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8)
2023(15845)
2022(13477)
2021(12636)
2020(10851)
2019(25285)
2018(24624)
2017(46441)
2016(25325)
2015(28719)
2014(28417)
2013(28200)
2012(26120)
2011(23780)
2010(23397)
2009(21745)
2008(21303)
2007(18845)
2006(16223)
2005(14642)
作者
(74054)
(62090)
(61849)
(58859)
(39437)
(30026)
(28360)
(24449)
(23733)
(21959)
(21294)
(21002)
(19756)
(19729)
(19556)
(19292)
(18775)
(18537)
(17979)
(17936)
(15368)
(15365)
(15109)
(14325)
(14095)
(13867)
(13796)
(13541)
(12590)
(12487)
学科
(111545)
经济(111439)
管理(68661)
(65177)
方法(51950)
(51885)
企业(51885)
数学(46568)
数学方法(46039)
中国(31542)
(28474)
(27431)
地方(24267)
(24035)
贸易(24027)
(23423)
(22607)
业经(21559)
农业(19237)
(18780)
(16021)
财务(15978)
财务管理(15930)
(15803)
金融(15799)
(15786)
环境(15779)
(15679)
银行(15631)
企业财务(15087)
机构
大学(365967)
学院(361954)
(154360)
经济(151491)
管理(137257)
研究(128657)
理学(119029)
理学院(117594)
管理学(115342)
管理学院(114692)
中国(97498)
科学(80222)
(78152)
(68188)
(65896)
(63839)
研究所(60348)
中心(59178)
业大(55494)
财经(55007)
(52818)
农业(50622)
(50175)
北京(49161)
经济学(49023)
(47206)
师范(46646)
(46527)
经济学院(44369)
(41818)
基金
项目(249158)
科学(196347)
基金(183931)
研究(176170)
(163124)
国家(161856)
科学基金(137511)
社会(113466)
社会科(107657)
社会科学(107628)
基金项目(96405)
(94419)
自然(90171)
自然科(88144)
自然科学(88112)
自然科学基金(86571)
(81528)
教育(81017)
资助(76711)
编号(69094)
重点(56983)
(56124)
成果(56097)
(53915)
(51231)
科研(48928)
国家社会(48512)
创新(48024)
教育部(47712)
课题(47591)
期刊
(160807)
经济(160807)
研究(103157)
中国(69555)
学报(62198)
(56456)
科学(56280)
(52663)
管理(49030)
大学(46545)
学学(43668)
农业(38588)
教育(34464)
技术(30684)
(30368)
金融(30368)
经济研究(27317)
财经(27229)
业经(24273)
(23513)
问题(21888)
(21799)
(20809)
统计(19807)
图书(18028)
国际(17948)
(17728)
技术经济(17709)
世界(17476)
(17416)
共检索到533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兴  莫骄  冯志坚  
文章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85—2004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弹性都呈现出从东部往西部递增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失衡状态,因此不能依靠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来带动就业,而应该通过优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来达到这一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渝琳  冯其云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但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表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就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由于技术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东部地区已经形成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良好促进机制,而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技术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各地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冉光和  李敬  熊德平  温涛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厘清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旭  姜颖  张彤进  
文章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并将银行信贷分为中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采用2005到2011年各区域的银行信贷数据、GDP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总体上中西部银行信贷对中西部GDP增长的贡献度要大于东部银行信贷对东部GDP的贡献度;中长期信贷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东部,而短期贷款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高于中西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林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西部地区不仅出口贸易发展的绝对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而且出口稳定性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商品集中度、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开放度的不同是导致中国出口波动出现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出口商品集中度是东部地区出口波动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影响中西部地区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是贸易开放度。东部地区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的政策正当其时,而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出口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正华  
本文采用1990-2012年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不同区域就业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就业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FDI的直接就业效应都为正;FDI的就业总效应为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将分别增加0.0074、0.0091和0.0130个百分点。政策含义是:要大力引进FDI,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引进与国内产业结构互补和关联性强的FDI;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外资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源媛  兰宜生  
在GP指数的基础上,引入执法力度,对中国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测算;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基于技术溢出视角,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不同途径的技术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由于以模仿创新和要素投入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各种途径的技术溢出影响较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丽  郝万禄  夏球  
本文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区域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推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实施有差别的科技金融政策;重视中部和西部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构建中部和西部经济与科技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传忠  韩元军  杨成林  
新型工业化战略下,中国东、中、西部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要素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西部较明显,东、中部并不明显;出口比率要素在东部和西部能显著影响就业;如果东、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依靠总投资拉动,会对本地就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通过扩大总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东、中部的物质资本积累能显著促进就业增长,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政府规模扩大对于该区域就业增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三个区域中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对就业增长都不明显,城镇化的内生就业创造功能在各区域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游伟民  
选取2000-2008年西部地区十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贸易与环境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剧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和环境政策则减少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而技术效应对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敬水  孔维飞  
文章界定了经济效率的内涵,从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两大方面设计了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并基于1985—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现阶段中国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经济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生产效率处于中低效率状态,生态效率处于中高效率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西部地区处于中低效率状态,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梯度特征,即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敬水  孔维飞  
文章界定了经济效率的内涵,从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两大方面设计了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并基于1985—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现阶段中国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经济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生产效率处于中低效率状态,生态效率处于中高效率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西部地区处于中低效率状态,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地区经济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平  梁彭勇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具有地区差异性。长期而言,东部地区入境旅游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是入境旅游的原因;短期而言,东,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是入境旅游的原因。本文的最后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俊  王燕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私人投资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东、中、西部的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而证实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地方财政各项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东、中、西部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安排财政支出的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卫平  冯春晓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均发现中国总体出口高度化水平"出乎意料"地高。研究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来源具有深刻的福利含义,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2007年出口商品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均对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2)一般贸易方式对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促进效应不明显,加工贸易方式具有显著的阻碍效应;(3)人力资本对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