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4)
- 2023(14059)
- 2022(12255)
- 2021(11743)
- 2020(9797)
- 2019(22800)
- 2018(22372)
- 2017(42811)
- 2016(23235)
- 2015(25910)
- 2014(25925)
- 2013(25689)
- 2012(23505)
- 2011(21419)
- 2010(21029)
- 2009(19217)
- 2008(18781)
- 2007(15988)
- 2006(13948)
- 2005(12181)
- 学科
- 济(94414)
- 经济(94313)
- 管理(62451)
- 业(59286)
- 企(48857)
- 企业(48857)
- 方法(45293)
- 数学(39103)
- 数学方法(38644)
- 中国(26141)
- 农(23687)
- 财(21622)
- 学(20845)
- 业经(20074)
- 贸(18182)
- 贸易(18173)
- 易(17740)
- 地方(17669)
- 制(16092)
- 农业(16019)
- 理论(15624)
- 和(14856)
- 环境(14757)
- 技术(14000)
- 银(13747)
- 银行(13708)
- 务(13671)
- 财务(13600)
- 财务管理(13575)
- 融(13195)
- 机构
- 大学(330673)
- 学院(327533)
- 济(132339)
- 经济(129667)
- 管理(129624)
- 研究(115196)
- 理学(112852)
- 理学院(111544)
- 管理学(109634)
- 管理学院(109046)
- 中国(85021)
- 科学(72707)
- 京(71419)
- 财(58048)
- 所(57866)
- 研究所(53479)
- 农(53008)
- 中心(50758)
- 业大(49260)
- 财经(47550)
- 北京(45706)
- 江(44683)
- 范(44575)
- 师范(44143)
- 经(43537)
- 院(41951)
- 农业(41773)
- 经济学(40026)
- 州(36611)
- 师范大学(36157)
- 基金
- 项目(229923)
- 科学(180710)
- 基金(168021)
- 研究(165743)
- 家(147833)
- 国家(146686)
- 科学基金(125173)
- 社会(104836)
- 社会科(99462)
- 社会科学(99436)
- 基金项目(89392)
- 省(87626)
- 自然(82050)
- 自然科(80155)
- 自然科学(80134)
- 自然科学基金(78695)
- 教育(75421)
- 划(74928)
- 资助(70269)
- 编号(65610)
- 成果(52823)
- 重点(51518)
- 部(51228)
- 发(48976)
- 创(47208)
- 课题(45561)
- 科研(44228)
- 创新(44106)
- 国家社会(43673)
- 教育部(43649)
- 期刊
- 济(138841)
- 经济(138841)
- 研究(95338)
- 中国(58951)
- 学报(53918)
- 科学(50653)
- 农(47245)
- 管理(45746)
- 财(41673)
- 大学(40398)
- 学学(37983)
- 教育(34856)
- 农业(33788)
- 技术(27104)
- 融(24593)
- 金融(24593)
- 经济研究(23076)
- 财经(22503)
- 业经(21455)
- 经(19298)
- 业(18288)
- 问题(18182)
- 图书(16485)
- 科技(16141)
- 技术经济(15589)
- 资源(15569)
- 理论(15101)
- 贸(14977)
- 版(14910)
- 世界(14051)
共检索到467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2)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3)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4)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
关键词:
冰雪旅游基地 适宜性 综合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加剧,避暑旅游已是当前夏季人们最迫切的旅游需求。本文以目前中国避暑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研究采用UTCI通用热气候指数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加权求得避暑旅游基地综合舒适度指数,并对舒适度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构建以国家A级景区为核心区,周边服务产业为半径的一批产业要素链齐全、旅游环境舒适,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避暑旅游基地。研究表明:(1)中国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和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带和部分西南地区;(2)具体分布以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滨海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春梅 葛雨婷 席建超 杨俊
人文旅游基地是中国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当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和未来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为依托,运用GIS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人文旅游资源基础指标、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潜力。目前,国家人文旅游基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景城一体"的旅游区和依托区关系,通过人文廊道建设和文化挖掘的形式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崛起,对中国人文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空间导向,得到人文旅游产业的适宜度空间分布,从而提出促进人文旅游发展水平的合理建议,对于旅游化进程下的人文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显示: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
关键词:
人文旅游基地 适宜性 综合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静 杨俊 席建超
海洋旅游代表着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以当前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建设国家海洋旅游基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旅游基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中的辽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海域中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中的闽南海域和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以及三沙市等区域的沿海城市;(2)在海洋旅游资源基础方面,南海南部海域、粤西海域、桂东、桂西海域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风景观光、滨海浴场、沙滩、海岛型等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协同开发;(3)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可依靠产业发展和潜力优势,改善资源环境基础,打造海洋旅游国际滨海城市旅游...
关键词:
海洋旅游基地 适宜性 综合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法,研究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哈尔滨作为"冰城",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勉强耦合到2005年的初级耦合,再到2013年的中级耦合,最后到2015年达到良好耦合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有借鉴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颜醒华 罗忠恒
通过对赣南地区进行调研,构建了赣南地区旅游扶贫适宜度的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旅游扶贫项目是适合开展的,同时以调研数据为支持,认为赣南旅游扶贫需以带动赣南脱贫为目标、以赣南社会经济为支撑,以旅游资源为开发对象,充分发展旅游业。同时赣南环境具有脆弱性,旅游扶贫适当兼顾环境因素,最后大力开发赣南旅游市场,以本土市场为优势,并充分挖掘省外市场。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模糊矩阵 AHP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颜醒华 罗忠恒
通过对赣南地区进行调研,构建了赣南地区旅游扶贫适宜度的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旅游扶贫项目是适合开展的,同时以调研数据为支持,认为赣南旅游扶贫需以带动赣南脱贫为目标、以赣南社会经济为支撑,以旅游资源为开发对象,充分发展旅游业。同时赣南环境具有脆弱性,旅游扶贫适当兼顾环境因素,最后大力开发赣南旅游市场,以本土市场为优势,并充分挖掘省外市场。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模糊矩阵 AHP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赖菲菲 谢朝武 黄锐 张江驰
基于2011-2020年5470起中国冰雪旅游安全事故案例,本文结合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季节集中强度和泰尔指数等方法对冰雪旅游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深入挖掘事故的组态致因。研究发现:(1)2011-2020年中国冰雪旅游安全事故经历了平稳增长期(2011-2014年)、快速增长期(2015-2019年)和急剧锐减期(2019-2020年)三个阶段,全国七大区域季节性差异明显。(2)中国冰雪旅游安全事故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侧,并呈现出“三核多极点”的空间结构特征,事故覆盖面积逐渐扩大、重心逐步往西南跃迁。(3)2011-2020年中国冰雪旅游安全事故的总体区域差异呈“先升后降”态势,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中国冰雪旅游安全事故具有多重并发性与因果非对称性特征,“综合风险型”、“保障短缺型”、“环境复杂型”和“产业集聚型”以及“保障支持型”和“产业滞后型”分别是引致高、低事故规模的复杂路径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玲
冰雪、森林与海洋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资源。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冰雪旅游已经步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这一潮流,中国的冰雪旅游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文章对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文献做出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冰雪旅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外冰雪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冰雪旅游 滑雪旅游 旅游开发 旅游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伟伟 张春艳 郝生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正确认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是科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针对冰雪旅游资源价值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来源于冰雪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开发者和冰雪旅游者;然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要素,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指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关键词:
冰雪旅游 旅游资源 价值 旅游产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春艳 胡运权 杜梅
本文对冰雪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如何塑造和评价冰雪旅游文化展开了探讨,提出要从不同层面着手,把文化作为主线来统一旅游地的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和旅游中介体文化塑造。为了更好地评价冰雪旅游文化,应将文化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和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考虑在内。
关键词:
冰雪旅游 文化塑造 旅游资源 开发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梁 朱捷 汪子茗
为了福州滨海游憩空间更好的发展,文章基于GIS对福州滨海游憩空间进行了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包含以下3个方面:(1)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分为旅游度假型、公园绿地型、文化型和商业型4个类型。(2)4类游憩空间都在县(市)中心形成了3个Ⅰ级适宜区,其中文化型和商业型的Ⅰ级适宜区基本相同;而旅游度假型和公园绿地型除了3个中心的Ⅰ级适宜区,在沿海区域也有广泛分布。(3)对各类游憩空间不同等级所占面积及比例进行了统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研究结果如何为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发展服务。
关键词:
游憩空间 GIS 用地适宜性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静 王安茹 田淑慧
随着国内冰雪旅游市场的升温,不同冰雪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入理解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旅游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游客选择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构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选择意愿和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在"目的地属性—游客感知"作用路径中,冰雪自然资源等核心吸引物、基础设施等附加吸引物和对目的地声誉的认知会影响游客感知;在"游客感知—选择意愿"作用路径中,游客选择意愿受服务质量、需求满足和旅游安全感知的影响。
关键词:
冰雪旅游 目的地选择 游客感知 扎根理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业正 郭来喜
选定我国25个滨海城市和12个岛屿共计37个测站的四项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多年月平均值)30多个系列年资料,对海滨城市和近岸岛屿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渤海湾沿岸海滨城市和海南南部城市有长达4~6个月的度假和休疗养的气候条件,它们在季节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相比之下,其他海滨城市适宜旅游季节不长,且分成春、秋两个时段,综合条件不太理想。
关键词:
海滨城市,气候适宜性,温湿指数,风效指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金豹 杨娇娇 李瑞娟
乡村旅游是响应国家振兴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是旅游开发前的必要一步。文章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法建立以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基础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为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为框架的适宜性评价模型。最终得出哈尔滨乡村生态旅游属于高度适宜地区,从而进行适宜度区域划分,为哈尔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