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6)
- 2023(8253)
- 2022(6819)
- 2021(6527)
- 2020(5361)
- 2019(12052)
- 2018(11586)
- 2017(21511)
- 2016(11813)
- 2015(13050)
- 2014(12995)
- 2013(13087)
- 2012(12260)
- 2011(11429)
- 2010(11078)
- 2009(10166)
- 2008(10100)
- 2007(8670)
- 2006(7402)
- 2005(6879)
- 学科
- 济(55759)
- 经济(55716)
- 管理(28229)
- 业(26058)
- 方法(24709)
- 数学(22778)
- 数学方法(22572)
- 企(19787)
- 企业(19787)
- 中国(16890)
- 地方(12321)
- 农(12047)
- 贸(11522)
- 贸易(11517)
- 学(11336)
- 易(11283)
- 财(10679)
- 制(9116)
- 业经(9085)
- 环境(8700)
- 融(8388)
- 金融(8384)
- 银(8314)
- 银行(8286)
- 行(8049)
- 农业(8029)
- 地方经济(7879)
- 和(7416)
- 发(6973)
- 技术(6942)
- 机构
- 大学(175841)
- 学院(172959)
- 济(77782)
- 经济(76469)
- 研究(70599)
- 管理(60957)
- 理学(52930)
- 理学院(52196)
- 中国(52151)
- 管理学(51293)
- 管理学院(50972)
- 科学(44676)
- 京(38459)
- 所(37511)
- 农(35683)
- 研究所(34859)
- 财(32438)
- 中心(30111)
- 农业(28635)
- 业大(28221)
- 财经(26774)
- 经济学(25782)
- 院(25192)
- 经(24766)
- 北京(24413)
- 科学院(23561)
- 江(23422)
- 经济学院(23213)
- 范(22585)
- 师范(22331)
- 基金
- 项目(123401)
- 科学(97205)
- 基金(92034)
- 研究(84270)
- 家(83998)
- 国家(83445)
- 科学基金(69140)
- 社会(56055)
- 社会科(53395)
- 社会科学(53380)
- 基金项目(47611)
- 省(45804)
- 自然(44803)
- 自然科(43809)
- 自然科学(43787)
- 自然科学基金(43004)
- 划(40447)
- 资助(38271)
- 教育(37539)
- 编号(29941)
- 重点(29157)
- 部(28416)
- 发(27752)
- 创(25393)
- 国家社会(25210)
- 中国(24969)
- 成果(24281)
- 计划(24167)
- 创新(24163)
- 科研(24059)
共检索到252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太国 邱军 周益林 徐世昌 陈怀谷 刘艳 高利 刘博 郑传临 陈万权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主要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黄矮病的抗性程度和水平,为培育抗病新品种、品种审定与推广、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降低品种抗性“丧失”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条中33号(CYR33)等、叶锈菌PHT、THT等、秆锈菌21C3、34C2等、对15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具有毒性的白粉菌混合菌系、赤霉病菌、纹枯病菌强毒力菌株和BYDV-GAV株系对1999—2014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1 815份次试验材料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重要材料连续进行两年试验,以确保结果的重复和可靠。【结果】在所...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锈病菌 白粉病菌 赤霉病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珊 付之乐 王晶晶 孟海涛 施万喜
【目的】分析陇东片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规律和抗逆性综合表现,为陇东旱地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22年陇东旱地区域试验共192份冬小麦品系(不含对照)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参试品系的产量、生育期、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参试品系的抗逆性(抗寒性、耐旱性、抗倒伏、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进行评价。【结果】参试品系产量为2791.65~5979.29 kg/hm~(2),均产4635.75 kg/hm~(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排序为:产量(17.16%)>有效穗数(14.40%)>株高(11.37%)>穗粒数(9.65%)>千粒重(9.54%)>穗长(9.47%)>总茎数(8.55%)>基本苗(8.08%)>生育期(1.21%),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均随参试年份的推进而缓慢提高,生育期则缓慢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r=0.645)、千粒重(r=0.594)和株高(r=0.475)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r=0.729)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决定了产量66%的变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P=0.485)和综合作用(P=0.615)最大,穗粒数次之(P=0.471,P=0.543)。聚类分析将参试小麦品系分为5类,其中第一类群的品系产量高,千粒重较高,其余农艺性状较为协调,占比7.29%,是选育优良品系(种)的理想材料。抗逆性分析表明,超过66%的参试品系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耐旱性和抗倒伏特性,同时,超过55%的参试品系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结论】参试品系的产量整体水平低而不稳,产量与有效穗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陇东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而且高产广适型冬小麦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寒旱等综合抗逆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 常迺滔 赵达 程晖
2005-2006年对东北春麦区主要推广应用的54个品种(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参鉴品种中,3份材料对白粉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6%;46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85%;11份材料对叶枯病表现中等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东北春麦区生产品种对秆锈病抗性表现较好,但也存在品种抗锈性下降的威胁;生产品种中普遍缺乏对白粉病的抗性,在育种中应加强新抗源的导入和应用;叶枯病发生普遍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小乐 陈志谊 于俊杰 聂亚锋 俞咪娜 刘永锋
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鉴定了江苏省2012年区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并研究了稻曲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在99个品种中,43个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免疫;7个品种表现为高抗(HR);14个品种表现为抗病(R);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MR);5个品种为中感(MS);7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15个品种表现为高感(HS)。用69个单孢菌株分别对两优培九、淮稻5号、武运粳3号等3个已知不同抗性品种进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表明,不同抗病性的品种对同一菌株的反应差异较大,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致病力分化较明显。根据69个稻曲病菌菌株在3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将参试的水稻稻曲病菌划分...
关键词:
稻曲病 抗病性鉴定 致病力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孟艳艳
棉花抗病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病鉴定对象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抗病鉴定方法为人工病圃鉴定 ,要求病圃中的棉花适宜发病程度是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达到 5 0 %左右。以相对抗病指数为抗病鉴定指标 ,根据鉴定材料的相对病指将其抗性分为免疫 (I)、高抗(HR)、抗病 (R)、耐病 (T)和感病 (S)共 5级。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抗性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学旭 孙丽娟 周桂英 吴丽娜 陆伟 李为喜 王爽 杨秀兰 宋敬可 王步军
【目的】分析各区试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和年度品质变化,探讨各区试组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2015年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985个参试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区试组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和中筋品种比例及8个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结果】各区试组参试品种以中筋品种为主,平均占品种量78%;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小,各占11%。区试组之间各品种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从参试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3%)、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1%)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6%)的强筋品种比例高于北部冬麦区组(6%)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品质 区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娜 陈向东 胡铁柱 李淦 张亚娟 茹振钢
为了初步明确39份外引小麦种质中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组成,利用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8和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田间鉴定,对外引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携带Yr18基因的种质有6份,对条锈病菌表现近免疫至中抗,抗性表现稳定; Yr5连锁标记S1320阳性的种质有21份,Yr10连锁标记SC200阳性的种质有2份,但标记阳性的种质中抗病性表现不一致,可能跟载体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利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时,要结合接种鉴定结果综合判断。Pm4基因基本丧失白粉病抗性,携带该基因的7份种质中仅有1份抗病。在39份种质中,均未检测到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此外,有2份种质澳阿优1号和bermude兼具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综合抗病性好,在育种中可以合理利用。为小麦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条锈病 白粉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李祥 侯明生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传毒介体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尽一致。具体表现为抗病品种SK-4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均强,SN7859抗病毒能力强,但抗介体能力较弱;感病品种81-5抗病毒能力弱,但抗介体能力较强,而8201-69则抗病毒和抗介体的能力均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宏潮 冯峰 王虹 胡道芬 余露
采用从小麦细胞壁提取的低聚糖处理小麦的悬浮培养细胞和愈伤组织,并从这两种处理材料中都分离出抗毒素.这种通过低聚糖处理而诱导积累的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病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抑菌作用的机制是抗毒素引起菌丝生长点膨大、破碎和解体.从而抑制了菌丝的正常增殖.同时.用低聚精直接处理小麦的大田植株.适宜浓度的低聚糖可以降低锈病和白粉病感染麦株的程度,改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状.
关键词:
小麦 低聚糖 抗毒素 抑菌作用 抗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钧
从亲缘植物向小麦品种转移抗病性已成为小麦抗病育种中解决种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原单一化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小麦通过染色体工程转移外源抗病性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10多年来,从亲缘植物中寻找、鉴定与转移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的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其中特别侧重介绍了该所在综合应用有利于精确鉴定外源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各种方法技术方面的经验体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永春 刘永丽 张书绅
2001~2003年连续3年对来自国内外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秆锈、叶锈和白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秆锈病抗性较好,部分材料对叶锈病表现抗性,但全都感染白粉病。据此提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和育种策略。
关键词:
春小麦 优质品种(系) 抗病性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关键词:
冬小麦,豫麦39号,育种,株型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小川
1、供试品种(系) 品种组合供种单位华8759 (2419×B91-80)×华早2号华中农业大学 81-98 78-87-7030 黄冈地区农科所 8541 Mapathi×B134 荆州地区农科所荆12号 1708-5-4×kuI-(b)×{1378×[(洛夫林10×荆麦66)×(阿夫多里雅×荆麦66)]}F_4 8020 襄麦8号系选襄樊市农科所 8622 81-5×1091白沙洋农场农科所 1012 881+1097 鄂西州农科所 842-142 从云南引进宜昌地区农科所 73291 70196×42192 省农科院粮作所贵农20 从贵州引进荆州地区种子公司鄂恩1号(CK) (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少川
1、参试品种(系) 品种(系) 组合供种单位 87174 81-95×81-96 黄冈地区农科所 T8518 Tms/p/2/恢/3/B174/4/V.P.M.M 荆州地区农科所 89-353 1090-2×795 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 5056 Ta×远Acm-2 襄樊市农科所华8910 襄麦8号×大粒矮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81513 750025-2×鄂麦6号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60091 B90-80×绵阳15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鄂恩1号(CK) (洛夫林10×761)×苏麦3号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 2、参试单位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简称恩施,下同),襄樊市农科所(襄樊),襄樊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娟 王长有 刘新伦 张宏 吉万全
为了发掘蕴藏于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种质资源,以138份人工合成小麦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研究。根据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筛选出千粒重≥50 g、穗长≥12cm、穗粒数≥40粒和株高≤80 cm的种质分别为87份、24份、26份和19份。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白粉病种质27份,占总数的19.5%,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种质分别为21份、2份和4份;筛选出抗条锈病种质55份,占总数的39.9%,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材料分别为28份、12份和15份;其中10份人工合成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SDS-PAGE分析表明,在Glu-A1位点上存在5种变异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