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3)
- 2023(16148)
- 2022(13393)
- 2021(12562)
- 2020(10666)
- 2019(24701)
- 2018(24312)
- 2017(46582)
- 2016(25310)
- 2015(28862)
- 2014(28889)
- 2013(28729)
- 2012(26074)
- 2011(23393)
- 2010(23099)
- 2009(21282)
- 2008(20882)
- 2007(18432)
- 2006(15716)
- 2005(14240)
- 学科
- 济(111327)
- 经济(111229)
- 管理(68404)
- 业(67484)
- 企(54361)
- 企业(54361)
- 方法(51204)
- 数学(45780)
- 数学方法(45189)
- 中国(31168)
- 农(29543)
- 财(27570)
- 业经(23560)
- 贸(23409)
- 贸易(23399)
- 易(22870)
- 学(21148)
- 地方(21088)
- 制(19853)
- 农业(19359)
- 务(16780)
- 财务(16711)
- 财务管理(16668)
- 银(16040)
- 理论(16029)
- 银行(16002)
- 企业财务(15779)
- 技术(15779)
- 融(15638)
- 金融(15635)
- 机构
- 大学(360176)
- 学院(360126)
- 济(156147)
- 经济(153296)
- 管理(138012)
- 研究(123304)
- 理学(119413)
- 理学院(118111)
- 管理学(115936)
- 管理学院(115269)
- 中国(93668)
- 京(75827)
- 科学(74461)
- 财(68939)
- 所(61432)
- 农(59502)
- 中心(56769)
- 研究所(56133)
- 财经(55669)
- 业大(52767)
- 江(52371)
- 经(50715)
- 经济学(49827)
- 北京(47698)
- 农业(46932)
- 范(46156)
- 师范(45636)
- 经济学院(45145)
- 院(44828)
- 财经大学(41398)
- 基金
- 项目(244432)
- 科学(192899)
- 基金(178987)
- 研究(176963)
- 家(156557)
- 国家(155331)
- 科学基金(133269)
- 社会(113573)
- 社会科(107914)
- 社会科学(107888)
- 省(94448)
- 基金项目(93743)
- 自然(85828)
- 自然科(83884)
- 自然科学(83862)
- 自然科学基金(82357)
- 教育(82180)
- 划(79843)
- 资助(74908)
- 编号(70228)
- 成果(56280)
- 重点(55585)
- 部(55076)
- 发(53407)
- 创(50615)
- 课题(48817)
- 国家社会(48230)
- 创新(47540)
- 科研(47401)
- 教育部(47302)
- 期刊
- 济(163151)
- 经济(163151)
- 研究(103771)
- 中国(66814)
- 学报(55740)
- 财(53692)
- 农(53392)
- 科学(51848)
- 管理(50068)
- 大学(42744)
- 学学(40232)
- 农业(36467)
- 教育(36014)
- 技术(33707)
- 融(30759)
- 金融(30759)
- 经济研究(28005)
- 财经(27445)
- 业经(25985)
- 经(23724)
- 问题(22458)
- 贸(20567)
- 业(20508)
- 统计(20329)
- 技术经济(18531)
- 策(17942)
- 国际(17545)
- 世界(17097)
- 版(16933)
- 决策(16362)
共检索到525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宁 蒙英华
为解释中国出口产业结构提升的原因,我们通过对平新乔等(2006)方法进行修正和改进后,对中国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依然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则是提供给中国中间品的主要来源地;其次,出口份额与垂直专业化比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充分表明当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中间品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依然在于廉价的劳动力;第三,尽管中国目前仍处于国际垂直生产体系的低附加值阶段,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已开始优化其出口产业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加工贸易的生产与贸易模式。
关键词:
外包 垂直专业化 出口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胜华 刘红增
文章借鉴了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运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5—2011年共17年的出口垂直专业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新的计算结果显示:(1)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出现了下降趋势;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为中国出口提供的中间品的比重出现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这一比重则上升较快;(2)中国垂直专业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品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重复计算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则迅速扩大;(3)中国参与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仍然主要集中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全球价值链模型 国外增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胜华 刘红增
文章借鉴了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运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5—2011年共17年的出口垂直专业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新的计算结果显示:(1)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出现了下降趋势;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为中国出口提供的中间品的比重出现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这一比重则上升较快;(2)中国垂直专业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品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重复计算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则迅速扩大;(3)中国参与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仍然主要集中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前后也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说明了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呈现出优化的态势。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全球价值链模型 国外增加值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运胜 杨阳
欧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精准度量中国出口欧盟市场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本文采用2000~2014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嵌入传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测算方法中,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出口欧盟竞争力进行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被"高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短期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但将逐渐减弱,服务业总体处于竞争劣势,但交通运输、金融业、电水气供应、电信等呈现中间投入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则一定程度被低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后军 吴全奇
本文研究了在考虑垂直专业化与不考虑垂直专业化两种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至发达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各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依市定价(PTM)行为的国别异质性及其变化。分析表明:在不考虑垂直专业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出口至发达国家市场的PTM程度要低于出口至东盟市场;加入垂直专业化之后,对美国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东亚与东盟各国影响显著,而且使前述的PTM国别异质性进一步拉大;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人民币和中间品进口国汇率与人民币和最终品出口国汇率变化趋势一致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对PTM行为才有影响。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一旦超过某一界限,PTM的变化程度将显著上升;如果垂直专...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依市定价 国别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先海 韦畅
本文采用Hummels等人的垂直专业化测度模型和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9个大类和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显示,1992~2003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从1992年的16.8%上升至2003年的29.4%。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测度模型 制造业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建新
本文使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1995-2011年的中国和OECD成员国(美国除外)出口到美国的HS 6位编码数据(约180多万组数据)计算出中国和OECD成员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相似指数,经过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之谜"的一个合理解释是中国仅是该庞大全球生产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即使中国最终出口的是高技术产品,但是在中国的生产链条很可能是相对低技能劳动力密集的工序,中国"出口商品的精密(复杂)性"实则是国际生产分割的结果。外商投资企业比重高的行业与OECD成员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性高,易在人们观察经济现象时产生所谓的"虚假的技术繁荣",即按照通常的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或复杂度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服务业水平对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工资水平和自然资源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些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垂直专业化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出口贸易 地区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王翠竹 张小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全球贸易量的大幅下滑,中国表现极为明显。本文利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09年HS-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出口二元边际变动的事实。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约边际的变化,而扩展边际变化较小。同时,中间产品的出口更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这进一步验证了垂直专业化是金融危机影响贸易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中国出口增长方式需要从集约边际转向扩展边际,以缓解外部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二元边际 垂直专业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季克佳 张明志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垂直专业化视角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产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退出的概率、降低了出口产品进入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种类;(2)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产品进入与退出以及出口产品种类的影响;(3)在控制垂直专业化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种类的影响,会因企业生产率、企业所有制性质以及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在控制垂直专业化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的影响,也会因是否为核心产品、产品质量以及产品竞争模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建新 高运胜 常影
调整汇率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多大?现有文献认为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系数非常小,因而调整汇率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在政策层面,汇率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理论上的研究与现实相悖,原因何在?本文从垂直专业化视角作了解释:中国各省份的垂直专业化比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的正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各省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系数随着垂直专业化比例的提高而上升。与现有文献对中国的研究相比,在加入垂直专业化比例的影响后,中国各省份出口产品价格汇率弹性的系数要远远大于文献中的估计结果。对差异化产品样本、不同运输方式样本以及使用中国出口欧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联英 刘解龙
本文以Campa and Goldberg(1997)与Hummels et al.(2001)的测算法为基础,结合我国产品内分工特点,构建一套以进口垂直分离、出口垂直分离、进口垂直内销、出口垂直增值为指数变量的垂直专业化发展测算体系。然后基于投入一产出表法,以中、美、韩三国为例进行评估与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垂直专业化发展遵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规律,有相应的三次产业分布特征:中国垂直专业化水平尚处在由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在三次产业分布特征上,制造业相对快于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但其产品内分工形态仍然偏低。最后,依据这一新的判断基准,本文分析了成功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投入产出表 评估 产业分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后军 吴全奇
论文结合贸易全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趋势,从垂直专业化及计价货币出发,以现实中人民币长达8年的升值影响为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多边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研究了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冲击时所采取的依市定价(PTM)行为。研究发现:(1)在贸易品美元计价的情况下,当人民币升值时,出口企业均采取了一定程度的PTM行为,且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出口企业通过采取较大程度PTM行为来稳定国外市场上以当地货币计价出口价格的能力越大;(2)即使面对相同的人民币升值冲击,若进口中间品来源国与最终品出口目的国不一致,哪怕出口产品垂直专业化程度很高,其依然没有能力采取较高程度的PTM行为;(3)进一步考虑到用人民币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颖 马风涛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国内工业部门的出口贸易额正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也在上升。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对中国工业部门出口商品的国内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合中国工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现实,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对出口商品国内能源含量的影响。本文发现大多数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能源消耗强度在不断下降,但由于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工业部门的出口商品的国内能源含量仍在上升。本文验证了中国工业部门积极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国内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对促进节能减排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国内能源含量 垂直专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