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2)
2023(15873)
2022(13481)
2021(12625)
2020(10567)
2019(24461)
2018(23821)
2017(45561)
2016(24793)
2015(27762)
2014(27235)
2013(27248)
2012(24951)
2011(22560)
2010(22144)
2009(20163)
2008(19483)
2007(16712)
2006(14493)
2005(12687)
作者
(72935)
(60651)
(60208)
(57361)
(38450)
(29066)
(27192)
(24030)
(23070)
(21339)
(20622)
(20438)
(19164)
(19131)
(18722)
(18630)
(18155)
(18084)
(17312)
(17159)
(15208)
(14742)
(14481)
(13672)
(13645)
(13271)
(13223)
(13159)
(12175)
(11922)
学科
(100745)
经济(100638)
管理(66709)
(64422)
(51131)
企业(51131)
方法(47628)
数学(42255)
数学方法(41887)
中国(28730)
(27078)
(24671)
(23624)
贸易(23614)
(23077)
(22298)
业经(21033)
地方(18954)
农业(18446)
(16709)
环境(15707)
技术(15319)
(14868)
(14674)
银行(14600)
理论(14323)
(14176)
(14118)
财务(14114)
财务管理(14090)
机构
大学(353575)
学院(349038)
(146106)
经济(143445)
管理(136625)
研究(123642)
理学(119611)
理学院(118255)
管理学(116290)
管理学院(115688)
中国(91227)
科学(78031)
(75582)
(63913)
(62980)
(62790)
研究所(58039)
业大(56971)
中心(54400)
财经(51591)
农业(50742)
(48010)
北京(47635)
(47334)
经济学(45241)
(44654)
(44594)
师范(44045)
经济学院(41116)
(38739)
基金
项目(247965)
科学(194075)
基金(181907)
研究(175130)
(161954)
国家(160688)
科学基金(136109)
社会(112144)
社会科(106455)
社会科学(106429)
基金项目(96570)
(94303)
自然(89824)
自然科(87769)
自然科学(87741)
自然科学基金(86202)
(80744)
教育(79237)
资助(74956)
编号(68531)
重点(56090)
(55090)
成果(54472)
(52901)
(51495)
创新(48171)
科研(48054)
国家社会(47258)
课题(47114)
教育部(46768)
期刊
(149435)
经济(149435)
研究(101974)
学报(63574)
中国(63188)
(57012)
科学(55891)
管理(48016)
大学(47021)
(45399)
学学(44512)
农业(39879)
教育(34182)
技术(27044)
(26788)
金融(26788)
经济研究(26232)
财经(24844)
业经(23259)
(21574)
(21355)
问题(20093)
(18769)
科技(17853)
图书(17340)
(16864)
技术经济(16680)
业大(16622)
国际(16017)
世界(15829)
共检索到49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郭晶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DVAR),从贸易模式和企业动态等方面拓展DVAR的分解方法,揭示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退出企业DVAR均值高于进入和持续企业,不同代际进入企业在持续期间DVAR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持续存在企业的集约边际变动是中国DVAR提升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退出的扩展边际对中国DVAR提升的贡献很小;产业内DVAR提升是不同技术含量产业DVAR变动的主要来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剑锋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出口产品中本国投入获得的增加值,过去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出口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技术创新、要素报酬、外商资本、产业规模、能源利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通过加大R&D投入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对外贸易从规模过度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完善国内配套产业为目标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国内要素优势等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持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剑锋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出口产品中本国投入获得的增加值,过去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出口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技术创新、要素报酬、外商资本、产业规模、能源利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通过加大R&D投入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对外贸易从规模过度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完善国内配套产业为目标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国内要素优势等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持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邢光远  冯宗宪  
本文在相关研究以及欧盟第7框架计划项目支持编制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的基础上,完成不同国家1996到2011年出口国内增加值变化率Va和出口总额变化率Vs的测算。基于EMD数据分解我国Vs和Va的年增长率发现,Va的趋势RES就是Vs的IMF3分量,揭示出口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由开始加快在2004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呈现偏倒U型特征;Va的IMF1和IMF2分量与Vs的IMF1和IMF2分量变化态势完全一致。借助引力模型测算发现,Vs IMF1和GDP直接关联d I的相关系数为0.652,Vs IMF2和贸易成本变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447,给出Va的IMF1、IMF2分量的驱动因素分别是GDP和贸易成本。研究结论对于准确识别我国出口国内增加值驱动因素及其效应提供了支撑技术和决策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戴翔  李亚  占丽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发挥本土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战略要义其实不仅在于激发体量优势,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消费需求升级可能产生的重要作用。以理论分析为先导,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以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体现,实证检验了消费需求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需求升级的确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从而在重塑竞争新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从具体作用机制看,消费需求升级主要通过激发创新效应以及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研究不仅从消费需求升级角度,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更好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金小剑  赵玉龙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构建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和进口产品种类范围来反映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实证研究了进口产品转换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产品范围扩大对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对不同贸易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而言,实证结果比较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通过生产率、要素密集度、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等路径显著影响了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国兵  袁征宇  
内容提要:本文大量研究讨论了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我们基于Melitz模型,对企业互联网化进行了扩展,认为随着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会更多地使用国内中间投入。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新浪微博的数据匹配,研究表明:(1)从贸易方式来看,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2)区分企业所有制、所在省域和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发现企业增强互联网化程度对提升国内中间投入使用的促进作用会因企业所有制、所在省域和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稳定性的不同而异,互联网化对非国有企业、东部省份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企业互联网化主要通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的使用这一渠道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据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通过加强自身业务同互联网的融合,提高了国内中间投入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本国企业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悦羚  张洪胜  
提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和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完整分解数据,采用中国加入WTO的拟自然实验,从中观和宏观层面考察了进口自由化对中国出口DVAR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降低进口关税特别是中间品和原材料关税显著有助于提升出口DVAR。双重差分有效性分析和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发现基本结论较为稳健。进一步结果显示:①进口自由化对中低层次GVC地位的影响显著为正;②对高层次GVC地位的影响尚不显著;③与发达经济体开展进口自由化显著提升中间品出口DVAR。机制分析发现,进口自由化通过提高投入品质量而不是数量对出口DVAR产生了正向作用(投入品质量效应);同时进口自由化通过推动行业向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方向转变,提高纯国内要素比重,提高了出口DVAR(要素结构效应)。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全球大背景下,本研究为支持贸易自由化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强调了发展中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实施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对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依据投入产出表是目前研究贸易增加值的主要方法,本文则从企业生产增加值出发,寻求企业生产增加值和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1999-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是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FDI流入、研发投入、品牌营销、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的出口规模并没有带来贸易增加值率的相应增长,反而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增加;而政府补贴确实能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率产生正向影响,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增加值收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翠  李瑞琴  
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制造业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并结合投入产出表,研究中国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2)分行业来看,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受服务业整体发展程度的影响呈现很大差异,且服务各细分行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也不一样;(3)分地区来看,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虹  徐阳  
文章基于1998~2006年WTO、WITS关税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倍差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间品关税下降会使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而最终品关税下降会导致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整体上,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2)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研发密集度与进口中间品规模的行业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张艳华  
本文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测算了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和国外增加值,并对不同类型生产要素报酬进行了结构分解。中国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率在1995~2011年期间下降了5.93个百分点,与世界平均下降幅度基本持平。不过,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中的高技能劳动报酬比率严重偏低,并显著低于国外增加值中的高技能劳动要素报酬。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相对高端的领域虽然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但主要表现为对高技术含量中间品进口的依赖,国内投入以中低技能劳动为主,这决定了我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周钰丁  朱丹  黄恒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从正面作出回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一定程度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