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0)
2023(7388)
2022(6109)
2021(5931)
2020(4936)
2019(11493)
2018(11241)
2017(22168)
2016(11758)
2015(13347)
2014(12966)
2013(13577)
2012(12922)
2011(11846)
2010(11764)
2009(11034)
2008(10712)
2007(9609)
2006(8634)
2005(7769)
作者
(32898)
(28315)
(27913)
(26784)
(17439)
(13615)
(12363)
(11125)
(10816)
(9984)
(9758)
(9143)
(9102)
(8913)
(8760)
(8503)
(8082)
(8061)
(7795)
(7775)
(7153)
(6946)
(6946)
(6456)
(6452)
(6442)
(6101)
(6021)
(5775)
(5720)
学科
(61549)
经济(61500)
(45320)
(34746)
农业(29901)
方法(22878)
数学(21481)
数学方法(21413)
管理(21129)
中国(19135)
业经(14732)
(13375)
贸易(13367)
(13177)
(12640)
(12607)
企业(12607)
地方(11827)
(11732)
收入(11706)
(11006)
农业经济(9943)
(9620)
(9249)
银行(9230)
发展(9126)
(9122)
(9002)
(8997)
农村(8987)
机构
学院(171584)
大学(169047)
(90194)
经济(89097)
研究(69558)
管理(62659)
中国(56358)
理学(54110)
理学院(53536)
管理学(52943)
管理学院(52648)
(49099)
科学(38568)
农业(37330)
(36097)
(35930)
(35885)
研究所(32627)
中心(30962)
业大(30116)
经济学(29270)
财经(28455)
经济学院(26638)
(26366)
(24117)
科学院(23633)
(23519)
北京(23119)
农业大学(22592)
经济管理(21371)
基金
项目(113250)
科学(90258)
基金(85940)
研究(84757)
(75716)
国家(75076)
科学基金(62925)
社会(58343)
社会科(55032)
社会科学(55023)
基金项目(44878)
(40719)
自然(37259)
自然科(36375)
自然科学(36368)
自然科学基金(35762)
教育(35720)
资助(34921)
(34343)
编号(33228)
(29184)
(27793)
(26739)
成果(26386)
国家社会(26274)
重点(25803)
中国(25735)
教育部(23341)
(22797)
发展(22576)
期刊
(103487)
经济(103487)
研究(55010)
(54458)
农业(37246)
中国(36701)
科学(26846)
学报(26816)
(24072)
大学(21395)
业经(20623)
(20617)
金融(20617)
学学(20608)
管理(19138)
(17868)
经济研究(16355)
问题(15413)
世界(15050)
财经(14387)
农业经济(13612)
农村(13556)
(13556)
(12623)
(12124)
技术(11997)
国际(10899)
经济问题(10854)
教育(10674)
资源(10542)
共检索到268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趋势性变化,提出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民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难度将会明显加大,波动风险显著增加;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其增长幅度有可能明显扩大,或持续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但其增长幅度出现急剧萎缩的风险也在明显增加。因此,今后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的难度将会显著加大,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在迅速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仍将呈现扩大的态势。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应该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尤其要按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尽力防止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出现大幅波动,努力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剑峰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试行和推广适应农业生产特点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合理调整和逐步放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改革开放以前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9%左右,90年代年均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1年已达2366元是1978年人均纯收入133.6元的17倍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盛来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市场化和非农化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推动,但目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长都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因此,农民增收政策要顺势而为,在保持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强化非农收入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童光荣  张俊波  
本文介绍了随机占优的概念及其在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给出了随机占优关系的检验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考察了10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分布情况的变动,发现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较高收入组的农民的比重都得到了提高,并且收入水平更加趋近而不是发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全世文  黄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的阶段,要使农民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就必须着力解决中国非农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从根本上理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段庆林  
本项研究的重点是从劳务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所以 ,不是笼统研究非农业收入 ,也不是单纯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实际上是考察家庭经营与雇佣劳动的制度绩效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钰  蓝海涛  
本文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重要启示。中高收入阶段中国农民增收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涌现、劳动年龄人口趋紧、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将缩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浩杰  
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引入消费变量,可以构建VAR模型对中国农民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经济增长在短期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在短期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拉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浩  
本文针对中国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现实 ,重点从制度因素分析其原因 ,并把制度创新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龙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关系到扩大内需 ,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 ,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民收入增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依靠价格因素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逐渐缩小 ;土地闲置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解决思路 :加大国家对农业投入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车伟  王德文  
本文通过分地区观察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发现 ,尽管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当前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由过去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劳动报酬性收入的增长 ,同时 ,增长来源出现单一化。这些变化意味着 ,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 ,也非“三农”问题所能涵盖 ,而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温涛  冉光和  熊德平  
本文在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制度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52—2003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关系直接替代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并不相符;同时,也验证了制度和结构分析所揭示的“中国金融发展中防止结构和功能失衡至关重要”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根荣  种璟  
本文以促进消费为视角对城乡流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城乡流通二元结构现象及其对消费的制约机理;其次,将作用机理和实证量化这两方面的分析相结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综合指数进行量化测度,并利用格兰杰检验证实了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对于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最后,以促进消费为视角提出推动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