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1)
2023(10543)
2022(8470)
2021(7811)
2020(6497)
2019(14959)
2018(14468)
2017(27399)
2016(14463)
2015(16384)
2014(15936)
2013(16152)
2012(14850)
2011(13423)
2010(13474)
2009(12897)
2008(13179)
2007(11632)
2006(10359)
2005(9943)
作者
(40556)
(34086)
(33923)
(32191)
(21936)
(16169)
(15172)
(13154)
(12860)
(12035)
(11767)
(11254)
(11229)
(10794)
(10717)
(10432)
(10184)
(9750)
(9694)
(9267)
(8522)
(8217)
(8138)
(7838)
(7599)
(7539)
(7507)
(7253)
(6811)
(6577)
学科
(77480)
经济(77388)
(76103)
(71279)
企业(71279)
管理(59440)
方法(34685)
业经(27258)
数学(26353)
数学方法(26240)
(26191)
(23416)
中国(20275)
(18842)
财务(18835)
财务管理(18821)
(17886)
贸易(17878)
企业财务(17816)
(17542)
农业(17020)
技术(16475)
(14866)
(14744)
(14086)
(13656)
理论(13239)
(12819)
企业经济(12282)
(12212)
机构
学院(223008)
大学(219969)
(110912)
经济(109471)
管理(91855)
理学(78882)
理学院(78211)
管理学(77574)
管理学院(77157)
研究(73423)
中国(61528)
(50755)
(45975)
财经(40615)
科学(38555)
(37198)
经济学(35889)
(35772)
(33448)
经济学院(32448)
(32250)
研究所(32026)
中心(31854)
财经大学(30171)
北京(29319)
商学(27597)
业大(27422)
商学院(27356)
农业(26211)
经济管理(25946)
基金
项目(139649)
科学(114025)
基金(107052)
研究(105370)
(91643)
国家(90847)
科学基金(80313)
社会(73301)
社会科(69807)
社会科学(69793)
基金项目(55198)
(51010)
自然(48737)
自然科(47709)
自然科学(47698)
自然科学基金(47014)
教育(46322)
资助(43892)
(42277)
编号(39690)
(33968)
(33204)
(32428)
国家社会(32349)
重点(30948)
成果(30879)
(30347)
创新(29458)
教育部(29337)
中国(29134)
期刊
(123561)
经济(123561)
研究(70566)
(42622)
中国(40734)
管理(39828)
(31650)
科学(29117)
学报(26094)
农业(22341)
财经(21827)
大学(21620)
经济研究(21032)
(20778)
金融(20778)
技术(20743)
学学(20630)
业经(19728)
(19071)
(16652)
问题(16521)
(15361)
世界(15159)
教育(15105)
技术经济(15057)
国际(14042)
现代(11699)
财会(10913)
统计(10685)
商业(10598)
共检索到339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晴  张源媛  
近期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由于与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主要预测不一致,这一经验事实被称为"生产率之谜"。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研究"生产率之谜"的理论和经验文献,梳理了文献在研究时间和研究议题上的逻辑关系,比较了文献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的异同,并尝试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唐宜红  李兵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冯笑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出口方式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特征,结合理论模型对中国混合出口企业的经验事实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混合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显著高于直接、代销和间接出口企业。此外,混合出口企业在总产出、销售收入、产品附加值、总资产、利润、研发支出、广告费用及产品种类等其他生产方面也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其价格加成较低;在出口方面,混合出口企业倾向于将核心产品直接出口,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其总出口规模最大,但直接出口部分的产品价格和质量较低,目的国和产品种类较为集中,主要表现为向市场规模较大、距离较远、进口审批成本和契约执行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销售劳动密集型、契约密集型以及产品差异小的行业产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旋  
本文从企业的融资约束角度出发,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在考虑中国企业融资特性、放宽既有研究中出口不能获得外部融资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企业出口模型,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在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中具有双重正向效应,一方面,汇率升值通过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直接促进出口;另一方面,汇率升值会通过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条件,从而间接促进出口。(2)产权性质分组中,汇率变动的融资约束机制在国有和私营企业中影响较大,在外资企业中作用较小;动态决策分组中,融资约束机制在企业是否进入出口市场中起关键作用,在增减出口量中作用较小,在是否退出市场中不直接发挥作用。由此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中国汇率调整之谜",即人民币升值能够有效提高国有和私营企业的流动性,帮助更多企业满足融资约束条件进入出口市场,从而带动出口增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春顶  尹翔硕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逯建  杨彬永  孙楚仁  
文章基于Melitz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基于省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检验了铁路提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提速会显著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铁路运行时间的缩短会导致各省份和各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集中度减小。在考虑了行业与地区差异以及引入控制变量等因素后,铁路提速后的生产率分布比提速前更加分散这一结论仍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苏立峰  李文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量的下降,但我国在2002~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出口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张,该现象可称为"中国出口贸易之谜"。文章提出一个以生产率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率冲击"因素来解释中国的出口贸易之谜。通过利用我国出口量数据,以双边实际汇率、国外收入及中国绝对生产率水平或相对生产率水平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协整,结果表明收入和生产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而汇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均符合理论预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李晶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明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系统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加成率,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比较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和非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差异,以验证中国"出口低加成率"是否真实存在。进一步地,在动态OP方法基础上对出口企业加成率进行分解,从资源配置角度挖掘中国出口低加成率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始终低于非出口企业,平均相差0.03,中国存在典型的"出口低加成率"现象;企业内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对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89%、22.11%,依靠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带来的加成率增长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大量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涌入出口市场,出口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这是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是近年来学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投入要素的流量概念为切入点,应用LP方法估算了内销企业与出口企业、4类不同出口密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结论否认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证实出口企业的TFP高于内销企业。同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种不同机制,其中出口学习效应约占生产率优势34%~35%的贡献份额。鉴于出口密度可以衡量不同类别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本文按照出口密度大小分成4组出口企业,发现第一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0~25%)远高于内销企业和其余3组出口企业,且学习效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第四组出口企业TFP(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胜满  杨筱姝  
在中国的出口部门中,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出口行为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不符。以贸易距离作为企业出口成本的代理变量,将所有权结构和贸易方式引入标准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研究该"悖论"。大量"纯出口企业"是造成该悖论的主要原因,该类企业贸易距离低于一般出口企业,且大量存在于加工贸易部门和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通常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或组装,存在事前的销售渠道,而外资企业同样存在事前的销售经历,即这2类企业的出口贸易距离均由于自身的异质性特征而被缩短,在此条件下,出口成为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选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必然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恩泽  钟腾龙  韩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存在低质、低价和低价格加成的问题。低价和低加成率导致企业低利润,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且低价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的事实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构成了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的价格加成,从全部企业,以及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样本,全面检验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并从出口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