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3)
2023(14613)
2022(12499)
2021(12065)
2020(9757)
2019(22739)
2018(22427)
2017(43265)
2016(23341)
2015(26422)
2014(26219)
2013(26259)
2012(23951)
2011(21915)
2010(21676)
2009(19907)
2008(19220)
2007(16676)
2006(14733)
2005(12887)
作者
(66410)
(55931)
(54892)
(52446)
(35030)
(26548)
(24810)
(21995)
(21128)
(19550)
(18791)
(18790)
(17564)
(17340)
(16972)
(16838)
(16266)
(16244)
(15809)
(15484)
(13771)
(13770)
(13310)
(12612)
(12578)
(12346)
(12233)
(12165)
(11249)
(10982)
学科
(99507)
经济(99394)
(65820)
管理(58885)
(49109)
(43171)
企业(43171)
方法(41706)
数学(36897)
数学方法(36532)
农业(32555)
中国(28585)
业经(24088)
(20818)
(20536)
地方(19392)
(18883)
贸易(18871)
(18456)
(18352)
(15085)
环境(14755)
(14164)
银行(14128)
技术(14047)
(13671)
(13596)
(13470)
(13415)
(13218)
机构
学院(330599)
大学(330583)
(139384)
经济(136703)
管理(131932)
研究(116171)
理学(114992)
理学院(113754)
管理学(111925)
管理学院(111345)
中国(88468)
科学(71137)
(70774)
(69642)
(58294)
(58131)
业大(54720)
农业(53622)
研究所(53274)
中心(52577)
财经(47376)
(46692)
北京(44788)
(43672)
(43515)
师范(43359)
(41444)
经济学(41440)
经济学院(37433)
(37258)
基金
项目(230410)
科学(181621)
研究(171306)
基金(168337)
(146646)
国家(145382)
科学基金(124213)
社会(109260)
社会科(103126)
社会科学(103098)
基金项目(89469)
(88186)
自然(78890)
自然科(77007)
自然科学(76991)
教育(76699)
自然科学基金(75602)
(74195)
编号(70516)
资助(68444)
成果(56783)
(52019)
重点(51114)
(50287)
课题(47590)
(47403)
国家社会(45452)
创新(44221)
教育部(44216)
科研(43634)
期刊
(154244)
经济(154244)
研究(97652)
(70676)
中国(66083)
学报(52875)
科学(50525)
农业(48378)
管理(43539)
大学(40656)
(40051)
学学(38468)
教育(34479)
(29613)
金融(29613)
业经(28980)
技术(26777)
经济研究(23379)
(23011)
财经(22105)
问题(21379)
(18873)
世界(17151)
(16879)
科技(16070)
资源(16040)
技术经济(15898)
图书(15885)
理论(15512)
(14931)
共检索到483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穆怀中  沈毅  
土地养老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养老方式的重要补充。在人口流动和水土资源变化等情况下,农民分化成"有土地"和"无土地"两个序列。"无土地"农民比"有土地"农民少获得一道源自土地经营收益的养老安全网,并导致农民养老水平的差异化。为了解决农民养老两序列分化中出现的异质化问题,文章提出"以农民养老适度水平"为主线,构建两序列养老差异化组合模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民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实现"有土地"和"无土地"农民养老水平同质化发展的目标。同时为确保农民养老水平向适度区间发展,还需要加快推进"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和土地流转租赁机制等综合配套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雒庆举  吕鹏博  
在两期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框架下,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后可能存在7种情形以及4种养老保险模式,针对不同情形、不同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量、社会福利变量以及养老保险体系变量共3类22个宏观经济变量可进行模拟分析。从分析结果看,不同养老保险模式下,各类经济变量的时间路径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怀中  沈毅  
中国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难点是农民。文章提出"二元农业福利差"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解决中国农民养老生命周期的福利补偿问题。文中选取"均衡与偏斜务农收入差异"作为核心指标,构建了中国工农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二元农业福利差"数理模型,并结合1953~2009年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发现中国二元农业福利差总体上在0.4~0.6区间内波动。同时依据中国农民自然生命周期、政策生命周期和体制生命周期的特点,提出将二元农业福利差补偿到农民基础养老金中的路径、水平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桂林  师继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林香  肖建华  
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着农民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则直接影响着GDP的增长,而财政政策及其手段则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以1978-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农民人均收入为样本,具体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民收入提高的影响。结果发现从短期来看,农业基本建设(NYJJ)、农业科技费用(NYKJ)、农业贷款(NYDK)、乡镇企业贷款(XZQYDK)、农村救济(NCJJ)、财政补贴(NCBT)的系数分别为0.074、0.031、0.0182、0.0411、0.081、0.00640,而从长期来看,其系数为0.241、0.0016、0.0013、0.0017、0.0201、0.0029,0.0001,这说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鹏博  雒庆举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焦点问题。虽然当前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地方政策,但关于如何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并未在政策层面和学术研究上达成共识,而要进一步探讨解决思路,则必须对当前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正是对当前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国家相关政策、各地区的不同政策加以对比分析,对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伟  胡隽  
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状况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呈多元发展态势,按照多层次、大体系、分类解决和差异化的建制原则,未来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以家庭养老为持久模式,以社会养老为发展模式,并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商业人寿保险和慈善事业等的补充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梦雅  钟建华  
我国养老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选择适当的养老方式是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难题的关键所在。实行"政府、家庭、个人、社会"新型农民养老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以推行新型农民养老模式,开创农民养老新局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曼  刘鑫宏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问题实质是社会保险权益转移问题,需要处理保险关系与保险基金的转、接、并、续四环节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和技术性难题,统筹层次、道德风险、制度接口、技术平台标准等成为该问题机理的主要方面。本文从研究"中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命题的逻辑框架出发,剖析社会保险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内嵌式"机理。分别考察养老保险转移中制度性瓶颈和技术障碍,以此分析异地转移接续中的盲点与难点,在"碎片化"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下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问题提出制度性安排和技术性革新的总体思路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一吉  
在中国农民工是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数以亿计农民工走向城市,在各城市形成了农民工大军群体。由于常期生活在城市,进而时代地提出了农民工城市化的问题,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为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确保这一特殊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实现和谐有序城市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安毅  
研究目的:寻找并确定有效保护、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路径。研究方法:实证法,比较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完善的宪法制度才能防范立法和行政权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农民行使土地权益的配套制度建设需要宪法的支持。消除宪法和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不平等待遇,才能真正维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研究结论:保障财产权应是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国宪法应在基本权利与序言中明确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位涛  
构建一元、两序列、三账户、五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土地养老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成为农民养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口流动加快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等背景下,土地价值逐步显现。为了有效地解决土地养老保障水平度量的问题,文章构建出养老保障水平数理模型,对现实土地养老保障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在对各参数变动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40年农村土地养老保障水平进行预测,得出未来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大幅度提高的结论,这为制定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明  
农村改革35年来中国农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民财产权利部分缺失,大规模失地农民群体引发社会问题。应积极探索破解农民问题的改革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用底线思维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俞敬忠  
阅读提示我国13亿人口中,8亿是农民,而农民人均收入目前只有城市人口的1/3。人所共知,农民问题,核心是土地问题。在一个倡导创新、锐意改革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对农村土地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本文作者俞敬忠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业专家。他用热情而理性的笔触呼吁,圆中国农民的“土地梦”!这个“梦”,并不是说让农民有地可种就实现了。说到底,这是中国农民渴望拥有土地财产权利的“梦”。而这种拥有是长期而稳定的、严格受法律保护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新中国首部民法草案,已于2002年12月23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们期待着,这部将对各种民事权利作出规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瑾杰  
本文在研究中,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对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我国各项主要税收进行分析,并研究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对中国的税收进行短期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