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4)
- 2023(11865)
- 2022(10048)
- 2021(9851)
- 2020(7973)
- 2019(18426)
- 2018(18152)
- 2017(34550)
- 2016(18821)
- 2015(21455)
- 2014(21485)
- 2013(21311)
- 2012(20052)
- 2011(18364)
- 2010(18948)
- 2009(17726)
- 2008(17961)
- 2007(16379)
- 2006(15154)
- 2005(14095)
- 学科
- 济(80704)
- 经济(80591)
- 业(58133)
- 管理(49345)
- 农(47764)
- 企(36542)
- 企业(36542)
- 农业(31496)
- 方法(28236)
- 中国(26937)
- 数学(24050)
- 数学方法(23684)
- 业经(21098)
- 财(20283)
- 制(19841)
- 贸(18006)
- 贸易(17994)
- 易(17643)
- 策(15583)
- 银(15353)
- 银行(15347)
- 行(14794)
- 学(14681)
- 地方(14624)
- 融(13518)
- 金融(13516)
- 体(13462)
- 发(13254)
- 理论(12729)
- 及其(12233)
- 机构
- 学院(272941)
- 大学(269762)
- 济(124937)
- 经济(122444)
- 管理(101698)
- 研究(98606)
- 理学(85365)
- 理学院(84461)
- 管理学(83234)
- 管理学院(82723)
- 中国(81013)
- 财(58990)
- 京(57915)
- 农(55096)
- 科学(53756)
- 所(49674)
- 中心(45734)
- 财经(44932)
- 研究所(43890)
- 江(43832)
- 农业(41495)
- 经(40903)
- 经济学(38599)
- 业大(38363)
- 北京(37594)
- 范(37265)
- 师范(37044)
- 经济学院(34553)
- 州(34324)
- 院(34102)
- 基金
- 项目(164387)
- 科学(130430)
- 研究(130321)
- 基金(119604)
- 家(102549)
- 国家(101234)
- 科学基金(86134)
- 社会(84101)
- 社会科(79268)
- 社会科学(79251)
- 省(61982)
- 基金项目(61040)
- 教育(59451)
- 编号(55042)
- 划(51766)
- 自然(50596)
- 资助(49796)
- 自然科(49376)
- 自然科学(49363)
- 自然科学基金(48537)
- 成果(47077)
- 部(38999)
- 课题(38161)
- 发(37131)
- 重点(36772)
- 国家社会(35245)
- 性(35170)
- 教育部(33841)
- 创(33728)
- 制(33162)
- 期刊
- 济(154365)
- 经济(154365)
- 研究(92968)
- 中国(63979)
- 农(58727)
- 财(44656)
- 农业(39525)
- 管理(37078)
- 科学(36049)
- 学报(35967)
- 教育(35458)
- 融(34602)
- 金融(34602)
- 大学(29210)
- 业经(27690)
- 学学(26978)
- 技术(23953)
- 财经(22902)
- 经济研究(22741)
- 问题(21180)
- 经(19907)
- 业(19383)
- 世界(18034)
- 贸(17524)
- 农村(15509)
- 村(15509)
- 国际(15504)
- 农业经济(14834)
- 经济问题(14276)
- 技术经济(14017)
共检索到448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新光
中国历代农民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这可以看成是它的特质。在中国历史上 ,传统的农民表现出积极主动的适应能力 ,近代的农民更表现出适应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的顽强生存能力 ,当代的农民则表现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 ,党和国家对 9亿农民的农村改革政策应该是疏导而不是强制。今后一定要从有利于农民的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出发 ,给农民“正名” ,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 ;给农民“松绑” ,让他们自主地创造美好的小康生活 ;给农民“援助” ,让他们尽快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秉芝
中国农民问题的经济学探讨刘秉芝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社会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解决起来难点也很多。这里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进行若干理论探讨,望有助于农民问题的讨论与推进问题的解决。一、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书田
当今的中国农民问题郭书田中国农民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是在战争年代,依靠农民建立了农村根据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依靠农民提供的巨大积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三是“十年动乱”期间,依靠农民的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涂维亮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无论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还是文化等方面农民的利益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到各种损害,以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中国农民利益保护的现状农业是基础产业,是生产链的底层,其利益往往因各种原因受到侵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会英 周衍平 赵瑞莹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的十大类型及其特点;剖析了农民职业分化的动力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民职业分化的战略构想与对策。
关键词:
农民职业分化,动因,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正高
帮助农民增加实际收入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议题,本文试从政策的角度作些研究。一、对现行农民收入政策的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总体上看,现行政策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收入成倍增长。199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国家统计局预计),比1978年增加496.34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寄根 孔凡信 徐友军
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业国,是中国;中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市场,在农村。然而,这么大的农业国家,这么广阔的农村市场,这么多的农民,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民组织,没有一个完全能代表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利益的代言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对农民组织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疏忽。一、建设农民协会组织的必要性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还能完成农业发展历史使命的话,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长印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如果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哲学观全面审视中国农民问题,显而易见的是:"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中国农民的四次解放及其推动自身与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受自然,社会、本体及其三者相互关系的制约,中国农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促进农民与自然、社会、本体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农民 四次解放 根本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书田
再论当今的中国农民问题郭书田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人们常说,中国人口的80%是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民群体。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欣章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崔欣章《农业经济问题》开辟“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专栏,专门探讨中国农民问题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头号现实问题,确实抓住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益于中国农村改革。但对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却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晴 龚琰 杨秋实
作为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权利的实现,而农民政治利益是所有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新形势下农民的政治利益保护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民 政治利益 权利保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本文针对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实际,揭示了研究农民合作组织的三种不同视角,认为在现阶段就偏向于从争取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角度来研究甚至于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并不利于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家庭经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农业的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多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在中国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将有助于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并且对于建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生产小规模、经营规模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强
笔者在分析了当前农民增收主流理论预期与现实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观点。并从农民投入动机入手,反思主流理论和政府政策的不足,从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完善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制度、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和发挥学校、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提升农民素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民素质 农民增收 教育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