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9)
2023(9916)
2022(8496)
2021(7948)
2020(6958)
2019(16547)
2018(16030)
2017(31345)
2016(16974)
2015(19774)
2014(19629)
2013(20015)
2012(19124)
2011(17402)
2010(17408)
2009(16390)
2008(16555)
2007(14683)
2006(12558)
2005(11495)
作者
(49670)
(41685)
(41450)
(39824)
(26788)
(20185)
(19125)
(16189)
(15758)
(14738)
(14270)
(14052)
(13414)
(13240)
(13132)
(13104)
(12465)
(12280)
(12137)
(12086)
(10452)
(10138)
(10125)
(9523)
(9437)
(9406)
(9242)
(9006)
(8399)
(8335)
学科
(82465)
经济(82385)
管理(45046)
(44884)
方法(41928)
数学(38099)
数学方法(37859)
(34805)
企业(34805)
中国(23099)
(21550)
贸易(21543)
(21050)
(20760)
(20273)
(14805)
(14315)
业经(14203)
(13781)
地方(13678)
农业(13267)
(12727)
金融(12725)
(12479)
银行(12454)
(11933)
(11557)
财务(11538)
财务管理(11502)
(11303)
机构
大学(259136)
学院(253332)
(119535)
经济(117568)
管理(96605)
研究(91796)
理学(83268)
理学院(82334)
管理学(81281)
管理学院(80792)
中国(70976)
(54779)
(53437)
科学(52053)
(46771)
财经(43256)
研究所(42354)
(41780)
中心(41446)
经济学(39614)
(39531)
(36289)
经济学院(36125)
北京(35286)
业大(35150)
农业(33193)
(32492)
财经大学(32316)
(32024)
师范(31713)
基金
项目(164999)
科学(130679)
基金(123665)
研究(120215)
(107615)
国家(106817)
科学基金(90772)
社会(79409)
社会科(75551)
社会科学(75531)
基金项目(64294)
(59945)
自然(56722)
自然科(55457)
自然科学(55440)
教育(55177)
自然科学基金(54538)
资助(52592)
(52034)
编号(46446)
(39677)
成果(38714)
重点(37499)
(35573)
国家社会(34486)
教育部(34342)
(33648)
中国(33004)
人文(32422)
科研(32077)
期刊
(123970)
经济(123970)
研究(78576)
中国(46329)
(40629)
学报(38649)
(36485)
科学(35669)
管理(33201)
大学(29290)
学学(27358)
(25062)
金融(25062)
农业(24752)
财经(22297)
教育(22085)
经济研究(22028)
技术(19946)
(19189)
(19113)
问题(17562)
业经(17310)
国际(16678)
世界(15175)
(14779)
统计(14057)
技术经济(13672)
理论(12099)
(12011)
商业(11540)
共检索到379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朝阳  
本文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朝阳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对以上问题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鄄vantage)和净出口比率指数(NetTradeRatio)。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阮敏  
文章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的模型,提出了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应该相互融合的路径,并利用1990年到2007年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种关系。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的取得依赖于比较优势,从而是由资源禀赋状况内生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静态竞争优势带来的剩余将不断提高资源禀赋的结构,动态比较优势会自发地导致动态竞争优势,为此,要利用静态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剩余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从而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渐进地高度化。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大量倒闭,是因为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杉  甘子夏  
文章利用1992~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结构RSCA和NTR等指标,对出口种类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升级:原材料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现在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强但目前开始出现了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还处于比较劣势但逐渐上升;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分解发现易于模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能力上升的比较快而且现在已经有比较优势,难于模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还处于比较劣势但开始改善。中国的出口结构符合H-O理论,并且走出了比较优势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满盈  
本文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到SITC四位数,利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1987~2006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并详细分析了2006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比较优势的分布状况。然后,文章利用联合密度分布、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3种方法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检验,一个总体的结论是,从整体上很难判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状况,不过在制成品内部,中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颖慧  顾芹  
本文通过计算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1990~2014年间出口产品结构和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国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家比较优势情况。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通过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数据,对我国2015~2020年各类出口产品的贸易前景分别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肖妮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国际竞争。近年来,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迅速得以改善。但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马野青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地区结构进行了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整体上表现为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在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国际贸易摩擦急剧增加,因此,中国应该从战略性角度对待出口商品的国际地区结构问题,适度增加主要出口地区的战略性进口,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和培育新的出口商品,加大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切实重视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汉君  
文章基于技术含量视角,将技术创新看成是融投入与产出于一体的系统,以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来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选取1991~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经费支出促进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而专利授权量促进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不论以R&D经费支出和专利授权量来衡量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利于中技术产品的出口。人力资本和人均GDP都有利于中、高技术产品出口,FDI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的影响则具有"两端为正,中间为负"的特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爱军  
我国已经加入WTO ,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 ,我国的出口贸易应如何继续保持住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合理定位。本文通过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我国 2 0年来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 ,指出了当前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 ,以期能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树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的位次也大大提升。但是,以改良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基础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服务出口在整体上仍然不具备比较优势。具体观察各个服务部门可以发现,旅游服务的比较优势有较大提高,运输服务从具有比较优势变为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他服务虽然处于劣势地位,但这种劣势在不断减弱。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服务出口从80年代的以运输服务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以旅游服务为主,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旅游服务的出口比重则大幅提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清涟  姚丽琼  
运用我国1980年~2009年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收入差距的统计数据,对出口商品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表明: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倪慧  秦凤鸣  
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上升。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尤其是升值预期的增强是否会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建立了出口商品结构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有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若鸿  张骥  
本文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信息,采用"双差法"①研究了其中936种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负转嫁情况,得出我国出口商品税负前转水平不高,且在各大类商品内部税负转嫁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同时,本文还从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商品价格影响的视角考量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并对优化我国出口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颖君  
本文根据1983~2004年中国出口商品的类别数据和国家数据,采用Gini-Hirschman系数对我国出口商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进行了测算,并引入RCA指数对2004年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最后对出口不稳定性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目前对我国出口有特殊意义的中等技术含量工业制造品在世界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商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对出口不稳定性有显著的负影响,其中商品集中度的负影响系数更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出口市场分散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快出口产业升级并实行商品结构多样化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