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4)
- 2023(12931)
- 2022(10684)
- 2021(9857)
- 2020(8003)
- 2019(18307)
- 2018(17588)
- 2017(33639)
- 2016(18306)
- 2015(20247)
- 2014(19543)
- 2013(19940)
- 2012(18493)
- 2011(16989)
- 2010(16794)
- 2009(15134)
- 2008(14748)
- 2007(12961)
- 2006(11486)
- 2005(10049)
- 学科
- 济(83646)
- 经济(83569)
- 业(55256)
- 管理(47946)
- 农(47043)
- 方法(33729)
- 企(32643)
- 企业(32643)
- 数学(31155)
- 农业(31060)
- 数学方法(30986)
- 中国(23765)
- 贸(20666)
- 贸易(20660)
- 易(20309)
- 业经(20070)
- 财(18344)
- 环境(16408)
- 学(16379)
- 地方(16118)
- 制(15854)
- 出(13478)
- 发(13243)
- 技术(12054)
- 银(12037)
- 银行(11986)
- 划(11706)
- 体(11646)
- 策(11594)
- 行(11560)
- 机构
- 学院(264955)
- 大学(262929)
- 济(122023)
- 经济(120311)
- 管理(100062)
- 研究(97726)
- 理学(88001)
- 理学院(86998)
- 管理学(85806)
- 管理学院(85349)
- 中国(75665)
- 农(70326)
- 科学(60796)
- 农业(54791)
- 京(54765)
- 所(50723)
- 业大(49387)
- 财(49203)
- 研究所(46800)
- 中心(44230)
- 财经(40014)
- 经济学(38511)
- 江(37186)
- 经(36881)
- 经济学院(35077)
- 农业大学(34535)
- 院(34006)
- 北京(33721)
- 科学院(32622)
- 范(32067)
- 基金
- 项目(187494)
- 科学(148258)
- 基金(140703)
- 研究(130595)
- 家(126561)
- 国家(125523)
- 科学基金(105808)
- 社会(88139)
- 社会科(83484)
- 社会科学(83465)
- 基金项目(74739)
- 省(71175)
- 自然(68602)
- 自然科(67064)
- 自然科学(67043)
- 自然科学基金(65891)
- 划(60348)
- 教育(56882)
- 资助(56268)
- 编号(49220)
- 部(42870)
- 重点(42810)
- 发(42193)
- 创(39274)
- 国家社会(38522)
- 农(38437)
- 成果(37312)
- 创新(36946)
- 科研(36588)
- 教育部(35810)
共检索到386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瞿艳平 戴育琴 李莉
本文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的DEA模型构建碳排放约束下出口绩效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28个省2001~2013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估,并就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起伏变化较明显,上升幅度不大;全国范围内地区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高,而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和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较低;出口开放度、要素禀赋结构对隐含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为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强度和出口企业规模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绩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瞿艳平 戴育琴 李莉
本文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的DEA模型构建碳排放约束下出口绩效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28个省20012013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估,并就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起伏变化较明显,上升幅度不大;全国范围内地区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高,而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和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较低;出口开放度、要素禀赋结构对隐含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为正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绩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栾昊 杨军 黄季焜 姜晔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实施减排措施后面临国内产品竞争力下降以及存在碳泄露的背景下,提议征收碳关税以保证本国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的竞争优势,这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造成显著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已开展相关研究分析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然而由于模型设定、碳关税征收方式等假设的不同,实施碳关税对中国出口影响的研究结论差异很大。本文利用Meta方法对导致评估结论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模型选择和行业分类(总体经济、高碳行业、低碳行业)是导致评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模型选择是造成研究结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解释结论差异的49.9%;行业分类的解释效力达到34...
关键词:
碳关税 出口变化 Meta分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欧阳小迅 戴育琴 瞿艳平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采用LMDI分解法将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3种因素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年均增长8.98%,农业部门、食品加工业部门是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最多的部门,规模效应是导致农产品出口的CO_2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CO_2排放量增长贡献的最重要因素,而结构效应较微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俭 侯长林 宋艳
2001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出不断增长、贸易逆差在近年迅速减少的态势,本文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对中国整体和分类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层次分解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农产品的增长均是竞争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一、三类产品以竞争效应为主,第二、四类产品以结构效应为主;在第二层次分解中,竞争效应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农产品多数阶段基本上都源于整体竞争效应。结构效应方面,整体农产品源于市场效应和商品效应的共同作用,第一、四类产品市场效应与商品效应的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容 许和连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采用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对中国等方面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从贸易方式、所有制、HS编码、出口目的国分析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的质量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在2000—201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化;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不同编码农产品、不同出口目的国都基本成立。
关键词:
出口 农产品 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雪梅 董银果
质量升级是瞄准国际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实现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质量升级遵从成本和市场转移成本的MO模型,研究在异质性技术性贸易措施作用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困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进口国强制性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增长存在相左的作用方向,企业在"保增长"的出口策略下选择扩张式市场转移后会被质量升级困境锁定。实证检验发现:在面对发达国家SPS措施时,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效果不佳,技术落后企业较技术前沿企业更容易转移市场,逃避质量升级;出口增长的中介渠道显示,扩张式市场转移贡献远高于质量升级;国际间横向比较显示,美国农产品出口在面临异质性SPS措施时不存在质量升级困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振军
文章对H-S测度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1995~2010年SITC Rev.3-0类五位码出口数据,对中国农业及各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农产品的总体出口质量指数较低,但呈温和上升趋势;各行业农产品质量指数普遍较低,但各行业之间的质量指数存在差距。最后,简要地探索了中国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培育农产品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 质量测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睿楠 谭珅 杨逢珉
随着"金砖+"理念的提出,金砖协作成果必将惠及更多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本文利用2006—2016年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HS92编码数据,从出口额、顺逆差地位以及出口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GDP、人口数量和经济自由度的提升以及该国与中国同属原金砖国家可以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起到推动作用,而抑制作用产生于两国间距离增加、人均收入水平差值提高及人民币汇率升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俊芳 武拉平
本文使用Hummels和Klenow(2005)二元边际分解法,对2000-2013年中国农产品HS-6分位贸易数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但扩展边际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Chaney(2008)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农业经济规模、贸易成本、农业生产率主要影响集约边际,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有显著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产品 二元边际 出口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道明 田志宏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在对外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3个方面分析1995-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世界市场需求的扩张是拉动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竞争力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出口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但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农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坚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优化产品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勇兵 蒋灵多 曹亮
本文采用CEPII-BACI数据库1998—2006年中国HS6分位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有58.55%的持续时间段在2年内消失;而且农产品贸易关系的风险函数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采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cloglog随机效应模型分别从目的国特征和产品特征层面探讨农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传统引力模型的变量还是产品层面的特征变量对农产品贸易的持续时间都有着稳健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单纯而盲目地为促进出口却忽视出口持续时间而制定的农业贸易政策是有缺陷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屈四喜
中国和东盟是重要贸易伙伴,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本文利用学术界最新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5—2009年中国向东盟出口农产品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东盟农产品关税税率的下降导致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产品关税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大约增加1.026~3.453个百分点;中国农产品平均贸易成本与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呈同方向变化,东盟农产品贸易成本则与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呈反方向关系;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与东盟GDP表现出正相关,与中国GDP呈负相关,且东盟GDP对其影响要大于中国GDP的影响;从CAFT...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逢珉 杨金超
文章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框架下,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比较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日、韩两国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是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产品结构效应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增长影响显著,产品竞争力效应促进我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增长。基于此,此研究提出了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在自贸区框架下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检验检疫程序,促进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耿献辉 张晓恒 周应恒
本文利用1995~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HS六位编码数据,测算了二元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集约边际的贡献率在2005年之后达到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为解释中国农产品逆向贸易条件的发生提供了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生产效率越高,对中国刚进入出口市场的新产品设置的门槛越高;但中国向固定贸易成本较低或者相对于其他国家贸易成本更高的贸易伙伴出口新产品更有利。另外,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可变贸易成本和进口时间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差异,其中,可变贸易成本对两类产品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影响更大,而进口时间对加工农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