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1)
- 2023(9473)
- 2022(7571)
- 2021(7050)
- 2020(5905)
- 2019(13650)
- 2018(13249)
- 2017(25180)
- 2016(13362)
- 2015(15141)
- 2014(14719)
- 2013(14942)
- 2012(13729)
- 2011(12274)
- 2010(12248)
- 2009(11688)
- 2008(11818)
- 2007(10529)
- 2006(9275)
- 2005(8922)
- 学科
- 业(73031)
- 济(71512)
- 经济(71433)
- 企(68695)
- 企业(68695)
- 管理(56063)
- 方法(32110)
- 业经(25899)
- 财(24839)
- 数学(24640)
- 数学方法(24573)
- 农(23335)
- 中国(18528)
- 务(18141)
- 财务(18136)
- 财务管理(18121)
- 贸(17586)
- 贸易(17578)
- 易(17297)
- 企业财务(17125)
- 农业(16027)
- 技术(15655)
- 策(14024)
- 制(13891)
- 划(13249)
- 出(12679)
- 和(12530)
- 企业经济(11877)
- 体(11476)
- 经营(11113)
- 机构
- 学院(200310)
- 大学(196348)
- 济(102073)
- 经济(100812)
- 管理(84037)
- 理学(72114)
- 理学院(71538)
- 管理学(71060)
- 管理学院(70685)
- 研究(65235)
- 中国(55911)
- 财(46219)
- 京(40654)
- 财经(36983)
- 经(33979)
- 科学(33120)
- 经济学(32638)
- 所(31456)
- 农(30078)
- 经济学院(29651)
- 江(29294)
- 中心(28983)
- 研究所(28019)
- 财经大学(27482)
- 北京(25963)
- 商学(25598)
- 商学院(25371)
- 业大(24406)
- 经济管理(24111)
- 农业(23660)
- 基金
- 项目(125433)
- 科学(102702)
- 基金(96681)
- 研究(95042)
- 家(82240)
- 国家(81532)
- 科学基金(72454)
- 社会(66388)
- 社会科(63337)
- 社会科学(63323)
- 基金项目(50237)
- 省(45760)
- 自然(43988)
- 自然科(43081)
- 自然科学(43071)
- 自然科学基金(42454)
- 教育(41349)
- 资助(39665)
- 划(37599)
- 编号(35881)
- 业(32136)
- 部(30058)
- 创(29543)
- 国家社会(29306)
- 重点(27429)
- 发(27325)
- 成果(27291)
- 创新(26749)
- 中国(26622)
- 教育部(26607)
- 期刊
- 济(112364)
- 经济(112364)
- 研究(62573)
- 财(38890)
- 管理(36497)
- 中国(36333)
- 农(28230)
- 科学(25243)
- 学报(21697)
- 农业(19988)
- 财经(19600)
- 融(19343)
- 金融(19343)
- 经济研究(19331)
- 技术(18546)
- 业经(18492)
- 大学(18230)
- 学学(17459)
- 经(17116)
- 贸(15879)
- 问题(15080)
- 世界(14218)
- 业(14106)
- 技术经济(13704)
- 国际(13567)
- 教育(11178)
- 现代(10611)
- 理论(10347)
- 财会(10183)
- 商业(9741)
共检索到30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恩泽 钟腾龙 韩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存在低质、低价和低价格加成的问题。低价和低加成率导致企业低利润,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且低价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的事实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构成了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的价格加成,从全部企业,以及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样本,全面检验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并从出口规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制造业 市场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唐宜红 李兵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市场分割 出口 中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之谜 国内市场分割 融资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春顶 尹翔硕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王亥园
本文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纳入扩展的M-O模型,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进而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命题;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行业、非国有企业、退出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加成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二者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先海 诸竹君 宋学印
本文基于扩展的M-O模型,提出了出口企业阶段性"低加成率陷阱"现象。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对这一现象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认为,企业低加成率出口正是较低生产率水平下"最优出口产品质量选择"所带来的一种阶段性现象,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交易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普遍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出口企业加成率关于生产率的"U型"曲线的门槛值约为6.93,约25%的企业已经跨越了"低加成率陷阱"区间;东部企业面临的"质量升级效应"更强烈,"质量升级"意愿较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负向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金泽成 余林徽
基于Loecker&Warzynski(2012)的研究方法,本文从多维细化层面揭示了外需疲软对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具有显著的水平低、提升能力弱等特征,历年均值仅为1.2左右,2000-2007年间价格加成整体均值仅提升了4.678个百分点;倒逼机制是外需疲软对我国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作用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在不同区域、所有制和要素密集度出口型企业中均显著存在,外需充足可能会助长部分企业的"价格加成提升惰性";工资上涨易成为我国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提升的负担,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金泽成 余林徽
基于Loecker&Warzynski(2012)的研究方法,本文从多维细化层面揭示了外需疲软对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具有显著的水平低、提升能力弱等特征,历年均值仅为1.2左右,2000-2007年间价格加成整体均值仅提升了4.678个百分点;倒逼机制是外需疲软对我国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作用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在不同区域、所有制和要素密集度出口型企业中均显著存在,外需充足可能会助长部分企业的"价格加成提升惰性";工资上涨易成为我国出口型企业价格加成提升的负担,提高价格加成能力的最优补贴对象为中高技术内资企业,中西部、内资、低技术和高出口密集度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未能有效提高企业价格加成水平;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投入产出效率的改进和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均能提高出口型企业的价格加成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加成率 出口企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霍伟东 王明彬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出口企业 TFP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浩 吕锦莎
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集群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集群内外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集群内企业出口参与决策"生产率悖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悖论的原因来自于产业集群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其中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集群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均有改善作用;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则只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对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出口溢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项后军 项伟康 吴全奇
该文从总体和行业(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的角度,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其出口商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市场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市场的价格依市定价(又称:盯市)行为,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在所有的出口目标市场上,我国企业对其出口商品均有价格盯市行为;2.我国企业对其出口商品价格的具体盯市程度,因不同出口目标市场而异。在金砖国家市场,中国企业对其出口商品价格的盯市程度最小;在东盟成员国市场,中国企业对其出口商品价格的盯市程度最大;3.中国企业对其出口商品价格的盯市行为有明显的行业和国别差异;4.中国各行业出口产品的定价均存在价格粘性并且中国企业普遍对其出口产品价格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