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9)
- 2023(13263)
- 2022(11456)
- 2021(10841)
- 2020(8889)
- 2019(20871)
- 2018(20293)
- 2017(38803)
- 2016(20924)
- 2015(23631)
- 2014(23390)
- 2013(23387)
- 2012(21396)
- 2011(19419)
- 2010(19039)
- 2009(17267)
- 2008(16626)
- 2007(14055)
- 2006(12136)
- 2005(10725)
- 学科
- 济(85767)
- 经济(85679)
- 管理(58487)
- 业(55242)
- 企(44187)
- 企业(44187)
- 方法(40826)
- 数学(36037)
- 数学方法(35717)
- 中国(25414)
- 农(24209)
- 贸(22074)
- 贸易(22062)
- 易(21631)
- 财(20833)
- 业经(17943)
- 学(17134)
- 地方(15840)
- 农业(14870)
- 制(14333)
- 出(13585)
- 环境(13375)
- 和(13214)
- 技术(12772)
- 理论(12514)
- 银(12439)
- 银行(12402)
- 务(12180)
- 财务(12116)
- 财务管理(12094)
- 机构
- 大学(297417)
- 学院(294001)
- 济(125232)
- 经济(122905)
- 管理(118931)
- 理学(103842)
- 理学院(102756)
- 研究(101728)
- 管理学(101226)
- 管理学院(100720)
- 中国(76015)
- 京(63792)
- 科学(61449)
- 财(53892)
- 所(50227)
- 研究所(46133)
- 农(46050)
- 中心(45113)
- 财经(44173)
- 业大(43276)
- 北京(40725)
- 经(40499)
- 江(39661)
- 经济学(38556)
- 范(37970)
- 师范(37647)
- 院(37172)
- 农业(36308)
- 经济学院(34943)
- 财经大学(33112)
- 基金
- 项目(206772)
- 科学(162826)
- 研究(151855)
- 基金(151782)
- 家(132515)
- 国家(131489)
- 科学基金(112661)
- 社会(97027)
- 社会科(92159)
- 社会科学(92135)
- 基金项目(80265)
- 省(77598)
- 自然(72435)
- 自然科(70757)
- 自然科学(70742)
- 自然科学基金(69488)
- 教育(68648)
- 划(66047)
- 资助(63051)
- 编号(60601)
- 成果(48747)
- 部(46898)
- 重点(46018)
- 发(44165)
- 创(42759)
- 课题(41240)
- 国家社会(40610)
- 教育部(40331)
- 创新(39962)
- 科研(39441)
- 期刊
- 济(129649)
- 经济(129649)
- 研究(88938)
- 中国(52915)
- 学报(45862)
- 科学(42769)
- 管理(42559)
- 农(41566)
- 财(38318)
- 大学(34789)
- 学学(32512)
- 教育(31068)
- 农业(29962)
- 技术(24275)
- 融(22500)
- 金融(22500)
- 经济研究(22462)
- 财经(21036)
- 业经(20425)
- 经(17951)
- 问题(17348)
- 贸(16591)
- 业(16520)
- 图书(15779)
- 理论(14528)
- 技术经济(14327)
- 世界(14204)
- 科技(13943)
- 国际(13898)
- 实践(13138)
共检索到423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面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的命题。利用2000—2006年间2500多万条中国海关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以及多重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发现是:(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但呈U型变化态势;(2)私营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表现出显著的U型变化态势和轻微下降特征,而其它所有制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则表现出上升态势;(3)大量低产品质量私营性质样本的短暂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是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U型变化的核心因素;(4)私营和外资性质样本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长产生重要正向贡献。其中,私营性质样本的正向贡献最高,而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明益
本文基于Khandelwal(2010)的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思路及Berry(1994)的嵌套Logit模型,构建了测度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框架。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总体的质量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因素进行了多维度的经验考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望 王有鑫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FDI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微观机制,然后利用1999~2007年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FDI稳健地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而且外商投资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要强于港澳台投资。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外资进入行业中FDI的存在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外资进入行业中FDI的存在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此外,研发密度、人均工资等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资本劳动比的影响则恰好相反。
关键词:
FDI 出口单位价值 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昭玲 逯洋 范龙飞
基于2000~2018年CEPII-BACI数据库和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文章探究了中国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可靠。机制检验表明,逆向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资本品进口效应等三种渠道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技术密集度和服务渗透率较高的行业以及差异化程度和质量梯度较高的产品促进作用更大,并且来源于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要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制度环境在逆向服务外包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涛生
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出口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和服务的测度模型,利用2006年到2010年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数据,对中国各行业出口竞争新优势进行了初步测度。结果发现,中国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品牌价值、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质量测度 竞争新优势 培育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建国 章素珍
采用1995-2014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例HS编码六分位数据,本文对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肯定性裁决和征收反倾销税对裁决后第一年的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最大,这种负面影响在随后的年份里逐渐得到缓和,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否定性裁决对涉案产品质量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倾销不仅仅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数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也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使得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损害进一步扩大,这就提醒我们对申诉国的反倾
关键词:
反倾销 产品质量 肯定性裁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毅 王明益
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探讨劳动报酬提高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使用BHC分解方法,验证不同价值链地位下,劳动报酬提高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制路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提高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中长期内的影响大于短期;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大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其他类型企业。同时,价值链地位的提高增强劳动报酬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中长期内、国有企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影响最大。此外,随着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劳动报酬提高更能促进企业自身出口产品质量、改善企业间资源配置,同时降低企业进入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建国 章素珍
采用1995-2014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例HS编码六分位数据,本文对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肯定性裁决和征收反倾销税对裁决后第一年的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最大,这种负面影响在随后的年份里逐渐得到缓和,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否定性裁决对涉案产品质量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倾销不仅仅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数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也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使得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损害进一步扩大,这就提醒我们对申诉国的反倾销调查,绝不能一味地消极回避,而应该积极应诉,以避免反倾销裁定成立后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反倾销 产品质量 肯定性裁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深入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能够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及社会创造力,从而有效驱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和中国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大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数字化政府建设指数,并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从“城市-产品”层面实证考察了数字化政府建设对中国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政府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政府建设通过信息成本降低效应、城市创新驱动效应和资源配置优化效应推动中国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政府建设因城市行政级别、上级政府效率、产品时间敏感度、出口贸易类型的差异而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差异化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能够有效阐释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并为利用数字化政府建设支撑“数字强贸”工程提供可靠的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宁
研究目标:对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全景把握。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海关微观数据,运用需求信息反推法全面测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并采用动态MP方法对质量变动的存续和更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0~2013年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国有和民营企业则表现出一降一升态势;一般贸易产品质量整体低于加工贸易,但二者发展趋近;中等技术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低于低技术产品,而高技术产品绝对质量的提高是中国出口整体质量提高的主要动力;出口持续时间长的少数企业贡献了较大比重的出口份额,且持续时间越长整体质量水平越高,而大量国际市场"一轮游"企业成为拉低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出口产品质量变动的存续效应大多为正,而更替效应基本为负,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多来自存续出口企业间的市场份额再分配。研究创新:结合企业的进入退出及其出口持续时间,采用动态分解方法探讨出口产品整体质量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通过较长样本期的综合测算和分析,为中国出口贸易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越 李荣林
本文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影响产品质量的一种"公司间"效应,这一效应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平均质量都获得了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这种效应还包含有新增的高质量产品种类。本文使用HS 6位数编码的中国出口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在质量竞争性行业中,当行业的质量竞争程度越高时,竞争给该行业带来的平均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越大;而在价格竞争性行业中,当行业的价格竞争程度越高时,竞争给该行业带来的平均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越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出口决策产生影响,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效应两条渠道实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明益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了外资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论证了内外资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在经验层面,以修正的出口质量指数衡量出口质量水平,并且选取1992-2012年我国制造业7个代表性行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确实存在这种倒U型关系;合理的技术差距能够显著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包含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但一般贸易方式下外资仍能显著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港澳台外资因技术差距合理,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比欧美外资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引资要充分考虑技...
关键词:
技术差距 出口质量指数 倒U型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沈成燕
本文基于Feenstra&Romalis(2013)整理的各国出口数据,首先运用生存概率法分析各经济体SITC4位码产品的出口持续性,进而借助工具变量2SLS模型,首次就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与启示有:发达经济体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表现为"高质稳进"型正效应,而对于发展中经济而言,过长的出口持续时间则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低端锁定"和"低端下滑";出口过度依赖传统优势产品和"质量革新惰性"是近几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执行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战略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体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空间型地理接近"不一定能够促进一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制度型地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