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9)
- 2023(12257)
- 2022(10358)
- 2021(9490)
- 2020(8153)
- 2019(19347)
- 2018(18809)
- 2017(36168)
- 2016(19574)
- 2015(22488)
- 2014(22556)
- 2013(22592)
- 2012(21428)
- 2011(19620)
- 2010(19831)
- 2009(18790)
- 2008(18357)
- 2007(16295)
- 2006(14423)
- 2005(13246)
- 学科
- 济(108380)
- 经济(108301)
- 管理(52331)
- 业(49491)
- 方法(46177)
- 数学(42103)
- 数学方法(41653)
- 企(38485)
- 企业(38485)
- 中国(26876)
- 农(23502)
- 财(22242)
- 地方(22047)
- 贸(21493)
- 贸易(21483)
- 易(20950)
- 学(19308)
- 业经(18218)
- 制(16165)
- 农业(15891)
- 地方经济(14195)
- 融(14128)
- 金融(14126)
- 环境(13987)
- 出(13820)
- 银(13776)
- 银行(13752)
- 和(13498)
- 行(13233)
- 务(12036)
- 机构
- 大学(295325)
- 学院(292232)
- 济(140294)
- 经济(137928)
- 管理(109793)
- 研究(107177)
- 理学(94427)
- 理学院(93353)
- 管理学(91705)
- 管理学院(91152)
- 中国(82393)
- 京(62300)
- 科学(61797)
- 财(61103)
- 所(54882)
- 研究所(49682)
- 财经(48846)
- 中心(47586)
- 农(47536)
- 经济学(46096)
- 经(44499)
- 江(42579)
- 经济学院(41547)
- 业大(40450)
- 北京(40040)
- 院(37803)
- 农业(37307)
- 范(36579)
- 师范(36253)
- 财经大学(36235)
- 基金
- 项目(189076)
- 科学(149784)
- 基金(140769)
- 研究(136666)
- 家(122774)
- 国家(121865)
- 科学基金(103867)
- 社会(90629)
- 社会科(86165)
- 社会科学(86141)
- 基金项目(72688)
- 省(70495)
- 自然(65265)
- 自然科(63812)
- 自然科学(63793)
- 自然科学基金(62690)
- 教育(62302)
- 划(60076)
- 资助(59919)
- 编号(52460)
- 部(44034)
- 成果(43187)
- 重点(43054)
- 发(41852)
- 国家社会(39138)
- 创(38484)
- 教育部(38034)
- 课题(36717)
- 科研(36450)
- 中国(36439)
- 期刊
- 济(153850)
- 经济(153850)
- 研究(91681)
- 中国(55429)
- 财(47006)
- 学报(44022)
- 农(42843)
- 科学(41072)
- 管理(40044)
- 大学(33427)
- 学学(31591)
- 农业(29094)
- 融(27282)
- 金融(27282)
- 经济研究(27053)
- 财经(25412)
- 技术(25392)
- 教育(24323)
- 经(21992)
- 问题(20785)
- 业经(20716)
- 贸(20262)
- 统计(18516)
- 国际(17684)
- 世界(17417)
- 技术经济(17320)
- 业(16773)
- 策(15895)
- 决策(14683)
- 理论(12839)
共检索到445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陵 宋少华 宋泓明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长期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程翔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是不是出口导向型的争论,本文根据1977—1998 年中国的出口与GDP等统计数据,利用格氏因果性检验及协整性检验等计量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性”这一假说。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尽管无法发现两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是出口导向型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出口 实证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凌
亚洲新兴经济体通过30多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也因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减弱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抑制现象。本文将生产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到要素商贸条件中,通过世行的数据表明,要素商贸条件推动了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因此提出,我国在短期内没有对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进行根本转变的需要,且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占据我国经济增长的比重依然很大,客观公正推动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将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林
2005年汇改以后中国的出口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造成的热钱涌入和政府因为外需不足启动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虚高,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的出口导向型政策是否还适合于中国的未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文章发现出口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一段时间后的未来都是适合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出口补贴、特别优惠和税收优惠等促进出口的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应受到鼓励并继续坚持。
关键词:
中国 出口企业 贸易保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桁林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绩效 1979年之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很小,外商直接投资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很大变化,年平均的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约10%),利用外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更快。利用外资促使出口增长的政策性导向十分明显,如规定外资企业外销比例、自筹流动资金比例和地区优惠政策等。出口导向使得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转向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是,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缺乏长期增长的潜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涵 张鸿武
为使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论具有解释力,关键是要保证计量模型有理论依据,并将出口置于经济增长系统之中来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采用出口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不同时期对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5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形成、劳动力及出口总额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1952~1978年间,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出口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晓蓉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单要素贸易条件,是一类综合衡量技术进步、出口价格相对变动的贸易条件指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不仅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传统要素,还将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出口考虑进来,以考察亚洲新兴经济体单要素贸易条件与出口导向型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单要素贸易条件没有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陷入"贫困化增长",相反推动了大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单要素贸易条件没有对这些经济体GDP增长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大平
出口可以通过需求、投资、就业、经济结构、知识传播、资本流入、规模经济效应等多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即出口波动会带来经济增长的风险。实证表明,中国的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波动的风险很大,但这种影响是潜在的,实际上往往不会发生,因为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被稳定经济的相反力量所抵消。但如果经济增长有潜在风险累积的时候,出口的突然下降也许会成为经济风险发生并放大的导火线。
关键词:
出口 经济增长 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晓蓉 刘艳
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的角度,以制成品出口取代总出口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的代理变量,构建了制成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型。利用修正的模型考察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技术溢出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动态面板的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东亚新兴经济体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制成品出口确实提高了该地区的增长效率。但是金融危机后,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减弱,意味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急剧下降。因此,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修正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迫在眉睫。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宏
进入21世纪中国出口高速增长成为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并带来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对此次增长的动力源认识不清。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出口增长的来源,发现推动中国贸易增长的是出口中非本国要素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并认为在这种新型分工模式下,传统的贸易紧缩政策的效力有限,而且还发现目前的中国出口产业高度依赖非本国要素,从而可能给中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必须将发展中国外贸产业的自生能力作为贸易发展政策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出口增长 本国含量 投入产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李元龙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具有中国劳动就业结构特征的CGE模型,以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变化和中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为背景,设计不同的情景方案,模拟分析了中国出口变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实现0.088个百分点的非农就业增长。但出口就业效应相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和就业群体而言具有明显的差异,出口下降将导致纺织、制造业等部门就业人数的显著减少,农民工就业压力明显超过城镇就业。因为出口就业效应显著低于投资就业效应,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劳动就业不仅在数量上经历了从大幅减少到显著增长的突变,同时在结构上也出现了从可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的转换。权衡劳动力比较优势利...
关键词:
出口增长 就业效应 CGE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巍贤
运用多种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1%左右。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出口与经济增长 方差分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本文采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分析发现:2002~2010年中国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扩展边际贡献非常小,即使在金融危机前后,这一增长模式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数量边际,转变增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22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市场规模、多边阻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贸易成本是影响扩展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为当前制定稳定出口增长政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