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3)
2023(11840)
2022(9983)
2021(9414)
2020(8140)
2019(19092)
2018(18614)
2017(36385)
2016(19817)
2015(22828)
2014(22599)
2013(23149)
2012(21996)
2011(20159)
2010(20479)
2009(19386)
2008(19647)
2007(17818)
2006(15612)
2005(14063)
作者
(59251)
(50150)
(49975)
(47498)
(31842)
(24131)
(22635)
(19389)
(18947)
(17749)
(17302)
(16789)
(16035)
(15804)
(15764)
(15436)
(14979)
(14519)
(14483)
(14374)
(12602)
(12459)
(12346)
(11541)
(11468)
(11398)
(11112)
(10947)
(10166)
(10137)
学科
(95946)
经济(95854)
(58847)
管理(48980)
(47662)
方法(44039)
数学(39901)
数学方法(39578)
(36702)
企业(36702)
农业(31286)
中国(25970)
业经(21246)
(21167)
(19918)
贸易(19911)
(19424)
(18329)
(17801)
地方(17012)
(14657)
银行(14623)
(14361)
金融(14358)
(14030)
(13398)
(12782)
环境(12332)
(12309)
(11979)
机构
大学(301187)
学院(300007)
(135649)
经济(133287)
管理(112527)
研究(108588)
理学(97281)
理学院(96172)
管理学(94605)
管理学院(94046)
中国(84505)
(68280)
科学(64397)
(63572)
(58983)
(56340)
农业(52896)
研究所(51152)
中心(49756)
业大(48650)
财经(47548)
(44642)
(43435)
经济学(43007)
北京(40266)
经济学院(39097)
(39070)
师范(38724)
(37378)
财经大学(35047)
基金
项目(195597)
科学(154416)
基金(144961)
研究(142625)
(126561)
国家(125517)
科学基金(106240)
社会(93154)
社会科(88102)
社会科学(88077)
基金项目(76091)
(73908)
自然(66718)
自然科(65215)
自然科学(65189)
教育(64474)
自然科学基金(64089)
(62854)
资助(60104)
编号(56803)
成果(47022)
(45892)
重点(44354)
(43195)
(39771)
国家社会(39765)
课题(39004)
教育部(38970)
科研(37607)
创新(37382)
期刊
(150897)
经济(150897)
研究(89428)
(69443)
中国(57382)
学报(49104)
农业(47085)
科学(45716)
(43075)
大学(37536)
管理(35845)
学学(35609)
(32344)
金融(32344)
业经(27753)
教育(25967)
财经(23863)
经济研究(23575)
(23454)
技术(23253)
问题(21652)
(20525)
世界(18694)
(17927)
(16389)
技术经济(15815)
统计(15815)
国际(15596)
农村(14898)
(14898)
共检索到450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生  
在大量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和连续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供求总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持续存在农民工总供给减少和总需求增加的趋势;供给减少的驱力和需求增加的拉力正在导致中国农民工总供给的短缺,2004年,供求曲线首次相交,这预示着农民工的供给剩余正在转向供给短缺。对中国农民工供求未来走势的回归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到2008年,中国农民工的供求缺口将突破3000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其供求缺口将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庆才  
农民工及农民工的流动既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历史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农民工及农民工流动,对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民工荒”为切入点,利用相关调查数据对广东出现“农民工短缺”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萍  
占我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研究农民工消费行为,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纳入政策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农民工为例,分析其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以期对改善农民工消费结构和提高我国农民工消费水平有所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  韩俊  汪志洪  崔传义  金三林  秦中春  李青  
全面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问题,总结其发展基本经验;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新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农民工较长时期需求变化趋势及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深入评析农民工中长期发展趋势;全方位剖析农民工面临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和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制度性的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长赋  
本文在对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选择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城乡流动和人口城市沉淀模型,描绘了农民工的人口城市沉淀曲线,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思路。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伴随现代化基本实现而终结。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流动就业,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解决农民工问题要持城乡统筹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  韩俊  汪志洪  崔传义  何宇鹏  
编制农民工工作"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民工工作的高度重视。受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具有一定波动性,在时间上则表现为较强的阶段性。"十二五"时期中国农民工工作面临有利条件,应因势利导,把握走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道路,扎实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晓娟  
依据2236份农民工消费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计量实证检验,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自我市民身份认同对农民工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民消费具有显著示范作用;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则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如下建议: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工收入;凸显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提高市民身份认同度;发挥市民的正向"示范"作用,提升农民工消费层次;稳步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有步骤、分阶段的全覆盖,并"解套"农民工储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劲松  
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民工数量、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民工工资的历年统计数据,建立4个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会使农民工工资增加,农民工工资增加会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城乡、工农政策。4个统计模型的结果显示出了与一般发展经济学原理相悖的4个问题,且其中3个模型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因果积累循环。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农民群体的地位被边缘化并不断加强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玉敏  王金霞  
论文利用全国10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农村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趋势及对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对水资源短缺进行总体判断,还是从灌溉水源、供水可靠性和地下水位变动趋势等其它方面进行分析,水资源短缺状况都不容忽视,而且这一趋势在加重。水资源越短缺,农民就越可能倾向于种植对灌溉依赖程度低、需水量小的作物,尤其是豆类作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江卫东  
我国现阶段教育投资变动趋势及其短缺的原因分析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生江卫东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用于培养学生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教育投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其它各项投入,教育投资来源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孙梅君  侯锐  张明梅  
2003年以来,东部地区民工短缺的问题屡见报道,有的媒体甚至宣称“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面对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尚待转移,这一问题似乎让人费解。为此,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进行了农民工问题专项调查,对有关问题作了初步分析。一、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及收入情况(一)农民工数量2004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的农民工达6080万人,占全部农民工的71.5%,比上年同期增加416万人,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短缺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和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因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产生明显缺口的资源。按照短缺资源的分类,中国战略性短缺资源主要有石油、耕地和淡水,三者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影响。中国非战略性短缺资源主要有森林、富铁矿、铬铁矿、铜矿和钾盐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上述各种短缺资源的短缺数量增加,短缺程度趋于加剧。解决中国短缺资源的供需矛盾,需要从多种途径综合考虑:①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短缺;②建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应付突发危机;③节约、替代和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④强化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再生能力;⑤依靠科技进步,寻求解决短缺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建伟  王景新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之一,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的重点。本文从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历程入手,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属性,分为基层正式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维权组织和互助共济组织四大类,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必须在发展中坚持合作社基本原则、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与政府扶持有机结合等三个科学的预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小兰  
论文以FGT指数为媒介对中国最低工资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显示,最低工资可以减少农村贫困,也可以增加农村贫困。其能否减贫及减贫幅度主要取决于最低工资农民工就业弹性。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弹性下,在1067元/年官方贫困线、每天人均1.25美元、每天人均2美元三条不同贫困线下,中国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率、贫困深度、贫困强度都具有减少作用。分地区的检验进一步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具有减少作用,且减幅随着地区就业弹性变化而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近10年来,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就业已经发展到了1亿人左右,涉及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及21世纪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2004-200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农民工现状的实证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农民工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实现我国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和节约型农业的战略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