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4)
2023(18283)
2022(15375)
2021(14191)
2020(11668)
2019(26832)
2018(26651)
2017(51432)
2016(27624)
2015(31238)
2014(31358)
2013(31316)
2012(28858)
2011(26459)
2010(26553)
2009(24833)
2008(24199)
2007(21423)
2006(19429)
2005(17632)
作者
(80753)
(67649)
(66831)
(63883)
(42986)
(32224)
(30171)
(26555)
(25634)
(23959)
(23016)
(22710)
(21324)
(21261)
(20736)
(20648)
(19847)
(19380)
(19342)
(19118)
(16942)
(16548)
(16349)
(15431)
(15217)
(15074)
(14715)
(14589)
(13666)
(13240)
学科
(137709)
经济(137555)
(78053)
管理(75742)
(56022)
企业(56022)
方法(54110)
(49811)
数学(47011)
数学方法(46627)
中国(36566)
农业(33056)
业经(30468)
地方(29569)
(27077)
(26546)
(23047)
(22958)
贸易(22945)
(22188)
环境(19144)
理论(18951)
(18671)
银行(18630)
(18617)
金融(18615)
(18413)
(18018)
(17931)
(17157)
机构
大学(411084)
学院(408649)
(180791)
经济(177240)
管理(159485)
研究(144374)
理学(138202)
理学院(136649)
管理学(134529)
管理学院(133794)
中国(109144)
(87840)
科学(85354)
(78149)
(75415)
(72176)
研究所(65534)
中心(64036)
财经(63105)
业大(61258)
(59035)
农业(57825)
(57603)
经济学(56160)
北京(55797)
(54155)
师范(53769)
(51235)
经济学院(50404)
(47372)
基金
项目(273245)
科学(216483)
研究(202197)
基金(200996)
(174091)
国家(172626)
科学基金(148602)
社会(132224)
社会科(125102)
社会科学(125070)
基金项目(106200)
(103470)
自然(93307)
自然科(91130)
自然科学(91110)
教育(90788)
自然科学基金(89518)
(86818)
资助(82152)
编号(81370)
成果(66295)
(61813)
重点(60684)
(59561)
(55656)
课题(55582)
国家社会(55565)
教育部(53270)
创新(51994)
人文(51933)
期刊
(205936)
经济(205936)
研究(127546)
中国(77677)
(74238)
学报(62298)
科学(59415)
管理(56811)
(56064)
农业(50362)
大学(48455)
学学(45755)
教育(40432)
(39134)
金融(39134)
业经(34330)
技术(33714)
经济研究(32614)
财经(31988)
问题(28871)
(27530)
(24570)
世界(22025)
技术经济(21340)
(20555)
(19136)
现代(19038)
理论(18891)
图书(18639)
经济问题(18162)
共检索到612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根年  徐维祥  贾临宇  北岛滋  郑吉昌  
应用“门槛理论”分析了中国农民市民化的经济门槛,动力学模型的推导及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梯级门槛”的农村居民的数量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的关键变量。因此,降低农民市民化的经济门槛、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雷明波  刘海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市民化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形势迅猛发展,并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基于198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然后运用STR模型对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市民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总体上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同时测算出在两个不同阶段(1980—1985年、1986—2010年)农民市民化对经济增长不同程度的贡献,随后得出结论以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逸波  王文信  彭建强  
中国拥有约50%的农业人口,只有实现农民的职业分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在职业上进行分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农民长期或短期地向城市流动的现象,从而使之与城市化之间产生不可忽视的关系。本文从根据结合经典理论进行分析以及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两个角度,分析和验证农民职业分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的阶段,要使农民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就必须着力解决中国非农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从根本上理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正鹏  
农村城市化以农村(主要是农村城镇体系)为载体,通过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硬件、软件环境,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农村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把农民市民化研究的视角伸向了农村。提出农村城市化,不否认城市化仍然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和载体,但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村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要舞台和载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乐芬  赵辉  安然  李佳  沈颖妮  
:本文通过对南京、昆山、无锡三个样本地区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土地存在严重依赖的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差,生活水平较之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相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就业技能比较高,当地政府给予的补偿比较多,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不是农民个体的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风险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一吉  
在中国农民工是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数以亿计农民工走向城市,在各城市形成了农民工大军群体。由于常期生活在城市,进而时代地提出了农民工城市化的问题,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为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确保这一特殊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实现和谐有序城市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俊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成人教育如何服务于农民市民化,已成为社会重要议题之一。应剖析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教育基本诉求,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成人教育要强化投入与分配机制、宣传化、生活化、职业化成人教育等实践性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俊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成人教育如何服务于农民市民化,已成为社会重要议题之一。应剖析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教育基本诉求,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成人教育要强化投入与分配机制、宣传化、生活化、职业化成人教育等实践性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琳  盛秀婷  
笔者在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0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以城市化为门槛变量,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门槛效应。在城市化的任一门槛区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最后,笔者从城市化的视角就如何发挥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广桂  
城市房价虚高是造成我国农民市民化成本高昂、农民市民化成本收益率规模递增以及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反常现象。本文在分析了房价和农民市民化成本虚高的基础上指出 ,城市房价虚高给我国城市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抑制房价虚高 ,降低农民市民化成本 ,促进我国城市化的七种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洪军  
本文在简释了城市与市民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市民观的形成和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观念市民化的意义,以及制约农民观念市民化的因素;从政治领导、组织建设、舆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培育农民市民观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浩杰  
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引入消费变量,可以构建VAR模型对中国农民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经济增长在短期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在短期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拉动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玉珍  
中国城镇化道路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离土不离乡”,即农村建设小城镇、农民自己转移自己的城镇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离土又离乡”,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人口转移意义上的城镇化。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现代化新阶段进程的推进,中国城镇化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主要任务是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以市民化实现人的现代化,以及实现城镇的城市化和城乡一体现代化。为此,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通过中心城市功能的扩散转移带动周边城镇、乡村的现代化;同时,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明确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组织定位,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协同建设,通过城镇的城市化使广大城镇地区具备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