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5)
2023(13775)
2022(11484)
2021(10775)
2020(8619)
2019(19809)
2018(19393)
2017(36888)
2016(19804)
2015(22225)
2014(22034)
2013(21968)
2012(20801)
2011(19166)
2010(19569)
2009(18263)
2008(17814)
2007(16179)
2006(14891)
2005(13530)
作者
(55212)
(46710)
(46328)
(44286)
(29573)
(22434)
(20883)
(18176)
(17887)
(16777)
(16227)
(15246)
(14876)
(14833)
(14626)
(14236)
(13558)
(13485)
(13224)
(13108)
(11963)
(11393)
(11248)
(10863)
(10691)
(10570)
(10253)
(10005)
(9512)
(9404)
学科
(107141)
经济(106963)
(56784)
(52360)
管理(49368)
方法(36114)
农业(35253)
(34045)
企业(34045)
数学(31223)
数学方法(30919)
中国(29136)
业经(25658)
地方(25033)
(19523)
(18502)
(17409)
贸易(17397)
(16972)
(16928)
(15894)
(15563)
环境(14771)
(14339)
银行(14335)
(13935)
地方经济(13764)
(13734)
金融(13733)
(13506)
机构
学院(288954)
大学(284424)
(139548)
经济(137042)
管理(109454)
研究(106238)
理学(93144)
理学院(92178)
管理学(90931)
管理学院(90393)
中国(84356)
(60679)
(59492)
(58474)
科学(58110)
(52477)
中心(48632)
财经(47021)
研究所(46978)
(44346)
农业(43923)
经济学(43520)
(42771)
业大(41700)
经济学院(38913)
(38345)
北京(38173)
师范(38125)
(36946)
(34372)
基金
项目(183307)
科学(145788)
研究(142382)
基金(133669)
(114230)
国家(113148)
科学基金(96984)
社会(95715)
社会科(89677)
社会科学(89653)
(70329)
基金项目(68932)
教育(63921)
编号(58074)
(57852)
自然(56386)
自然科(55032)
自然科学(55019)
资助(54668)
自然科学基金(54069)
成果(47965)
(42864)
(42393)
重点(40907)
课题(40553)
国家社会(40299)
(37182)
教育部(37083)
(36671)
人文(36281)
期刊
(169179)
经济(169179)
研究(94447)
中国(64319)
(62502)
(43965)
农业(42547)
科学(39090)
管理(38644)
学报(37730)
(33168)
金融(33168)
大学(31143)
教育(30808)
学学(29395)
业经(29391)
技术(26550)
经济研究(26012)
财经(24264)
问题(22872)
(21070)
(20520)
世界(19306)
(17315)
技术经济(16540)
农村(15902)
(15902)
农业经济(15655)
经济问题(15563)
国际(15284)
共检索到460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娜  张广来  周应恒  武文杰  
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为合理、客观地评价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县域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中国农村"光伏扶贫"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净效益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根据DID基准回归结果展开成本-效益测算。研究表明:1)在"光伏扶贫"政策下,光伏扶贫县的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显著提高10.37%、6.04%;2)更具光照优势与缺乏就业选择的西部县、自治县与深度贫困区将从"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福利;非自治县与非深度贫困区在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后经济效益更为显著;3)社会经济效益的产生机理源于"光伏扶贫"政策中"自有岗位+公益岗位"双重就业机会、政府财政补贴、发电上网收益、村集体定期分红以及"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等途径。鉴于此,为推动该政策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多渠道保障已建成光伏电站运行可持续性;双向加强光伏扶贫宣教工作,着力调动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落实光伏电站建设,强化规模化建设应对能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伟宾  汪三贵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伯强  
本文着重研究农村电气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首先探讨构建农村电气化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电气化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给出农村电气化效益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将所建立的农村电气化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应用于牡丹江农村电气化项目,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本文所述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靳云汇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是劳动力素质的主要表现,也是公共教育投资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结果,因此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通过教育对劳动力素质的作用,即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而显示出来的。本文以中国陕西省1987年为例,初步考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生产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农村学生辍学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江鸿泽   梁平汉  
完善推动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20年国家级贫困县面板数据,以光伏扶贫政策的下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光伏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光伏扶贫政策使重点扶贫县的GDP和人均GDP分别提高了3.2%、5.3%。多种稳健性检验、动态效应和工具变量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这种促进作用在国家帮扶力度更大地区以及光照更强地区更明显。基于政策强度的分析显示,在贫困村与贫困户帮扶比例越高、光伏电站建设与覆盖规模越大的县区,光伏扶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益贫效应更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光伏扶贫政策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拓宽了就业机会,并通过改善供电环境提高了市场活力。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构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扶贫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赋斌  李文静  帅传敏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的1251户有效农户问卷,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光伏扶贫对促进乡村振兴在村级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农户生活等维度的政策效应,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替换变量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光伏扶贫能够显著提升村级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但对提升村级治理的政策效应不显著。(2)从户级农户生活维度来看,光伏扶贫可以显著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但对推动就业的政策效应不显著。(3)稳健性检验表明,光伏扶贫有利于提升农户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光伏扶贫对不同类型光照资源区的政策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对第一、二类资源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层面,对第三类资源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方面;与非贫困户相比,光伏扶贫对贫困户的政策效应更加显著,即不存在“精英俘获”现象。由此可见,光伏扶贫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效应集中体现在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未来需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推动就业等作为光伏扶贫的工作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苑军军  于乐荣  
中国农村贫困格局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农村减贫的战略与政策。2020之后农村贫困的治理战略需要由长期以来的"扶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战略框架。2020之后中国减贫的战略目标将需要从过去长期以来通过制定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并继而努力超越绝对贫困标准,转变为通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来缓解不平等为主要目标。2020后以防贫为主要目标的减贫政策应将现行所有的政策工具进行重新的梳理建立起相互衔接、互不重复、目标明确的新的减贫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改进的森指数即SST指数在衡量贫困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用SST指数考察了我国农村教育贫困的综合程度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贫困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教育分布不均则呈上升趋势,而西部则成为教育最贫困的地区,并在分析了教育贫困的现状和特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后,提出了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和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涛  彭道黎  谢晨  黄东  袁梅  彭伟  
前言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恶化现状,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党中央、国务院于20世纪末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重点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中涉及面最广、投资额最大、政策性最强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实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朝明  
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30年的开发式扶贫跨越了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大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计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与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四个演进阶段,政策实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区域开发式扶贫政策措施在过去30年的实践中也产生了很多需要认真反思、总结和研究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农村扶贫战略对贫困的识别与认知、贫困标准、扶贫方式和扶贫瞄准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调整和转换。依托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和就业的并重增长,促进开发式与救济式扶贫并举实施,将是下一步农村扶贫的必然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新文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我国农村扶贫的初始阶段是以经济政策为主导策略的路径,社会政策在经济发展面前处于落后甚至附属的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政策的建设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本文认为,在农村扶贫过程中,社会政策的建设应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尤其在需要层次、社会参与、能力培养、资产建设以及社会资本等层面上凸显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蔡忠瑛  
一、医疗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目的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讲求卫生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对医疗保健的需要,不断地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使人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