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8)
2023(7963)
2022(6682)
2021(6180)
2020(5191)
2019(12271)
2018(11614)
2017(22842)
2016(11808)
2015(13648)
2014(13094)
2013(13502)
2012(12593)
2011(11572)
2010(11316)
2009(10516)
2008(10228)
2007(8653)
2006(7513)
2005(6844)
作者
(32027)
(26985)
(26961)
(25638)
(17371)
(13084)
(12172)
(10497)
(10348)
(9441)
(9430)
(9109)
(8661)
(8529)
(8466)
(8420)
(7987)
(7928)
(7798)
(7397)
(6692)
(6372)
(6332)
(6158)
(6111)
(6100)
(5878)
(5412)
(5329)
(5250)
学科
(63402)
经济(63347)
方法(34058)
管理(33752)
(33287)
数学(32203)
数学方法(32058)
(23881)
企业(23881)
(19153)
贸易(19148)
(18832)
中国(18319)
(18049)
(15128)
(12956)
业经(9894)
农业(9879)
(9767)
(9293)
出口(9285)
出口贸易(9285)
(9124)
金融(9124)
(8843)
银行(8840)
(8563)
地方(8378)
环境(8210)
市场(7941)
机构
大学(178456)
学院(175010)
(93529)
经济(92466)
管理(70368)
理学(61974)
理学院(61416)
研究(60942)
管理学(60795)
管理学院(60475)
中国(49345)
(40481)
(36145)
财经(33621)
经济学(32547)
(31197)
科学(30872)
经济学院(29811)
(28762)
中心(27483)
研究所(26069)
财经大学(25642)
(24817)
北京(23017)
(22787)
(21907)
业大(21859)
商学(20772)
商学院(20597)
经济管理(20555)
基金
项目(118837)
科学(96829)
基金(93882)
研究(86533)
(81143)
国家(80609)
科学基金(70381)
社会(61810)
社会科(59248)
社会科学(59238)
基金项目(48172)
自然(43227)
自然科(42368)
自然科学(42359)
自然科学基金(41693)
(40482)
资助(40149)
教育(39196)
(34942)
编号(31005)
(29881)
国家社会(28382)
教育部(26712)
重点(26334)
中国(26312)
人文(25308)
(24991)
(24452)
成果(24109)
大学(23494)
期刊
(89085)
经济(89085)
研究(55017)
(28708)
中国(28651)
管理(25028)
科学(22888)
学报(22832)
(21031)
大学(18596)
经济研究(17694)
财经(17656)
学学(17577)
(17528)
金融(17528)
(15874)
(15193)
农业(14928)
技术(13743)
国际(13143)
问题(12940)
业经(12354)
世界(12156)
统计(10595)
理论(10116)
教育(9910)
技术经济(9861)
(9323)
(9117)
实践(8761)
共检索到256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长远  魏娜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以SITC第七类产品即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例,考察了2007—2012年期间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市场上,中国对21个中高收入国家出口的价格竞争效应。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价格与这些国家的出口价格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着价格竞争关系。随着中国出口价格的走低,这些国家出口价格也将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价格竞争关系因目标市场和产品来源地而异:相较于美国和欧盟市场,中国出口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效应更强烈;相较于其他产品来源地,中国对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国家出口的价格竞争效应更大。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一价格竞争关系还与中国产品在目标市场所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亮  马树才  徐腊梅  
本文利用2000-2017年UN Comtrade数据库中SITC五分位贸易数据,借助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国向26国出口机械运输设备的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刻画了三元边际动态演进,采用非参数检验对拉动出口增长的边际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机械运输设备出口的增长动力主要是靠数量扩张,而扩展边际和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贡献微弱,"低价扩张、数量拉动"传统出口模式亟待根本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佟家栋  刘润娟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并顺势引导着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化"的益处及其隐形成本。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迅猛的出口扩张为背景,首次系统地探讨了出口扩张的儿童健康成本。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等数据库,采用能够较好地避免内生性问题的Bartik方法构建了地区出口冲击和出口引致的污染冲击,并利用外部关税变化构建了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出口冲击降低了儿童生病的可能性,而出口引致的空气污染冲击增加了儿童生病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一个标准差的出口冲击降低儿童生病的可能性为1.05%;在出口引致的空气污染冲击中,一个标准差的出口引致的二氧化硫污染冲击增加儿童生病的可能性为2.07%,一个标准差的出口引致的氮氧化物污染冲击增加儿童生病的可能性为2.40%,一个标准差的出口引致的粉尘污染冲击增加儿童生病的可能性为2.29%。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出口扩张主要通过父母工资收入、营养摄入、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留守儿童和环境质量五个路径影响儿童健康。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出口冲击及其引致的空气污染冲击对儿童发病率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疾病种类、不同年龄阶段之间有所差异,但在性别、城乡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对贸易福利进行了重新估算后发现,出口扩张总体上增加儿童生病的可能性为2.82%,其医疗成本腐蚀了家庭工资福利的6.53%。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云  李湘黔  廖进中  
产品内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为参照系,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长远  智艳  王钊民  
本文以泰国为例,考察了来自中国的进口对当地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和联合国商品贸易匹配数据的研究表明,来自中国的进口削弱了当地企业的加成率。进一步的探讨显示,出口额高、外资股份多、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产品、资本密集度高、所属行业技术水平高和得到ISO认证的企业,其加成率受到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小。从细分产品来看,尽管来自中国的最终产品进口给泰国企业的加成率带来了负向压力,但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进口则没有类似效应。从国际比较来看,就最终产品进口对当地企业加成率的冲击而言,中国不及低收入国;而与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进口不同,来自低收入国和中低收入国的中间产品进口对泰国当地企业的加成率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勇兵  李伟  蒋灵多  
中国出口爆炸式的增长及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已经由一个区域性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利用欧盟进口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中国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较高进口渗透度的原因。通过描述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我们发现1995—2004年间中国相对其他国家进口渗透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集约边际的增长。相对数量边际的增长幅度,价格边际的下降幅度却并不显著。我们采用估算相对质量增长率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为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内分工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李雨浓  姚星  陆毅  
在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借助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出口升级,2000~的部分可由人力资本扩张来解释。(2)升级效应形成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劳动者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技能劳动的"要素集聚"和"技术载体"功能共同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其中,"要素集聚"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引发资源在城市制造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深入到企业层面,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技术载体"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诱发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和更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实现。(3)人力资本扩张对于初始技术基础好、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更为缺乏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准确理解人力资本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孙方  
本文利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1996~2005年HS-6位数产品层面的中国出口贸易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集约边际实现的,其中总出口的扩展边际份额在减少,而制造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份额在增加。同时,通过中间产品贸易在制造业中的份额可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散化生产的程度日趋加深,这正是导致制造业出口扩展边际增加的主要原因。运用引力模型考察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在总产品和制造业贸易中,贸易国的GDP与出口扩展边际显著正相关,两国之间的距离与扩展边际负相关,而不同的出口目的国对扩展边际的影响不尽相同。积极参与国际分散化生产有利于中国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增强应对外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常青  张相文  
出口产品长期依赖少数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将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出口产品扩张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2000~2011年HS6分位数据并构建二项选值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不同标准加权的出口经验变量对出口产品扩张带来的影响及出口产品扩张的路径依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新产品之间临近度较小的老产品的出口经验显著提高了该产品向同一目的国市场的扩张概率,出口的产品扩张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采用DEA-SBM模型构建了2005至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能源效率面板数据,并进一步研究了出口扩张、环境规制怎样影响城市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扩张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出口驱动特征;并且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正影响随着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上升而增加,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和出口密集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同样成立。研究还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出口扩张引致的污染排放会出现缩减,但出口扩张引致的能源消耗缩减并不明显,出口、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排放效应。对样本的分类检验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改进作用要大于高收入、沿海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的政策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能源效率的改进机制,并且这种强化作用在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旭  邱斌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揭示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考察了金融监管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扩张,在细分数字金融指标维度和区分企业所在地区、行业要素密集度之后,此结果依然稳健。第二,相比于数字金融广度,数字金融深度的加强对企业出口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加持续有力。第三,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地区创新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三种渠道推动企业出口扩张。第四,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出口扩张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U型调节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馨月  宋学印  
基于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决策、出口集合扩张的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存在双面性的市场搜寻效应,直接表现为降低企业出口门槛的成本降低效应,促进企业出口进入和种类扩张;间接表现为降低跨国信息不对称程度,引致出口市场竞争加剧效应,缩减出口种类。互联网使企业成功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显著提高,并于产品种类、目的国市场范围两个维度对出口集合具有显著的扩张作用,但对低生产率出口企业的出口扩张作用并不明显,即存在竞争加剧效应与成本降低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陈容  
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的出口活动及出口优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效应,是迫切需要得到充分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利用2005年之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金融管制放松政策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金融业扩张与中国各省份地区出口活动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此揭示了中国背景下金融业扩张对地区出口扩张具有的非线性影响作用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出口活动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来源于金融业扩张对各地区相对成本优势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其机制是,金融业扩张对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产生了突出的挤出效应,对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产生了显著的“U型”关系影响效应,二者的叠加效应构成了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相对成本优势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金融“脱实入虚”以及金融业过度扩张现象,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渠道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开  佟家栋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愈演愈烈。本文首次将2009—2017年间美方实施的所有贸易壁垒与中方实际遭受影响的HS-6分位的出口产品进行了匹配,结合面板数据一阶差分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系统评估了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总体层面,美方贸易壁垒会产生非常显著的"提前出口"预期效应和"抑制出口"持续效应;第二,在行业层面,由于国内进口替代行业的压力,美方贸易壁垒仅对中国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中国暂时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没有明显的影响;第三,区分贸易壁垒类型,贸易救济措施受制于追溯执行制度,并未产生"提前出口"效应,但"抑制出口"效应非常明显,政府扶持措施和歧视性本地化要求等隐性壁垒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我国与美方就贸易纠纷进行磋商时,应当针对性地要求对方停止实施各类形式的贸易壁垒,帮助中国出口企业获得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爱瑜   王睿   喻浩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最大限度实现出口稳定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0—2019年中国出口产品数据从“规模”角度实证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对出口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签署及贸易协定深度深化均能促进中国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稳定。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伙伴国营商环境改善以及双边价值链关联是区域贸易协定促进出口稳定的主要渠道。区域贸易协定的出口稳定效应对于“WTO+”协定条款、非发达经济体及技术密集型产品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贸易协定签署缓解了新冠疫情冲击对出口稳定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更好发挥区域贸易协定功能、巩固外贸基本盘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