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5)
- 2023(9551)
- 2022(7889)
- 2021(7391)
- 2020(5824)
- 2019(13156)
- 2018(12867)
- 2017(24218)
- 2016(12595)
- 2015(14355)
- 2014(14171)
- 2013(14639)
- 2012(14071)
- 2011(13305)
- 2010(13459)
- 2009(12606)
- 2008(12073)
- 2007(10806)
- 2006(10128)
- 2005(9216)
- 学科
- 济(87225)
- 经济(87161)
- 农(49328)
- 业(36441)
- 农业(32813)
- 管理(25738)
- 方法(25199)
- 数学(23426)
- 数学方法(23349)
- 中国(22155)
- 地方(22046)
- 业经(19834)
- 企(14061)
- 企业(14061)
- 发(13908)
- 贸(13813)
- 贸易(13805)
- 易(13416)
- 制(13346)
- 学(12706)
- 农业经济(12501)
- 地方经济(12488)
- 发展(11237)
- 展(11226)
- 体(10712)
- 融(10657)
- 金融(10657)
- 环境(10592)
- 财(10530)
- 银(10409)
- 机构
- 学院(198060)
- 大学(195239)
- 济(106747)
- 经济(105281)
- 研究(78432)
- 管理(72114)
- 中国(62399)
- 理学(61840)
- 理学院(61147)
- 管理学(60493)
- 管理学院(60113)
- 农(50077)
- 科学(41932)
- 财(41485)
- 京(40222)
- 所(39275)
- 农业(37739)
- 研究所(35457)
- 中心(34788)
- 经济学(34778)
- 财经(33038)
- 业大(31615)
- 经济学院(31213)
- 经(30255)
- 江(28674)
- 院(26314)
- 科学院(26030)
- 北京(25698)
- 范(24963)
- 师范(24820)
- 基金
- 项目(126060)
- 科学(100752)
- 研究(96186)
- 基金(94853)
- 家(81973)
- 国家(81240)
- 科学基金(68870)
- 社会(67726)
- 社会科(63985)
- 社会科学(63971)
- 基金项目(49306)
- 省(46538)
- 教育(40324)
- 自然(38953)
- 划(38227)
- 资助(38123)
- 自然科(38030)
- 自然科学(38021)
- 自然科学基金(37375)
- 编号(37067)
- 发(30832)
- 部(30243)
- 国家社会(30149)
- 农(29898)
- 成果(29717)
- 重点(28044)
- 中国(27456)
- 发展(26538)
- 展(26201)
- 教育部(25919)
- 期刊
- 济(130902)
- 经济(130902)
- 研究(65252)
- 农(56751)
- 中国(41657)
- 农业(38790)
- 科学(29131)
- 学报(28413)
- 财(27836)
- 业经(23920)
- 融(23656)
- 金融(23656)
- 管理(23468)
- 大学(23288)
- 学学(22506)
- 经济研究(20276)
- 问题(18497)
- 业(17719)
- 财经(17483)
- 世界(17067)
- 技术(15357)
- 经(15350)
- 农业经济(14886)
- 农村(14532)
- 村(14532)
- 贸(13695)
- 经济问题(12962)
- 国际(12428)
- 技术经济(12072)
- 教育(11649)
共检索到314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朋荣
农村收割豆类,先是从地里收回豆禾,再将枝叶与豆角分开,最后使豆类与豆分离,获得精豆。做研究工作也有类似的程序,其收获物多以最终成果——文章的形式出现。但是出于不同的需要,人们对于已有结果的形式有了不满足感,他们希望尝到地头燃禾熟豆的古朴,水煮青豆角的清新。于是一些研究者也就做起了如同直接将豆禾搬到市场上的工作,他们的作品并不刻意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而将此更多地留给了读者。《鲤港村经济》可以归于这一类。它是作者在调查和搜集了湖北省通城县关刀镇鲤港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后撰写的,有代表性地、综合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茹 李进霞
关于近代农民生活水平的一般看法是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化的,过去的研究往往是从片面的角度(如消费支出)来说明这一问题,本文拟在综合相关的近代农业史资料及经济史资料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农民的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对近代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给以评价。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农民 收入 支出 生活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新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桐
1978-1994年,中国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同步增长: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24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增长8.2%;人均消费支出年递增6.8%,达1087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1980年下降3%,保持在58.8%。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消费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拉大,由1990年的1:2.82扩大到1994年的1:3.64。中国农村要实现小康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应达到6.8%,如按1991-1994年的增长速度发展4.3%计算,需要延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 严胜波 李继萍
近百年以来,或因政权变更、或因现代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支配等发生变化,附着在其上的观念也发生变化:被剥夺意识强化、宿命等传统意识逐渐淡化和稀释、阶级意识填补了传统意识稀释而留下的空间、工业观念深入人心、传统小农意识之壳中不断增添新内容。而有些制度则没有改变或虽改变却承载的意识不变,附着其上的观念则变化不大:宗族意识、均平意识、宿命意识、循环意识、贵土贱农意识等仍然存在。农民观念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农民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的现代化。不触动农民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被思想运动清除掉而成为历史的东西将
关键词:
农民 观念 变 不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辉 白新杰
本文从内在社会认同的视角出发,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河南和云南的在村农民、不在村农民和两栖农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当前农民的社会认同呈明显的不均衡分布,中层以下群体的人数远多于中层以上群体的人数;(2)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下层类属群体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p<0.001)低于其他各类属群体;(3)环境领域能够显著地预测不同类属群体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心理领域对中层、中下层和下层类属群体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地预测力;相对于在村农民,中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解振明
农村经济改革引起了中国农民生育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浙江省部分农村为例,随着妇女地位,尤其是年轻妇女的经济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人们对男孩的偏好,认识到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家庭养老中,女孩也同男孩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的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并没随着发生根本的变化,生男孩仍然是农民精神上的最大满足,这是近年来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中国农民离“少生、晚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生育模式还有相当的距离,生育观念的现代化,既要求物质上的现代化,也要求精神上的现代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太华 王欣
参考日本、韩国农村经济发展道路,通过一个链接农村道路、电力和其他公共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模型,探讨农村公共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引用2006年我国农村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信贷配给制度下加强对农村公共资本的投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凤婷 王浩 熊立春
如何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是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农村层面的数字经济和农民生活质量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分位数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和提高农民社会福利两个方面;(2)农村产业融合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村数字经济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3)农村数字经济在农民生活质量较低的地区提升作用更强,验证了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同时农村数字经济仅在低数字鸿沟地区发挥积极影响,验证了数字鸿沟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活质量 数字红利 数字鸿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绍雨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民流动是我国当代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改革开放后农民流动的发展历程、成因与特点,辩证地分析了农民流动的利弊影响,并提出了引导农民流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农民 农民工 流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君平 曲颂 吴硕
生活富裕涉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落脚点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兼顾物质与精神、绝对与相对、静态与动态、货币与非货币形式等不同层面的农民生活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核密度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宏观影响因素及调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整体大幅提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维度差异和省际差异。发展省域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引导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均能提高农民生活富裕水平,但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且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会削弱省域经济发展对农民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活富裕 生活水平 生活品质 时空分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刘剑文
1978年后的中国农民生活,由于家庭经营地位的确立,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产业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农产业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加上国家较大幅度地调整工农产品比价,农产品价格损失得到补偿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农民的收入结束了长期迟滞增长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时期。收入的增长不仅对农民的消费结构、积累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农民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陈俊杰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民生育决策背后的需求动机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人口学的解析,作者尝试着提出了一个有关生育需求层次结构的理论假说,认为在中国农民实际的生育行为背后隐伏着一个复杂的生育需求体系或者说结构。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包含着二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生育的动机问题,即为什么“生”;第二层面则是具体的生育偏好问题,即“生”什么,如何“生”以及“生”多少这三个相关的问题。作者强调指出:在家本位文化背景下的生育决策中,生育是一种不可完全由经济学的成本—效用理论来解释的强烈冲动,在经济上似乎并不合算的“生育”在传统文化层面上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三种生育偏好中存在着一种由文化自觉编排好的内在逻辑,即性别偏好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时间偏好,最后才是数量偏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秉芝
中国农民问题的经济学探讨刘秉芝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社会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解决起来难点也很多。这里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进行若干理论探讨,望有助于农民问题的讨论与推进问题的解决。一、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恩波
略论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的基本关系徐恩波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市场经济与农民怎样结合才能更有力地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这一根本问题,关系到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在中国农村的特殊表现形式及其相应的发展道路,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