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5)
2023(11401)
2022(9225)
2021(8555)
2020(7176)
2019(16258)
2018(15788)
2017(30227)
2016(16184)
2015(17943)
2014(17697)
2013(17866)
2012(16572)
2011(14887)
2010(14822)
2009(13688)
2008(13822)
2007(12267)
2006(10675)
2005(10203)
作者
(45914)
(38360)
(38214)
(36412)
(24710)
(18425)
(17246)
(14808)
(14435)
(13784)
(13332)
(12781)
(12626)
(12321)
(12214)
(11697)
(11373)
(11208)
(10853)
(10801)
(9591)
(9350)
(9272)
(8817)
(8673)
(8529)
(8500)
(8227)
(7716)
(7560)
学科
(79693)
经济(79605)
(78919)
(73574)
企业(73574)
管理(63339)
方法(36318)
数学(28504)
数学方法(28341)
(28054)
业经(26994)
(23852)
中国(21456)
(20282)
财务(20272)
财务管理(20251)
企业财务(19226)
(18309)
贸易(18300)
(17992)
技术(17320)
农业(17301)
(16324)
(15047)
(14595)
(14488)
(13003)
(12950)
理论(12139)
企业经济(12096)
机构
学院(239995)
大学(236588)
(114929)
经济(113338)
管理(96530)
理学(82994)
理学院(82213)
管理学(81365)
研究(81079)
管理学院(80900)
中国(66447)
(53109)
(49184)
科学(45104)
财经(42523)
(40518)
(39656)
(39026)
经济学(36881)
研究所(36496)
中心(35546)
(35041)
经济学院(33437)
业大(32193)
财经大学(31644)
农业(31313)
北京(31111)
商学(29079)
(28985)
商学院(28815)
基金
项目(155202)
科学(125665)
基金(118515)
研究(113295)
(102875)
国家(102028)
科学基金(89293)
社会(77607)
社会科(73928)
社会科学(73913)
基金项目(61538)
(57590)
自然(56355)
自然科(55176)
自然科学(55162)
自然科学基金(54334)
教育(50129)
资助(48773)
(48050)
编号(41842)
(36646)
(36427)
(35481)
重点(34668)
国家社会(34048)
(33508)
成果(32471)
创新(32383)
教育部(31718)
人文(30795)
期刊
(125738)
经济(125738)
研究(73553)
(44877)
中国(44658)
管理(41329)
(36987)
科学(33893)
学报(32898)
大学(25998)
农业(25791)
学学(24994)
(23568)
金融(23568)
财经(22625)
经济研究(21669)
技术(21355)
业经(20211)
(19684)
(17163)
(16926)
问题(16770)
教育(15669)
技术经济(15212)
世界(15065)
国际(14481)
现代(12084)
财会(11936)
统计(11607)
商业(11054)
共检索到36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先海  诸竹君  宋学印  
本文基于扩展的M-O模型,提出了出口企业阶段性"低加成率陷阱"现象。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对这一现象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认为,企业低加成率出口正是较低生产率水平下"最优出口产品质量选择"所带来的一种阶段性现象,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交易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普遍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出口企业加成率关于生产率的"U型"曲线的门槛值约为6.93,约25%的企业已经跨越了"低加成率陷阱"区间;东部企业面临的"质量升级效应"更强烈,"质量升级"意愿较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负向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啟仁  黄建忠  
本文采用"净收入"控制不可观测的生产率进而估计企业"可变加成率",并分析我国高出口密度企业"低加成率陷阱"形成的原因。通过采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分析表明高出口密度企业的加成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其形成的机制在于:大量企业涌入出口市场竞相压价带来了过大的"竞争效应",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和补贴等政策扭曲又使得"选择效应"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导致出口市场的"竞争效应"大于"选择效应",这就造成了出口企业的平均价格和生产率均较低,出口密度越高的企业加成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出口中学习效应"发现,企业出口后的生产率并没有显著提升,高出口倾向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反而使其逐步陷入了"低加成率陷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引入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推导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机制上,会因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致使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本文进一步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获取企业微观层面相关数据并结合宏观指标,在科学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整体层面看,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推动企业出口动能从价格竞争成功转向非价格竞争,反而会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换言之,数字化转型推动的出口增长主要依托强化价格竞争机制得以实现。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侧重于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和消费层面,基于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为主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性失衡”是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的关键,因此,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而且需注重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实际影响,而且对于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推动出口增长的同时避免落入可能的“低加成率陷阱”,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文章以出口低加成率为问题导向,采用微观匹配数据在MO模型基础上引入贸易上游度因素,探讨了贸易上游度与出口企业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进口上游度还是出口上游度,都对企业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通过企业到八大港口的距离工具变量,解决联立方程内生性问题;采用二元选择模型,规避企业自选择效应;贸易上游度依然稳健地提升企业出口加成率。此外,贸易上游度对企业出口加成率的提升作用,存在生产率异质性、贸易方式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贸易上游度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和国内中间产品种类,推进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本文从贸易理论层面深度挖掘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探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猛  赵永亮  
基于Helpman的理论框架,引入异质性进入成本来替代同质固定进入成本假定,将扩展的M-O模型嵌入其中,构建出口追随者加成率模型。通过Blinder-Oaxaca样本选择法对"先驱者-跟随者"样本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在"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跟随出口企业没有加成率优势;超出"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跟随出口企业拥有加成率优势。异质性检验表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单一产品的出口跟随者更有加成率优势;超出"低加成率陷阱"阈值,多产品的出口跟随者更具有加成率优势;相较于IM内延边际扩张型出口跟随者,EM外延边际扩张型的出口跟随者更具有加成率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明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系统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加成率,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比较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和非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差异,以验证中国"出口低加成率"是否真实存在。进一步地,在动态OP方法基础上对出口企业加成率进行分解,从资源配置角度挖掘中国出口低加成率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始终低于非出口企业,平均相差0.03,中国存在典型的"出口低加成率"现象;企业内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对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89%、22.11%,依靠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带来的加成率增长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大量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涌入出口市场,出口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这是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昭华  吴梦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及地区分布差异。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7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期,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发展是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在"入世"准备期,中国出口增长由制度因素、物质要素投入协同推动;在"入世"增长期,物质要素投入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来源;在全球引擎期,物质要素投入协同贸易潜力主导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地区间出口贸易差距主要源于贸易潜力、资本与制度因素的三重差异。研究创新:对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昭华  吴梦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及地区分布差异。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7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期,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发展是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在"入世"准备期,中国出口增长由制度因素、物质要素投入协同推动;在"入世"增长期,物质要素投入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来源;在全球引擎期,物质要素投入协同贸易潜力主导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地区间出口贸易差距主要源于贸易潜力、资本与制度因素的三重差异。研究创新:对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价值:针对中国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王亥园  
本文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纳入扩展的M-O模型,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进而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命题;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行业、非国有企业、退出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加成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二者的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荣  
通过对世界银行数据的梳理,本文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中等收入陷阱"锁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基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框架,对各个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不能适时转换动力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在理论逻辑上,讨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前可以快速增长,但却不能在中等收入阶段转换动力机制;(3)梳理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因素,改革和原创性技术进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恩泽  钟腾龙  韩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存在低质、低价和低价格加成的问题。低价和低加成率导致企业低利润,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且低价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的事实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构成了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的价格加成,从全部企业,以及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样本,全面检验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并从出口规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家云  田朔  
本文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倍差法考察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显著降低,并且出口依赖度越高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加成率的负面影响越大;从加成率分布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分散度,从而有益于优化资源配置。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汇率冲击背景下出口企业的价格加成策略提供一个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昭华  方紫薇  
本文将中国创新型环境规制措施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和资源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总体上会降低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水平,并且该抑制效应在不同的企业所有制、污染程度、地理区位、经济区位以及规制强度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由于存在成本不完全传递效应,出口企业自身仍需承担无法转移出去的部分成本,因而降低了加成率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仍会采取动态性调整行为,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方式努力抵消环境治理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总体上对全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在污染行业表现出显著的"去错配"效应。该政策通过提高污染行业的低分位加成率水平并降低高分位加成率水平,从而降低加成率分布离散度,提升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