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2)
2023(8174)
2022(6833)
2021(6549)
2020(5422)
2019(12411)
2018(12077)
2017(23161)
2016(12238)
2015(13650)
2014(13143)
2013(13428)
2012(12550)
2011(11788)
2010(11607)
2009(10830)
2008(10466)
2007(9169)
2006(8237)
2005(7371)
作者
(34966)
(30248)
(29416)
(28285)
(18547)
(14470)
(13073)
(11794)
(11400)
(10501)
(10257)
(9958)
(9374)
(9349)
(9261)
(9229)
(8561)
(8560)
(8456)
(8358)
(7511)
(7399)
(7242)
(6838)
(6739)
(6702)
(6419)
(6357)
(6045)
(6018)
学科
(61487)
经济(61440)
(45397)
(37060)
农业(30040)
管理(24183)
方法(23763)
数学(22375)
数学方法(22257)
中国(18676)
业经(15267)
(15095)
企业(15095)
(12343)
贸易(12337)
(12096)
地方(11829)
(11590)
(11537)
(10193)
(10186)
农业经济(10088)
发展(9050)
(9049)
(9045)
农村(9030)
环境(8963)
(8871)
土地(8827)
(8639)
机构
学院(179698)
大学(178046)
(88933)
经济(87643)
研究(69834)
管理(66908)
理学(58661)
理学院(57991)
管理学(57140)
管理学院(56846)
中国(55286)
(51996)
科学(41158)
农业(39851)
(38063)
(35400)
(33937)
业大(33388)
研究所(32548)
中心(31439)
经济学(28483)
财经(27807)
经济学院(25835)
(25793)
(24941)
农业大学(24614)
(24105)
科学院(23903)
北京(23788)
(23140)
基金
项目(125494)
科学(100879)
基金(96040)
研究(90661)
(85163)
国家(84485)
科学基金(71746)
社会(62798)
社会科(59465)
社会科学(59451)
基金项目(51250)
(46239)
自然(44712)
自然科(43710)
自然科学(43702)
自然科学基金(42919)
(39153)
教育(38559)
资助(38271)
编号(34742)
(30355)
(30136)
(28717)
重点(28334)
国家社会(28071)
中国(26386)
成果(26347)
(25685)
教育部(25117)
创新(24295)
期刊
(99128)
经济(99128)
(56386)
研究(53681)
农业(38847)
中国(36307)
科学(29696)
学报(29598)
大学(22987)
学学(22139)
(21741)
业经(20879)
管理(19275)
(18955)
金融(18955)
(18725)
问题(15094)
经济研究(14946)
世界(13902)
财经(13655)
农业经济(13438)
农村(13239)
(13239)
技术(12164)
(11884)
资源(11826)
(10778)
经济问题(10593)
(10080)
教育(9897)
共检索到267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亚楠   李芳   李颖  
[目的]在农业种植中使用农膜能够改善和优化栽培条件,提升农膜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农膜的过量使用已经从“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绿色发展,因而提升农膜的利用效率迫在眉睫,不同地区农膜利用效率的差异给农业区域的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期望以提升农膜利用效率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全局参比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中国各省份(地区)的农膜利用效率,并借助“ArcGIS”绘制农膜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图来考察其空间分布,利用Theil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考察其动态演进。[结果](1)中国不同地区农膜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大体呈现出东部和西部农膜利用效率高,中部农膜利用效率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变化趋势上,东部和西部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中部地区的变化幅度比较稳定。(3)中国总体农膜利用效率的Kernel密度函数中心呈现出右移的态势,且发展过程出现 “宽峰-尖峰-宽峰”的演进规律,该结果表明,农膜的总体利用效率在提高,且空间差异表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演进趋势。[结论]各省份在提高发展的同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提高农膜利用效率的政策,以促进农业区域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华军  孙淑惠  李超  
节肥增效是当前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工作之一,不同地区化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给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挑战。本文采用全局参比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2001—2015年环境约束下中国分省及各地区化肥利用效率,并利用Theil指数、Kernel密度估计与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其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中国化肥利用效率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程度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地区内差异是主要原因;中国化肥利用效率在部分年份出现微弱的两级分化现象;考虑空间因素后,不同地区之间化肥利用效率的交互影响与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各省份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化肥提效政策,以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陈胜利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Spatial-Markov链刻画其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呈现“东优西劣”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构成空间差异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较小,低水平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邻近地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淋杰  李翠林  车国庆  
文章在"双循环"发展格局背景下,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了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内外循环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技术综合分析了省份间旅游业内外循环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分布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国旅游内外循环效率呈现趋同态势,内外循环效率整体上东部高、西北低;时间维度上区域旅游内外循环效率均表现出较差的流动性,难以实现短期的跨阶段发展;空间维度上内外循环效率均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区域间外循环差距更为显著,组间差距是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在刻画其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差椭圆、条件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的热点迁移过程、分布动态演化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持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率热点区域逐渐收敛,分布重心向东北迁移,表现出“东南—西北”向心集聚、“东北—西南”空间发散的分布发展态势。在非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生态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增长性,中高效率以上层次省份生态效率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在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间生态效率存在趋同性,而高效率及以上层次省份不易与相邻省份产生空间关联作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波动下降,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分别为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与次要来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旺  白永秀  
研究目标:测算2010~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分析各区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熵权法、描述统计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四大区域中东部遥遥领先,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均在全国均值之下,乡村振兴五个一级指标中,生态宜居得分最高,产业兴旺其次,后依次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由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差异所导致的区域间差异;各区各省份乡村振兴水平绝对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并无出现极化现象和收敛现象;乡村振兴水平存在鲜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东部主要落在第I象限的高值集聚区,中部、东北、西部大部分落在第Ⅲ象限低值集聚区,其中有6个省份发生跃迁。研究创新:以政策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构建了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指标体系,全面地从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廓清各区各省份优势和短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政策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研究目标:解构2011~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方法: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地区内差距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距,东部和西部地区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分化现象;此外,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比较小,即具有一定的邻接依赖性。研究创新:方法上融合测量与计量方法,扩展了实证方法的运用范畴;视角上着眼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角度;内容上构建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价值: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章进  宋时蒙  
使用我国2002年~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R&D投入、R&D产出和R&D影响三个维度构建我国R&D资源配置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并借助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计算和分析R&D水平的综合指数、R&D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以及R&D水平的动态分布趋势。结论表明:我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R&D资源配置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R&D资源配置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内的差异和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异尤为突出,地区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考察期内西部地区的多级分化现象始终存在;区域R&D资源配置水平的相对差距呈减弱态势,而绝对差距呈扩大态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章进  宋时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籽墨  余国新  
文章首先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讨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来源,最后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结果显示:第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程度不高,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006—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4011,存在较大提升潜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空间非均衡问题仍在加重,尤其是东部地区与其他两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基尼系数分解表明,三大地区之间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三,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经历了下降的过程。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而全国整体和中西部地区并无明显极化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庭辉  彭佳颖  郑玉航  
由于中国各地区在初始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渐进式"路径的影响下,中国区域经济转型成本水平的分布存在差异性。文章基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成本指数数据,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反映区域经济转型成本的整体趋势特征,分析区域经济转型成本的分布动态演进和空间差异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苏建军  孙根年  
本文利用1999~2014年旅游投资省际面板数据,从时空与行业层面系统分析了中国旅游投资规模的动态演进与分布差异。研究结论表明:考察期内旅游投资总规模增长很快,并呈现显著的年度差异性;旅游投资区域集中性特点显著,东中西投资规模差距较大,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区域格局,具有明显的阶梯性;对比省际旅游投资规模的集中性与分布差异,发现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省际的梯级结构也十分明显;不同的旅游行业投资规模迥异,酒店最高,景区次之,旅行社最小,同时在省际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化发展,行业投资高的以东部省区为主,且内部差异大,而中西部行业投资规模小,但未出现"极化"现象。这为制定差异化、针对性的旅游投资政策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杰  孙自敏  
本文基于1998—2018年31个省份的种植业碳生产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部分经济区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和极化特征;在整体上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向高水平方向转移趋势明显,高水平地区种植业碳生产率呈自我强化状态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不仅要把握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还要积极利用经济区之间种植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实现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谦  董艳玲  
研究目标:测度1993~2015年中国实体经济总量与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方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探究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的地区差异,并使用核密度估计研究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两者总体差异均呈递增趋势,且区域间差异均为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中西实体经济总量均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则呈两极分化,经济实虚结构极化趋势则不显著。研究创新:揭示实体经济总量和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并进行动态演进分析。研究价值:把脉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实虚结构现状,为解决实虚结构失衡提供现实依据,为缩小地区间实体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四大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