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4)
- 2023(7558)
- 2022(6144)
- 2021(6261)
- 2020(4929)
- 2019(11444)
- 2018(11482)
- 2017(20195)
- 2016(11929)
- 2015(13687)
- 2014(13529)
- 2013(12999)
- 2012(12191)
- 2011(11509)
- 2010(11668)
- 2009(10520)
- 2008(10149)
- 2007(9167)
- 2006(8374)
- 2005(7633)
- 学科
- 济(47889)
- 经济(47847)
- 农(44752)
- 业(30162)
- 农业(29542)
- 中国(22134)
- 教育(19408)
- 管理(17192)
- 方法(16544)
- 数学(15746)
- 数学方法(15658)
- 业经(13123)
- 发(11935)
- 贸(11011)
- 贸易(11004)
- 易(10894)
- 发展(10406)
- 展(10284)
- 制(10053)
- 农业经济(9876)
- 村(8923)
- 农村(8910)
- 学(8863)
- 企(8503)
- 企业(8503)
- 体(7966)
- 地方(7912)
- 及其(7860)
- 策(7802)
- 收入(7604)
- 机构
- 大学(163262)
- 学院(161436)
- 济(74373)
- 经济(73167)
- 研究(66011)
- 管理(54155)
- 理学(46881)
- 中国(46843)
- 理学院(46310)
- 管理学(45655)
- 管理学院(45342)
- 农(43902)
- 京(36090)
- 科学(35240)
- 农业(33096)
- 所(32614)
- 范(30969)
- 师范(30868)
- 研究所(29714)
- 中心(28715)
- 财(28595)
- 教育(28559)
- 业大(26725)
- 师范大学(25224)
- 北京(23934)
- 江(23919)
- 经济学(23530)
- 财经(22881)
- 院(22041)
- 经济学院(21317)
- 基金
- 项目(103439)
- 研究(86795)
- 科学(83959)
- 基金(74520)
- 家(63913)
- 国家(63160)
- 社会(56240)
- 社会科(52700)
- 社会科学(52691)
- 科学基金(52660)
- 教育(45535)
- 省(38862)
- 基金项目(38184)
- 编号(37896)
- 划(34573)
- 成果(32833)
- 资助(29542)
- 自然(28704)
- 课题(28095)
- 自然科(28030)
- 自然科学(28024)
- 自然科学基金(27554)
- 农(27340)
- 部(27306)
- 发(25439)
- 重点(24412)
- 教育部(23856)
- 性(23840)
- 国家社会(23688)
- 中国(23451)
共检索到258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遵民
7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法治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一是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期(1949-1966),内容涉及识字教育、扫盲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等领域的政策颁布和推进,特征则表现为理论研究的琐碎与零星。其二是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异动期(1967-1976),主要关注对象仍以工农教育、成人教育为主,但却呈现出法治价值观念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的鲜明特征。其三为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创建期(1977-1999),关注内容转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立法化进程的推进,其鲜明的特征则是终身教育法制地位得以确立。其四是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期(2000年至今)。主要目标转为国家终身教育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地方终身教育立法蓬勃开展,反映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法制建设的共识与决心。70年共和国终身教育法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凸显了中国终身教育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模仿到独立自主发展的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法治 理论 政策 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引进的形式、载体、范围,引进理论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对话水平,以及引进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给中国教育学者加强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对接,实现教育理论的创新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确立中国教育理论的自主性;立足中国教育实践;开展中外教育理论的"对话";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建明 马澄宇
本文论述了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绿卡” ,分析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 ,指出在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中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需要充分的发挥 ,这是 2 1世纪赋予图书馆的教育使命 ,因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终身教育有着先天的契合之处 ,图书馆是实现终身教育最理想的场所 ,图书馆应成为终身教育的中心。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学习化社会 图书馆 教育职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铭香 杨柳
终身教育思想业已成为21世纪指导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终身教育阶段,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火车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终身教育思想背景下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使终身教育思想贯穿于成人教育之中,促进成人教育全新发展是我国成人教育学者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学者 使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荆德刚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网络教育备受关注。作为以网络教育为特色的开放大学,应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回顾了开放大学的办学历程和基本经验,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视域提出了开放大学七大历史使命,并建议抓住历史机遇、补齐发展短板,才能履行新使命、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莉 郑添华
我国目前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在师资、经费、培训机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合适的培训机构或办学实体。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使基于职业院校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教育体系具备了可行性。同时,依托对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将进一步充实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内涵,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新生代农民工 终身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辛慧敏 曾青云
中国成人教育学的历史使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焦点问题,这种争议不仅仅是对成人教育学科现存问题的揭示,对学科已获成果的度量,对学科价值的评价,更是对学科品质的期许,学科责任的认定,对学科未来发展的畅想。在此意义上,如何认知成人教育学使命的基础,如何把握成人教育学使命的内外关系,并由此深度思考成人教育学科使命的策略,就成为当下中国成人教育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乃林 经贵宝
终身教育略论●陈乃林经贵宝由于社会变革,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应付生存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终身教育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面临危机日见严重,改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一经提出,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晓昭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文化的发展交融,导致了新知识的激增;规定期限的学校教育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客观上需要为每一个社会成 员提供连续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作为推动每一个社会成员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的自觉努力.致力于使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最终构筑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筱 赵丹
终身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通过对陕西省太白县213例农民的实证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是多样化的,务农者、初中学历、18~30岁和收入较高群体参与培训的意愿更强;培训目的主要以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为主;培训内容需求包括农业技能、农业新品种、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培训方式需求包括定点培训、到示范园参观、观看专题片等,其中定点培训的需求最大;培训时间需求主要包括一周、一月、一季度和一年以内;培训地点和费用需求主要为在本村开展收费较低或免费培训。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未来政策应加强农户的筛选分类培训、提升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培训时间和地点应以短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厉以贤
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需要有一个载体或基地,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为社区学院,而在日本则是公民馆,亦称市民中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雯 刘雅婷 马颂歌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映射教育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决定了其理念快速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也决定了终身教育实践的目标和路径因各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而异。当下,终身教育在理念层面,已从乌托邦式的教育畅想转向了融合个体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统整性教育变革思想;在实践层面,我国政策话语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省市县乡层层建设的中国特色终身教育实践形态。面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强国的目标,我国终身教育的本土实践需要秉承“教育即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明确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推进路径,将学习者各类学习经历认证为能力资本,探索建立一种衔接有效、开放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欣 吴遵民
终身教育自引入我国以来,从最初的理念演变成一种思潮乃至国家的政策方针与立法举措,期间经历了约三十年。一项成熟教育政策的最终归宿乃是立法,终身教育亦不例外。在普遍推进终身教育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今天,如何从立法的高度对终身教育所体现的各项基本原则予以明确与界定,这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然而,自2005年中国大陆首先在地方层面开启终身教育立法以来,虽然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率先实现了终身教育立法零的突破,但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仍如空中楼阁,迟迟没有进展。其中的缘由究竟何在,又是怎样的瓶颈与难题制约了国家终身教育法的制定?本文通过国内立法背景的梳理、国际立法理念的追溯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