演变特征,并测算了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出口潜力。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自2007年开始转入"出口不足"状态,特别是对亚洲近邻的市场拓展相对滞后。展望后危机时期,在全球经济保持稳步回升的条件下,中国在2010-2015年间潜在的出口增速可达31.1%。综合出口潜力的规模指标与成长性指标,我们认为,后危机时期中国出口市场结构调整的总体导向应是:在保持欧美传统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重心逐渐转向出口潜力较大的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密切中非...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素云  叶振宇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然后利用1999~2008年全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市场潜力、出口需求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的影响。为了纠正泊松模型条件方差过度分散问题,本文使用了面板负二项回归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城市的市场潜力和出口需求是外资企业投资区位的决定因素,同时,采用分时段、分区域方法以及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重新估计,结果都证实了上述发现是稳健的。此外,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的职工工资、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工业税负等因素则不会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构成实质影响。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谢申祥  
以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为基础,本文构建了中国出口决定影响因素的计量方程,以此对中国未来出口增长潜力进行预测。即使按照最"悲观"的预期进行预测,中国出口在短期内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到2017年,出口额将是2011年的1.8倍;与此同时,未来五年的出口依存度将维持在26%~31%之间。在中长期内,中国对外贸易将走向中低速平稳增长的轨道,2020-2060年的年均增长率将从10%逐渐降至6%,2060年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100万亿美元,出口依存度将降至17%左右,内外平衡发展的目标有望实现。在倡导扩大内需、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背景下,决不能忽视出口的作用,在重视内需的同时不能使对外贸易偏废,仍然要积极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靖佳  陈璐瑶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的数据,分析2005年中国的汇改冲击对中国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行业属性对这一关系的影响。本文使用了倍差法,利用中国的非出口企业作为参照组,进行了细致的实证分析,并分别从行业层面、地区层面以及样本偏误等角度进行了综合的稳健性分析。本文的结果显示:(1)2005年的汇率冲击显著地缩小了中国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分布。(2)从行业角度看,汇率改革冲击对低利润率出口行业存在显著的影响,即缩小了低利润出口行业的生产率离散程度。(3)从地区角度看,汇率改革对东部地区出口行业减少资源错配的效果显著。(4)在考虑了样本选择性偏误后,本文的结果依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逯建  杨彬永  孙楚仁  
文章基于Melitz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基于省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检验了铁路提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提速会显著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铁路运行时间的缩短会导致各省份和各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集中度减小。在考虑了行业与地区差异以及引入控制变量等因素后,铁路提速后的生产率分布比提速前更加分散这一结论仍然是稳健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茅锐  张斌  
以市场渗透率度量的中国出口竞争力在过去十多年稳步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在主要地区和产品市场持续放缓,中国出口竞争力优势面临着趋势性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出口竞争力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贸易成本下降对提高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显著但持续放缓,生产率和实际汇率变化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总体而言不大。预计未来中国在多数地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将趋于稳定甚至是逐渐下降,但在部分新兴地区及产品市场上,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曲恒昌  
《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地将高等教育归类于服务贸易 ,进而将留学生教育纳入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2”即“境外消费”。然而 ,我国在极度关注教育进口即我国出国留学的同时 ,却对来华留学 ,即教育出口不够重视。本文利用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从教育经济的新视角 ,分析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 ,即我国高教服务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要素构成 ,探讨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推进高教出口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