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8)
2023(6583)
2022(5503)
2021(5249)
2020(4123)
2019(9644)
2018(9038)
2017(17379)
2016(8882)
2015(10118)
2014(9610)
2013(9902)
2012(9481)
2011(8799)
2010(8510)
2009(7803)
2008(7467)
2007(6287)
2006(5513)
2005(5121)
作者
(24394)
(20659)
(20512)
(19762)
(13078)
(9782)
(9273)
(8053)
(7833)
(7241)
(7080)
(6824)
(6607)
(6596)
(6536)
(6488)
(6127)
(5935)
(5818)
(5439)
(5237)
(4910)
(4840)
(4674)
(4667)
(4580)
(4390)
(4091)
(4026)
(4006)
学科
(50418)
经济(50387)
方法(20197)
(19421)
管理(19080)
数学(18565)
数学方法(18508)
中国(15955)
(15306)
贸易(15301)
(15031)
(13597)
企业(13597)
(12024)
(11794)
地方(10629)
产业(9757)
业经(9735)
(8802)
出口(8795)
出口贸易(8795)
(8596)
农业(7601)
(7265)
(7185)
环境(7068)
(6803)
技术(6654)
关系(6627)
地方经济(6503)
机构
大学(133968)
学院(131461)
(72066)
经济(71224)
研究(53347)
管理(48638)
理学(42102)
理学院(41556)
管理学(41171)
管理学院(40932)
中国(40771)
(29100)
科学(28520)
(28370)
(25614)
经济学(25355)
研究所(23470)
财经(23314)
经济学院(23096)
中心(22484)
(21585)
(19544)
北京(18800)
财经大学(17544)
(17462)
(17117)
(17110)
师范(17016)
科学院(16789)
研究中心(15829)
基金
项目(90754)
科学(74340)
基金(70849)
研究(66598)
(61957)
国家(61613)
科学基金(53031)
社会(47952)
社会科(46031)
社会科学(46025)
基金项目(37236)
自然(31568)
(30985)
自然科(30897)
自然科学(30890)
自然科学基金(30375)
资助(28627)
教育(28268)
(27155)
编号(23152)
国家社会(22297)
(21992)
中国(21810)
(21586)
重点(20686)
教育部(19228)
(19036)
发展(18566)
人文(18357)
(18345)
期刊
(74878)
经济(74878)
研究(44833)
中国(24172)
(19051)
科学(18525)
管理(18182)
学报(16713)
(15763)
经济研究(14410)
大学(13386)
(13044)
学学(12600)
财经(12206)
农业(11517)
国际(11367)
问题(11313)
(10993)
金融(10993)
(10865)
世界(10384)
业经(10010)
技术(9459)
(7400)
技术经济(7368)
教育(7327)
统计(6915)
资源(6909)
经济问题(6393)
现代(6185)
共检索到197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伟  贺灿飞  
利用2000—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两位数出口数据研究了我国出口企业地理格局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但2000—2006年多类出口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其中原材料类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下降较大,劳动密集型次之,技术密集型产业下降较小甚至稍有增加。从城市尺度看,这一阶段出口产业的空间扩散效应明显,2000—2006年原材料类产业从中西部城市转移到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城市群外围城市扩散。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集聚于沿海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伟  贺灿飞  
利用2000—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两位数出口数据研究了我国出口企业地理格局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但2000—2006年多类出口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其中原材料类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下降较大,劳动密集型次之,技术密集型产业下降较小甚至稍有增加。从城市尺度看,这一阶段出口产业的空间扩散效应明显,2000—2006年原材料类产业从中西部城市转移到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城市群外围城市扩散。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集聚于沿海城市群核心城市,空间扩散表现为由珠三角核心城市向长三角核心城市转移。2007—2011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围城市扩散,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在出口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最终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主要城市群及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通过计量模型初步发现,新贸易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区位选择及空间分布有较强的解释力,本地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获得出口优势。中西部地区的出口除了受到本地市场规模的影响外,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增长还受到了劳动力要素禀赋的影响。人力资本较高的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这会挤出出口企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开发区政策等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增长。但地方政府税收力度过大会降低出口企业选择该地的可能性,并阻碍出口企业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瑶  
伴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倾向于东亚地区投融资,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逐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中国经济形势面临空前挑战,尤其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强化对外贸易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产业总量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浩  毛日昇  
在1980-2005年期间,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出口主导产品逐渐的由第7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转变为第8类(机械及运输设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集中度日益表现位增加的态势,外贸风险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我国应该实施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战略、实施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战略、实施培育自主出口主体战略、实施出口商品多元化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缓解出口商品过于集中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毅  张潇  
根据Wang at el.(2013)提出的总出口增加值分解法,重新评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演变趋势,并从增加值分解和产业分解层面研究中国出口贸易。研究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生产中逐渐向高附加值部分转移;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增加值分解层面看,纯中间产品增加值由下降转变为上升趋势,加工出口到第三国的增加值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最大;从产业分解层面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昌标  
我国较强出口竞争力的大部分产业是由初等要素所支持的,但是初等要素构成的生产的产品存在过度竞争的市场,且初等产品价格长期下降是国际贸易发展已经证明了的趋势。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张保持和追求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固然重要,但通过发展相关支援产业或许是另一种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汾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从制造业领域延伸到服务业领域,从产业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由于具有显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一直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国。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来看,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不仅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基于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中国应关注和把握发达国家的科技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升本国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完善生产性服务,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出口产业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娜  
随着日本正式加入TPP谈判,TPP已成为未来亚太自贸区的重要基础。若TP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挤压,出口产业发展及安全受到威胁。如何尽早在产业层面做好准备是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运用SI及RRCA指数计算分析得出中国会受到TPP潜在冲击的出口产业并给出对策建议。中国在循序渐进推进亚洲区域合作的同时,要借此外部冲击的压力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王冰洁   钟腾龙  
中国出口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水平在持续提升,然而很多出口企业却陷入“内卷化”增长困境。本文基于“最强小镇”的案例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从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究中国出口增长模式。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企业出口表现(出口额和出口产品种类),与出口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利润和工资)均呈现“倒U型”关系;过度专业化集聚加剧了竞争和拥堵效应,降低了企业生产率、资金流动性和议价能力,拉低了出口价格与产品资本密集度,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持续增长和贸易利得;而垂直多样化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破解出口增长困境。本文全面阐释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出口增长模式和增长困境的影响,为中国出口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童书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增长迅速,按出口贸易额已占世界第11位,出口产品结构也得到了初步的优化,完成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现在出口产业结构还是比较落后的,档次是比较低的,特别是缺乏拳头出口产品,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出口增长就会缺乏后劲,到本世纪末达到出口2000亿美元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时还会对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林生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增强出口竞争能力和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必须与调整产业的地区分布相结合,使各项产业在地区上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出口的竞争优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地区分布不合理的情况未见改善,各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类同(相似)的趋势反而有所加强,这主要表现为各省、市、自治区同步发展以轻工业、纺织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导致地区分工即地区生产专业化削弱,区际贸易明显降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德友  
出口型产业的空间转移是推动中国产业地理演变的重要力量。文章从时间、空间、行业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出口型产业转移。通过构建转移指标和企业案例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2004年后出口型产业的国内市场增速超过了出口增速,但绝大多数出口型产业仍具备典型的劳动要素密集特征;(2)出口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在2004年已然形成,但贸易出口转移幅度小于产出的转移幅度,转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川渝桂蒙;(3)出口型产业转移的动力源于企业对转出地和承接地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金融危机强化了转移的趋势。本文最后提出了要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全产业链配套、国内经济一体化承接出口型产业转移,以产业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自1985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出口退税一直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期间历经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从而也吸引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从正式实行至今的演变历程,然后从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以及中国出口退税对出口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支、国民福利等方面的影响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加深我们对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认识,并为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银果  刘雪梅  
基于HS10分位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和多重工具变量测算中国对美出口农产品质量水平,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2000—2017年间中国农产品贸易经历入世、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等不同阶段,总体出口质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在2018—2025年间将更加趋于平稳;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相对较低的消费者导向农产品是影响总体波动趋势的关键,其质量水平介于大宗农产品和中间农产品之间;具体而言,果蔬制品类出口质量长期保持"高且稳"的演变趋势,水产制成品类的质量较低但升级趋势良好;相比国际竞争对手,不同种类农产品质量面临的升级压力差异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