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6)
2023(9628)
2022(8038)
2021(7684)
2020(6315)
2019(14663)
2018(14308)
2017(26912)
2016(14675)
2015(16477)
2014(16498)
2013(16403)
2012(15406)
2011(13938)
2010(13887)
2009(12560)
2008(12485)
2007(11038)
2006(9687)
2005(9049)
作者
(41931)
(34854)
(34714)
(33542)
(22449)
(17037)
(15797)
(13636)
(13334)
(12679)
(12263)
(11727)
(11516)
(11405)
(11262)
(10778)
(10204)
(10174)
(10031)
(9981)
(8929)
(8551)
(8432)
(8117)
(7910)
(7829)
(7802)
(7628)
(7155)
(7051)
学科
(63517)
经济(63455)
管理(36003)
(35111)
方法(27951)
(26455)
企业(26455)
数学(25090)
数学方法(24898)
中国(20602)
(17759)
贸易(17750)
(17458)
(17184)
(16452)
(14197)
(12696)
(12293)
地方(11447)
业经(11344)
农业(11123)
(10855)
银行(10839)
(10460)
(10098)
金融(10097)
环境(9346)
(9115)
财务(9099)
财务管理(9068)
机构
大学(207863)
学院(206280)
(93657)
经济(91968)
研究(78116)
管理(71576)
中国(61974)
理学(60683)
理学院(59917)
管理学(58910)
管理学院(58530)
科学(46195)
(44892)
(44382)
(40245)
研究所(36456)
财经(35138)
中心(34759)
(34392)
(32295)
经济学(31885)
(31030)
经济学院(28925)
北京(28886)
(28427)
业大(28027)
(27192)
农业(26959)
师范(26900)
财经大学(26308)
基金
项目(134616)
科学(106228)
基金(100539)
研究(97291)
(89412)
国家(88769)
科学基金(74422)
社会(63689)
社会科(60538)
社会科学(60523)
基金项目(51801)
(48740)
自然(47068)
自然科(46004)
自然科学(45993)
自然科学基金(45233)
教育(44752)
(42412)
资助(42242)
编号(36924)
(31597)
重点(31508)
成果(30836)
(29530)
国家社会(28286)
中国(28178)
(27372)
(27250)
教育部(27046)
课题(26504)
期刊
(100912)
经济(100912)
研究(67325)
中国(44441)
(34944)
学报(34095)
科学(31515)
(30609)
管理(26917)
大学(25697)
学学(24144)
教育(22210)
农业(20894)
(20405)
金融(20405)
经济研究(18400)
财经(18096)
技术(16488)
(15768)
(15535)
问题(14120)
业经(13765)
国际(13454)
(12611)
世界(12169)
资源(10007)
技术经济(9945)
统计(9737)
(9521)
图书(8614)
共检索到321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李坤望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分解为贸易潜力变化、贸易效率变化、贸易投入变化三个方面。研究发现,贸易潜力呈递增态势,贸易效率呈递减态势;贸易潜力的上升远大于贸易效率的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的趋势;贸易投入对于贸易增长的作用小于贸易潜力,但不可忽视。由于中国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源于贸易潜力的推动,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是可持续的。但是,中国的贸易效率较低,因此在加速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深化国内市场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伟  陈文芝  
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支付一定的进入成本,而这些进入成本往往是沉没的。沉没成本的存在使企业出口决策不会对外生波动作出及时反应,最终导致出口滞后。本文演示了沉没成本导致出口滞后的内在机理,并以中美双边贸易为例,采用协整检验以及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出口滞后是存在的,且沉没成本对出口滞后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分析我国出口持续高增长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寿义  李嬛  
基于新经济地理和内生增长模型,对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集聚和增长的关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要素区际流动自由度提高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是引起集聚的重要因素。利用1978—2008年间中国省级地区和行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资源分布呈现中心——边缘格局,并具有极化趋势;地区间分行业要素配置的集中度总体趋同,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制造业快速集聚的趋势值得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集聚、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证实了目前资源过度集聚降低了效率。鉴于此,目前我国空间分布的极化趋势和制造业的过度集聚不可持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蒲岳  吴钢  姚星  彭利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出口增长构成怎样的影响?为弄清该问题,文章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6~2013年中国出口贸易HS6分位数据构建动态的"产品-市场"二模网络,重新解析并测算了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市场边际以及产品边际。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设立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以及外管局批准的rQFII额度三个相关指标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出口增长多元边际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促进集约边际及市场边际来实现,但其对产品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是提升已有贸易关系额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王冰洁   钟腾龙  
中国出口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水平在持续提升,然而很多出口企业却陷入“内卷化”增长困境。本文基于“最强小镇”的案例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从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究中国出口增长模式。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企业出口表现(出口额和出口产品种类),与出口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利润和工资)均呈现“倒U型”关系;过度专业化集聚加剧了竞争和拥堵效应,降低了企业生产率、资金流动性和议价能力,拉低了出口价格与产品资本密集度,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持续增长和贸易利得;而垂直多样化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破解出口增长困境。本文全面阐释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出口增长模式和增长困境的影响,为中国出口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本文采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分析发现:2002~2010年中国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扩展边际贡献非常小,即使在金融危机前后,这一增长模式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数量边际,转变增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22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市场规模、多边阻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贸易成本是影响扩展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为当前制定稳定出口增长政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陵  宋少华  宋泓明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长期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洪波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1986—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增长与世界进口需求的增长互动性强,国内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与国际接轨对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作用显著,但引进外资对促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不够明显,引进外资的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刘京军  
本文针对近期中国出口波动幅度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出现"过度反应"的事实,利用中国对5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以及出口目标国的宏观经济变量,研究了外部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波动的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从数量关系上来看,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的量级在短期内要远远大于传统上所考虑的供给、需求以及汇率因素所产生的影响;(2)使用灾难数据作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增长存在着稳定的负向因果关系;(3)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这些发现意味着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应该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之选,而企业要着力对未来的需求形成科学有效的预判,以期对冲不确定性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熊平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1995—2005年HS-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了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结构的特征性事实。文章发现,无论在多边层次还是在双边层次,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扩展的边际占据的比重很小。利用Tobit模型的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规模、多边阻力、固定成本、生产率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间产品属性等对二元边际并不具备相同的影响机制。特别地,外部冲击对集约的边际构成显著的负面冲击,但对扩展的边际却并不存在负面影响。这些结论不仅为上述解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也将为贸易结构改革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涵  张鸿武  
为使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论具有解释力,关键是要保证计量模型有理论依据,并将出口置于经济增长系统之中来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采用出口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不同时期对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5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形成、劳动力及出口总额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1952~1978年间,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巍贤  
运用多种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1%左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刘京军  
本文针对近期中国出口波动幅度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出现"过度反应"的事实,利用中国对5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以及出口目标国的宏观经济变量,研究了外部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波动的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从数量关系上来看,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的量级在短期内要远远大于传统上所考虑的供给、需求以及汇率因素所产生的影响;(2)使用灾难数据作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增长存在着稳定的负向因果关系;(3)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具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柴华  
本文首先基于Hummels和Kenow(2000)建立的贸易增长分解模型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进行了分解,指出该增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转折点,勾勒出了中国贸易发展的两条主线——依照比较优势的出口贸易扩张和政府主导型的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然后,文章利用一个简化的垂直差异产品模型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出口贸易增长的机理和福利变化,指出了中国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