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6)
2023(16120)
2022(13408)
2021(12494)
2020(10572)
2019(24040)
2018(23600)
2017(44470)
2016(24310)
2015(27440)
2014(27350)
2013(27285)
2012(25572)
2011(23150)
2010(23354)
2009(22252)
2008(22699)
2007(20311)
2006(18010)
2005(16948)
作者
(70115)
(58694)
(58414)
(55814)
(37697)
(28180)
(26574)
(22557)
(22152)
(21194)
(20303)
(19857)
(19189)
(18799)
(18780)
(17987)
(17337)
(17022)
(16898)
(16765)
(14880)
(14379)
(14314)
(13402)
(13233)
(13210)
(13097)
(13004)
(11821)
(11654)
学科
(112091)
经济(111935)
(96136)
管理(87300)
(86470)
企业(86470)
方法(51651)
数学(42356)
数学方法(41992)
(37817)
(32316)
业经(31848)
中国(30559)
(26873)
(25112)
财务(25078)
财务管理(25027)
企业财务(23795)
(23367)
贸易(23356)
(22846)
农业(22306)
技术(20346)
(19475)
(18403)
(18400)
银行(18382)
(18158)
(18061)
金融(18059)
机构
大学(359506)
学院(358822)
(160969)
经济(158155)
管理(139616)
研究(122249)
理学(119316)
理学院(118090)
管理学(116454)
管理学院(115763)
中国(99173)
(79466)
(75590)
科学(69136)
财经(62090)
(61586)
(59915)
(56620)
中心(55673)
研究所(54906)
(54725)
经济学(50974)
业大(49060)
北京(47991)
农业(46930)
财经大学(46118)
经济学院(45953)
(43564)
(42607)
(42072)
基金
项目(227606)
科学(181927)
基金(170771)
研究(166418)
(147894)
国家(146650)
科学基金(127122)
社会(110881)
社会科(105326)
社会科学(105303)
基金项目(88428)
(85080)
自然(80364)
自然科(78579)
自然科学(78559)
自然科学基金(77304)
教育(76090)
(71645)
资助(71270)
编号(63931)
(53047)
成果(52774)
重点(50795)
(49335)
国家社会(47622)
(47387)
(46840)
教育部(46238)
(45543)
创新(45489)
期刊
(181100)
经济(181100)
研究(112656)
中国(74793)
(66314)
管理(57878)
(55929)
学报(53426)
科学(51245)
大学(42202)
学学(39745)
(38826)
金融(38826)
农业(38133)
财经(33005)
教育(32994)
技术(31634)
经济研究(29820)
(28496)
业经(27793)
问题(23809)
(23304)
(23130)
技术经济(20433)
国际(20375)
世界(20242)
统计(17946)
(16844)
财会(16758)
现代(16732)
共检索到561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同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然而,我们近期的一个检验发现,中国行业内的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普遍低于内销型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1998~2007年约33万多家企业数据,全面检验了"悖论"现象,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存在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同时,出口企业中出口规模和生产率负相关,在分析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李影  张海英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就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有能力选择出口。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均值要低于非出口企业,即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运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计算比较生产率法,其二是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异。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注册类型、分企业规模检验。最后检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认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低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在很多时候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或者与非出口企业无差异;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厘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行业出口行为选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需要适当放松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假设以适应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实际情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存在与新新贸易理论经典的单一生产率异质性推论相背离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该"生产率悖论"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明显;在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决定因素中,除了生产率要素之外,还存在着如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出口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动态的多重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霍伟东  王明彬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浩  吕锦莎  
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集群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集群内外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集群内企业出口参与决策"生产率悖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悖论的原因来自于产业集群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其中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集群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均有改善作用;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则只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对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是近年来学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投入要素的流量概念为切入点,应用LP方法估算了内销企业与出口企业、4类不同出口密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结论否认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证实出口企业的TFP高于内销企业。同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种不同机制,其中出口学习效应约占生产率优势34%~35%的贡献份额。鉴于出口密度可以衡量不同类别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本文按照出口密度大小分成4组出口企业,发现第一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0~25%)远高于内销企业和其余3组出口企业,且学习效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第四组出口企业TFP(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出口会导致企业生产率提高么?什么因素会影响出口的生产率效应?本文采用2001—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估计了出口的即期和长期生产率效应。我们认为企业出口之前的研发投入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吸收能力来提高出口的生产率效应。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计量方法,我们发现:(1)平均看来,对于首次出口的企业,其出口当年企业生产率有2%的提升,然而在出口之后的几年中这种提升效应均不显著。(2)对于有出口前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存在着持续且幅度较大的提升作用;但对于没有出口前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对生产率没有显著的提升效应或提升效应短且较弱。(3)出口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随企业从事出口前研发年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徐丽鹤  
部分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更低,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然而,中国制造业真的存在"悖论"吗?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考察了这一问题。不同于目前先估计企业生产率再比较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大小的做法,本文从Melitz模型中推出一个检验"悖论"的假设和指标,然后采用Bootstrap法对中国制造业"悖论"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悖论"整体上并不成立;制度改进有助于改善"悖论"境况。因此,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视角出发,对出口是否促进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行细致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结合OP方法和PSM模型,并采用多方面的生产率指标以及分行业视角,分析出口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作用效应,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本文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反映企业特征的多项指标方面都强于没有出口行为的企业;无论是使用单期平均效应指标,还是使用累积平均效应指标,都稳健地验证出口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出口中学习"效应在企业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方静  
采用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贸易数据,基于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视角,研究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对低收入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比呈稳健负相关关系,生产率高的企业通过追加研发投入更易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满足高收入国家对高质量产品的偏好需求,因而更倾向于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出口目的地人均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率、研发密度、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由于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对高质量产品的较强偏好,向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出口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应集中向高收入水平的目的地市场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