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5)
- 2023(10433)
- 2022(8433)
- 2021(7807)
- 2020(6665)
- 2019(15762)
- 2018(15218)
- 2017(29163)
- 2016(15915)
- 2015(18350)
- 2014(18205)
- 2013(18329)
- 2012(17322)
- 2011(15822)
- 2010(15663)
- 2009(14617)
- 2008(14592)
- 2007(13043)
- 2006(11212)
- 2005(10182)
- 学科
- 济(73832)
- 经济(73773)
- 管理(39945)
- 业(39241)
- 方法(35078)
- 数学(32011)
- 数学方法(31793)
- 企(29645)
- 企业(29645)
- 中国(22061)
- 贸(19840)
- 贸易(19835)
- 农(19620)
- 易(19458)
- 财(17483)
- 业经(14412)
- 学(13864)
- 出(13121)
- 农业(12848)
- 制(12779)
- 地方(12484)
- 银(11133)
- 银行(11097)
- 行(10693)
- 环境(10459)
- 融(10432)
- 金融(10430)
- 和(9984)
- 务(9215)
- 口(9210)
- 机构
- 大学(238338)
- 学院(234315)
- 济(108132)
- 经济(106330)
- 管理(87214)
- 研究(86297)
- 理学(75240)
- 理学院(74340)
- 管理学(73246)
- 管理学院(72797)
- 中国(65705)
- 科学(50994)
- 京(50666)
- 财(46664)
- 所(44042)
- 农(42557)
- 研究所(40313)
- 中心(38712)
- 财经(37710)
- 经济学(35776)
- 业大(35188)
- 经(34495)
- 农业(33894)
- 江(33860)
- 经济学院(32589)
- 北京(32195)
- 院(30464)
- 范(30444)
- 师范(30149)
- 财经大学(28094)
- 基金
- 项目(156199)
- 科学(123155)
- 基金(115947)
- 研究(112905)
- 家(101974)
- 国家(101204)
- 科学基金(85388)
- 社会(74249)
- 社会科(70598)
- 社会科学(70575)
- 基金项目(60654)
- 省(57812)
- 自然(53380)
- 自然科(52180)
- 自然科学(52162)
- 教育(51547)
- 自然科学基金(51314)
- 划(50020)
- 资助(47883)
- 编号(43747)
- 部(36547)
- 成果(36056)
- 重点(35683)
- 发(34404)
- 国家社会(32456)
- 创(32318)
- 教育部(31302)
- 中国(30991)
- 创新(30397)
- 科研(30357)
- 期刊
- 济(112319)
- 经济(112319)
- 研究(70841)
- 中国(44771)
- 学报(38869)
- 农(37904)
- 财(35493)
- 科学(35099)
- 管理(29350)
- 大学(29048)
- 学学(27257)
- 农业(25897)
- 教育(21730)
- 融(20892)
- 金融(20892)
- 经济研究(20111)
- 财经(19207)
- 技术(18715)
- 贸(16879)
- 经(16660)
- 业经(16285)
- 问题(15942)
- 业(15197)
- 国际(14323)
- 世界(13432)
- 技术经济(12445)
- 统计(11861)
- 版(11260)
- 理论(10592)
- 图书(10558)
共检索到347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与出口导向战略分不开的,但是近年来出口增速的连续下滑凸显了出口拉动模式面临的瓶颈。分析发现,中国出口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其中内部压力主要是劳动力数量减少、潜在劳动人口供给不足、工资水平上升;外部压力则集中体现为FDI流入下滑。中国出口大国转型的关键在于顺应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从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向知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升级,实现从粗放型出口增长向集约型出口增长的转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汪鸿昌
笔者从要素禀赋视角出发构建个体选择静态模型和群体博弈动态模型,探讨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生存与发展模式的原因。结果表明:企业是否进入以及何时开展电子商务取决于企业技术禀赋、运营禀赋和战略禀赋及市场外部性压力与禀赋成本的比较,由此形成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4种基本模式和5种市场角色。政府应针对不同企业的要素禀赋特征采取不同的扶持手段,分层分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博弈 要素禀赋 外部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浩淼 崔日明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分析物质资本、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提升的作用机理,采用1992-2013年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的人均资本存量,以及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对其与出口产品价格变量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等对出口产品价值提升有正向的影响,劳均资本与出口产品单位价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据此,提出了遵循要素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等长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价格提升 要素禀赋 结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阮文婧 韩玉军
新-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在我国要素禀赋变化后,对工资水平、贸易成本等理论中的关键假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将新-新贸易理论拓展到包含两个发达国家、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框架,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使用OP法测算了国有、私营、外资、港澳台等四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率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企业整体生产率水平高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并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国有企业具有垄断地位、要素占有、市场准入等竞争优势,因而生产率高于外资类及私营企业。最后提出了通过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 出口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树才 周小琳
要素结构落后、要素比例失衡、各类产品低端定位、加工贸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是我国出口集约边际持续扩张、出口扩展边际停滞不前、对外贸易增收不增利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加速人口红利转型、推动企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调整生产要素地区分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发展等对策,转变我国出口集约边际的结构,提升出口扩展边际的比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树才 周小琳
要素结构落后、要素比例失衡、各类产品低端定位、加工贸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是我国出口集约边际持续扩张、出口扩展边际停滞不前、对外贸易增收不增利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加速人口红利转型、推动企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调整生产要素地区分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发展等对策,转变我国出口集约边际的结构,提升出口扩展边际的比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
文章研究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基本因素,结合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建立了中国分类出口增长模型。利用中国在1985~2007年的分类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世界收入水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影响了中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最后,对于中国迅速增加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对外贸易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出口 汇率 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运用DVAR(出口贸易中的国内价值增值占总出口的比例)来度量一国出口贸易质量状况,计算了2000—2018年中国DVAR的值;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税收和FDI对DVAR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DVAR总体上呈不断增加态势,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会降低DVAR,关税税率减少会提高DVAR,FDI增加会提高DVAR。这充分说明人民币升值会恶化我国出口贸易质量,降低关税税率、FDI的增加会提高我国出口贸易质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治宇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边限检验方法,利用1997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的数据估计了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弹性,结果发现国外收入变化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对出口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因此,如果采取低价格促进出口的措施,不仅是低效的,而且是得不偿失的。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关键词:
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 汇率弹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永明 张文洁
本文采用1996~2006年期间细分至HS-10位数编码分类的商品贸易数据分别测度了中国产品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出口复杂度,考察了不同投资贸易类型出口产品复杂度的演化趋势,并引入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对我国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6年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虽然从行业层面而言是逐步改善与提升的,但加工贸易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高于非加工贸易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并且国内投资的加工贸易产品为最主要的推动力;就1996~2006年而言,我国出口复杂度的主要推动因素仍为非熟练劳动力和价格,但价格主导的影响机制正逐渐向利率主导的影响机制转化。
关键词:
出口复杂度 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旭平 张丽媛
文章基于修正CMS模型对2002—2016年中国出口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发现市场规模效应对中国出口影响较大,结构分布效应相对较小。越南、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分布效应盈余总体超越了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分布效应负值。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出口波动产生正面影响,机械及运输设备、原料分类制成品、杂项制品、化学产品对中国出口竞争力产生关键影响,但2014—2016年这四类产品竞争力效应均呈现负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神勇 肖敏
面对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萎缩的国际经济形势,准确地衡量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衡量出口依存度的新的分析方法,宏观方面采用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制成品出口额/工业增加值,微观方面采用行业出口依存度=行业出口值/[行业总产出(1-行业直接消耗系数)],进而分析了行业出口依存度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以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衡量出口依存度的高低,客观地分析与评价中国的外贸出口状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涛
关于对外贸易 ,存在多种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指标 ,包括出口比重和出口排名等 ,但目标国 (地区 )经济规模会对这些指标产生影响。为了消除经济规模差异 ,本文引入了平衡指标的概念 ,据此分析了中国对各国 (地区 )外贸出口的结构特征 ,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的出口分布特点及出口潜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外贸 出口 平衡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