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7)
- 2023(7307)
- 2022(6143)
- 2021(5835)
- 2020(4850)
- 2019(11403)
- 2018(10883)
- 2017(20690)
- 2016(11084)
- 2015(12731)
- 2014(12243)
- 2013(12398)
- 2012(11662)
- 2011(10921)
- 2010(10871)
- 2009(9940)
- 2008(9927)
- 2007(8474)
- 2006(7529)
- 2005(6868)
- 学科
- 济(51277)
- 经济(51228)
- 管理(26444)
- 业(26328)
- 方法(24710)
- 数学(22714)
- 数学方法(22545)
- 企(17937)
- 企业(17937)
- 贸(17629)
- 贸易(17624)
- 易(17369)
- 农(16754)
- 中国(16267)
- 出(12411)
- 财(10619)
- 学(10070)
- 农业(9229)
- 口(9096)
- 出口(9086)
- 出口贸易(9086)
- 业经(8945)
- 制(8387)
- 银(7684)
- 银行(7656)
- 环境(7561)
- 行(7508)
- 融(7273)
- 金融(7272)
- 关系(7063)
- 机构
- 大学(170421)
- 学院(166245)
- 济(80182)
- 经济(79154)
- 研究(64972)
- 管理(60749)
- 理学(52958)
- 理学院(52314)
- 管理学(51479)
- 管理学院(51195)
- 中国(49170)
- 科学(38520)
- 京(36577)
- 所(33436)
- 财(33181)
- 农(32476)
- 研究所(30913)
- 中心(27746)
- 财经(27342)
- 经济学(27151)
- 农业(25999)
- 业大(25719)
- 经(25298)
- 经济学院(24664)
- 北京(23242)
- 江(22965)
- 院(22645)
- 范(21724)
- 师范(21480)
- 财经大学(20648)
- 基金
- 项目(113907)
- 科学(90706)
- 基金(87071)
- 研究(80139)
- 家(78069)
- 国家(77542)
- 科学基金(64903)
- 社会(54562)
- 社会科(52070)
- 社会科学(52057)
- 基金项目(44982)
- 自然(41108)
- 省(40299)
- 自然科(40248)
- 自然科学(40232)
- 自然科学基金(39586)
- 资助(36601)
- 教育(36267)
- 划(35768)
- 编号(28724)
- 部(27568)
- 重点(26438)
- 发(24903)
- 国家社会(24770)
- 中国(24769)
- 成果(23796)
- 教育部(23483)
- 创(23476)
- 创新(22224)
- 科研(22153)
共检索到246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施炳展 王有鑫 李坤望
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均收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和政府的重视;在开放条件下,出口产品品质是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在表现。与技术复杂度和广度边际等角度不同,本文从品质(quality)这一崭新视角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并采用嵌套Logit模型克服了将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产品品质的方法缺陷。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产品品质呈下降趋势;行业资本密集度越高,行业技能密集度越高,中国出口产品品质越低;与技术复杂度和单位价值指标相比,中国出口产品品质没有明显超出其人均收入对应的水平。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外资企业竞争效应以及资本劳动比上升是出口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品质 嵌套Logit 加工贸易 外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殷德生
针对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现象,本文构建国际贸易、企业异质性与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框架,在贸易均衡中纳入异质性企业与产品质量范围等因素,考察了贸易成本、市场规模对企业异质性与产品质量的影响渠道和结果。以加入WTO以来中国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之间四位数的行业贸易数据,细致地检验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为何随着贸易扩大而提高的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结果发现:单位贸易成本的下降、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贸易伙伴国经济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促进着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入世"以来的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加速升级的态势,但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利于产品质量的...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品质量升级 WTO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炳展 邵文波
本文从质量(quality)视角入手分析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放弃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质量的假设,采用2485个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广告效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缓解、市场竞争均会提升产品质量;但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出口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反作用于产品质量;外资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影响不利,但提升了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从政策层面看...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决定因素 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本文基于Khandelwal(2010)提出的嵌套logit模型,采用1995-2012年中国与154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及其质量阶梯。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指数总体相对较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略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阶梯整体平均较长,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最长,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略短。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均负面影响于出口产品的质量阶梯,进而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而资本密度与出口产品质量阶梯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此外,研发密度与出口...
关键词:
出口 产品质量 质量阶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宁
研究目标:对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全景把握。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海关微观数据,运用需求信息反推法全面测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并采用动态MP方法对质量变动的存续和更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0~2013年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国有和民营企业则表现出一降一升态势;一般贸易产品质量整体低于加工贸易,但二者发展趋近;中等技术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低于低技术产品,而高技术产品绝对质量的提高是中国出口整体质量提高的主要动力;出口持续时间长的少数企业贡献了较大比重的出口份额,且持续时间越长整体质量水平越高,而大量国际市场"一轮游"企业成为拉低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出口产品质量变动的存续效应大多为正,而更替效应基本为负,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多来自存续出口企业间的市场份额再分配。研究创新:结合企业的进入退出及其出口持续时间,采用动态分解方法探讨出口产品整体质量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通过较长样本期的综合测算和分析,为中国出口贸易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娜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产品质量 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娜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产品质量 测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方
本文从出口产品品质这一全新视角入手研究中国与东盟的区域贸易关系,利用相对出口单位价值法得到2011年中国出口东盟各国的产品品质,并加总集结得到不同技术类型产品、行业和目标国总体层面出口品质。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品质在东盟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文莱、老挝和越南的出口品质较高,对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出口品质则较低;出口品质差异程度因出口部门类型和产品技术含量而异,在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和低、中、高技术品上较为明显。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仍以低品质产品为主,区域贸易结构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出口品质 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蓁
从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政策调控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出口扩张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验证。结论显示,我国出口依赖于"政策扭曲—过度进入—出口扩张"这一演化路径。对出口扩张的绩效研究表明,这种模式虽然通过技术升级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并没有带来非物化的技术效率提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缪东玲 陆婉樱 岳宇慧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人造板产品贸易相关数据,运用并修正Hallak&Schott模型,测算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稳步上升,但质量水平仍然较低,且增速较慢,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人均工资对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贸易壁垒和进口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规范人造板产品出口市场,适当提高进入门槛和产品质量标准;合理配置核心竞争要素,推动行业升级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娜 谢兰兰
随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对产品品质问题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关系开始给予了新的审视。而研究出口产品品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首先应解决研究方法的问题。当前,关于出口产品品质的量化指标主要有:单位价值指数、Fisher指数、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纯净价格指数、嵌套Logit模型以及其他量化方法。不同测度方法的应用为国际贸易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测度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和研究,丰富了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当前产品品质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的应用经验事实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和构建新的出口产品品质评价体系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品品质 测度方法 述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娜 谢兰兰
随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对产品品质问题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关系开始给予了新的审视。而研究出口产品品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首先应解决研究方法的问题。当前,关于出口产品品质的量化指标主要有:单位价值指数、Fisher指数、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纯净价格指数、嵌套Logit模型以及其他量化方法。不同测度方法的应用为国际贸易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测度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和研究,丰富了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品品质 测度方法 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熊平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1995—2005年HS-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了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结构的特征性事实。文章发现,无论在多边层次还是在双边层次,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扩展的边际占据的比重很小。利用Tobit模型的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规模、多边阻力、固定成本、生产率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间产品属性等对二元边际并不具备相同的影响机制。特别地,外部冲击对集约的边际构成显著的负面冲击,但对扩展的边际却并不存在负面影响。这些结论不仅为上述解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也将为贸易结构改革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面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的命题。利用2000—2006年间2500多万条中国海关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以及多重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发现是:(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但呈U型变化态势;(2)私营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表现出显著的U型变化态势和轻微下降特征,而其它所有制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则表现出上升态势;(3)大量低产品质量私营性质样本的短暂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是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U型变化的核心因素;(4)私营和外资性质样本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长产生重要正向贡献。其中,私营性质样本的正向贡献最高,而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