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8)
- 2023(15960)
- 2022(13872)
- 2021(13171)
- 2020(11009)
- 2019(25635)
- 2018(25121)
- 2017(48484)
- 2016(25774)
- 2015(29162)
- 2014(28772)
- 2013(28310)
- 2012(25818)
- 2011(23232)
- 2010(22855)
- 2009(20755)
- 2008(19759)
- 2007(16534)
- 2006(14137)
- 2005(12229)
- 学科
- 济(103973)
- 经济(103858)
- 管理(72154)
- 业(68812)
- 企(55797)
- 企业(55797)
- 方法(50829)
- 数学(44682)
- 数学方法(44133)
- 农(29074)
- 中国(28987)
- 财(26192)
- 贸(25640)
- 贸易(25631)
- 易(25105)
- 业经(21989)
- 学(20294)
- 地方(18565)
- 农业(18312)
- 制(17483)
- 理论(16347)
- 和(16250)
- 环境(15995)
- 技术(15892)
- 融(15789)
- 金融(15787)
- 务(15620)
- 财务(15550)
- 财务管理(15513)
- 银(15510)
- 机构
- 大学(360432)
- 学院(357148)
- 济(151567)
- 经济(148767)
- 管理(145070)
- 理学(126974)
- 理学院(125664)
- 管理学(123582)
- 管理学院(122948)
- 研究(119289)
- 中国(90203)
- 京(75834)
- 科学(71043)
- 财(65888)
- 所(57478)
- 财经(54168)
- 中心(54081)
- 农(52976)
- 研究所(52843)
- 业大(51330)
- 经(49748)
- 北京(47841)
- 江(47566)
- 经济学(46744)
- 范(46142)
- 师范(45744)
- 院(43833)
- 经济学院(42351)
- 农业(41548)
- 财经大学(40807)
- 基金
- 项目(252117)
- 科学(199730)
- 基金(186181)
- 研究(185767)
- 家(161550)
- 国家(160284)
- 科学基金(138816)
- 社会(119090)
- 社会科(113018)
- 社会科学(112989)
- 基金项目(98453)
- 省(94633)
- 自然(89514)
- 自然科(87487)
- 自然科学(87467)
- 自然科学基金(85898)
- 教育(85045)
- 划(80532)
- 资助(76935)
- 编号(74794)
- 成果(59598)
- 部(57120)
- 重点(55894)
- 发(53198)
- 创(52359)
- 课题(50316)
- 国家社会(50003)
- 教育部(49627)
- 创新(48901)
- 科研(48377)
- 期刊
- 济(154421)
- 经济(154421)
- 研究(104824)
- 中国(61176)
- 学报(53183)
- 管理(51421)
- 科学(50273)
- 财(48216)
- 农(47451)
- 大学(41494)
- 学学(38902)
- 教育(36820)
- 农业(33895)
- 技术(30697)
- 融(28256)
- 金融(28256)
- 经济研究(26403)
- 财经(25654)
- 业经(24822)
- 经(21998)
- 问题(20735)
- 贸(20345)
- 国际(18409)
- 业(18028)
- 图书(17892)
- 理论(16907)
- 技术经济(16865)
- 世界(16805)
- 科技(16447)
- 版(15453)
共检索到507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高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反之,处于低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加入WTO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降低了中国分工地位,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悲惨增长";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偏低,两者不匹配。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价格 不匹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敏兰 罗建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品内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贸易模式能够实现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但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由于分工中嵌入的价值链的位置不同,其收益情况也不一样。同时,这样的分工模式会形成并加大不同参与国的技术差距,进一步固化本土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借鉴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蛙跳"理论,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代工模式所造成的中国产业升级困境,研究表明产品内分工模式下中国产业升级面临两难选择,自主技术创新可以突破困境,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冉捷敏
基于企业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是深入分析国际分工中国内部分的微观基础性研究,对认识企业层面国际分工地位的驱动因素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和梳理了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测度的研究脉络,分析了此背景下基于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详细评述了在此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测度的不同方法,并提出了深化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昭玲 宋佳
本文从产品与产品内两个层面,通过研究出口价格的变化分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总体看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还偏低,但"入世"以后有所改善,低技术产品的分工地位要高于中高技术产品。本文还对影响中国出口价格和分工地位的因素做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规模经济、研发投入、良好的融资条件和制度因素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都能够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而在中、高技术行业,人力资源禀赋对出口价格和分工地位也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出口价格 分工地位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云 李湘黔 廖进中
产品内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为参照系,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熙维 陈小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出口贸易总量不断上升,出口贸易结构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否得以提升却是一个仍存争议的问题。本文首先计算中国1996-2010年出口品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深刻剖析,并对其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进行针对性的跨国比较,从更深层面上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而指出中国在当今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变迁路径。
关键词:
国际分工 技术含量 跨国比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施炳展
同一产品内部的不同种类间存在较大价格差异。根据价格高低将同一产品可划分为三类,即高端产品、中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同一产品出口中高端产品比重增加意味着出口结构优化。基于此,利用HS六分位贸易数据,本文重新审视了中国出口结构,认为;中国出口产品中70%以上为中低端产品,而且有增加趋势;中国与经合组织国家出口相似度有减少趋势;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中国出口产品越处于低端位置;因此,中国出口结构水平较低,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升其出口结构水平具有较大的空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陈鸣
中国与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贸易关系的同时存在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BACI数据库与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探讨了目的地收入与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目的地收入提高,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先升后降,呈倒U形关系,存在“低端锁定”效应。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低端锁定”效应与贸易模式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出口结构变动有关。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高研发密集企业的倒U形趋势最为明显。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礼伟
提升出口产品技术结构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国际比较为视角,对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变迁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技术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变化趋势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在样本期得以较快改善,但2005年以后出现稳定的趋势。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提升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出口比重的提高,而汽车与工程机械等产业贡献较小。国际面板数据实证表明,相较于其他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提升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说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外生因素,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在利用经济全球化改善产业和贸易结构上的成功,但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宗毅君
在经济全球化兴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品贸易日益盛行,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年度、分行业地测算了连续14年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并实证研究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产品内分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同时,垂直专业化比重(VSS)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贸易顺差的增长。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中间品贸易 贸易不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胜满 张继栋
基于两步系统动态GMM估计方法,文章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行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对扩展边际形成了U型的作用效应,对集约边际存在促进作用;其次,产品内分工地位的提高会促进扩展边际的增长,对集约边际则形成抑制作用;最后,环境规制和分工地位的交互作用对于扩展边际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对于集约边际的作用不明显。新时期"外向型"发展战略有其合理性,前提是不断提高行业分工地位,而非继续依靠环境禀赋优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出口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定位决定了其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含量,基于增加值的角度,按照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含量,一个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可以分为比较收益优势产品和比较收益劣势产品。构建出口优化度指标(EO指数),可对出口国家行业层面、双边贸易、多边贸易层面的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度量和比较。通过主要出口国家的EO指数核算,本文发现以电子及光电设备等产业为代表,区域贸易集团内部正形成明显的产业价值链分工。与其他制造部门相比,中国大陆交通运输设备部门的出口优化度较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日本、美国大多数部门的EO指数相对较高,而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为此,中国大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国珠
文章对Copeland和Taylor(2003)建立的均衡污染排放模型进行拓展,使其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具有典型的"产品内分工"以及"外资驱动"特征,并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计量模型。基于我国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具有"外资嵌入"和"产品内分工"特征的我国外贸出口有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同时研究还显示作为环境规制水平的替代变量人均收入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出口增长 碳排放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是现阶段增加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和增长动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2000—2011年HS4分位数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集聚经济与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标,从技术复杂度出发,研究不同类型集聚经济影响中国出口产品演化的微观机制与作用途径。本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集聚经济所带来的外部性改善了城市出口产品结构,显著提高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进入的概率,降低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退出的风险,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具体来说,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技术复杂度产品进入的概率,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退出的风险,而专业化增加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退出的风险。进一步地,不同类型集聚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出口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提升城市产业集聚水平,尤其是多样化集聚水平来助推我国出口升级,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集聚经济 技术关联 技术复杂度 产品动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志成 戴翔
本文在理论分析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贸易自由化影响一国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微观机制基础之上,利用2004年至2012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发展对中国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行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利用FDI、以及行业规模对产业出口竞争力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则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新一轮的开放应注重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改革在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乃至成功突破全球价值链锁定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贸易自由化 出口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